疫情下的錯殺股


疫情下的錯殺股


武漢的疫情早在12月30日的時候就有所報道,起初沒有太大的發酵,隨著1月18日和1月19日確診人數的增加,於是乎醫藥板塊稍微扯點邊的企業開始大漲,而其他的板塊:


航空機場:疫情使得出門乘飛機的人數減少,下跌;


博彩股:預計去澳門賭博的人減少,下跌;


旅遊股:出遊人數減少,下跌;


線下零售及商業地產:出門逛商城的人數減少,下跌;


影視板塊:春節檔看電影人數減少,下跌;


保險公司:預計獲賠人數增加,下跌;


地產開發板塊:買房人數減少,下跌;


………


短期內有各種各樣下跌的理由,或者短期來看業績確實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是長期來看只要經營情況沒有受到影響,股價就不該受到影響。


目前疫情的發展情況很難去判斷究竟會到什麼樣的地步,券商研究員開始覆盤sars 期間不同板塊的表現,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那段時間的股價走勢不完全取決於sars,完全照搬也沒有太大的價值。個人認為,醫用口罩,檢測企業等受益的醫療企業雖然短期內業績能帶來增長,但對長期價值沒有提升;某些雖然短期內業績會下降的企業,長期公司資產質量好的企業便會反彈。最終,目前短期受益的股會下跌而長期不受影響的股價值會迴歸,回到均衡。因此,賣出短期受益股而買入錯殺股或是不錯的投資策略。


錯殺股的反彈是高確定性的,不確定性只在時間。SARS當時發生在2002年12月爆發,最終在次年5月左右控制,隨著夏天的到來,病毒活性降低,就自然消滅了。即使嚴重如當時的SARS,影響也僅在幾個月,況且現在沒有證據證明能達到SARS的程度。


因此,從抄底時間上看,並不著急一次性把倉位打滿,越跌越加是不錯的策略,跌的越深,反彈的確定性就越高。


下面看看有哪些受影響的板塊:


(1)機場航空


航空板塊是目前跌幅較深但長期影響較小的板塊,短期的上座率票價可能有一定的影響,但是放到1年或者3年的角度來思考,疫情穩定之後,業績不會有任何的影響,該選擇飛機出行依然會選擇。中國國航港股週一下跌7%,今日下跌6%,兩日下跌13%。短期確實會有一定的影響,出遊次數的降低必然影響到客座率和票價,但是長期來看,影響為0,疫情一旦控制,出遊便會恢復,公司還是那家公司,估值自然不會有變化。


三大航:國航,南航,東航受匯率原油的影響更大,週期性影響也更大。對於匯率而言,隨著貿易談判的深入,關稅的降低有望使得匯率恢復到談判前的水平即6.2,當前匯率已經從峰值的7.16下跌至6.84,幅度近5%,當前的匯率如能保持,按照南方航空的2018年29.8億歸母淨利潤來說,取報表中敏感性分析披露的數據,匯率每波動1%,影響淨利潤2億,5%的匯率影響10億的淨利潤,提升幅度約33%。


三大航的利潤主要影響因素有:原油,匯率,客座率票價。匯率端向好,原油端穩定低位,而航空大部分的利潤在三季度,只要三季度的利潤不受影響,客座率和票價只要不出太大的問題,今年大概率有不錯的業績。由於春秋航空是完全對沖了匯率的影響,利潤端不會受到匯率的影響,但本身是非常不錯的企業,靠“成本摳到極致”而產生了護城河,一直糾結於估值略高沒有介入,可能借助這次機會產生不錯的價格。


機場近幾年業績的提升主要藉助於非航收入,股價已經有不錯的表現,比如白雲機場和上海機場,另外可以選擇的標的還有深圳機場和北京首都機場,看好機場股的可以關注下。


(2)商業地產/線下零售


線下零售這次跌了不少,比如武漢本地的商場鄂武商A,連鎖的永輝超市,高鑫零售,商業地產股新城控股,大悅城地產,龍湖集團,華潤置地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線下零售的邏輯在於這次的疫情是否會長期改變人們的出行意願?個人認為,短期可能會有一定影響,但長期來看很難因為這種事件改變人們的出行意願。


(3)其他


對於其他下跌比較多的,觀察到的有保險股,宋城演藝(旅遊股之前有過研究,大多的旅遊股沒有增長,總體不算好行業,宋城演藝算行業中不錯的企業了,只是估值略高以及演出的形式個人不太喜歡),中國國旅,博彩股(比如澳博控股,銀河娛樂,新濠國際發展,金沙中國等),餐飲行業(比如海底撈,九毛九,呷哺呷哺等),在線旅遊(比如同程藝龍,攜程),地產開發(2003年sars期間地產板塊下跌15%,當時的銷售額有所下滑,所以這次也跌了不少),電影板塊跌了不少,但由於春節檔提前漲了,沒看到太好的標的(A股傳媒股整體的估值還是高,貓眼娛樂似乎有一定護城河,值得研究下)。


大致就看到這些標的。一類算是短期純博弈的股票,比如三大航,本身就是週期股,波動非常大,因為短期的客座率票價下跌,等到週期上升,利潤爆發的時候賣出賺個波段,或是其他成長性,基本面一般的股票,跌的多了做個短波段,這類企業控制好倉位,畢竟跌幅不好預測。第二類是本身是非常優質的企業,這次的折扣提供了很好的買入機會,無論是八折還是九折,由於長期業績不會受影響,隨時可以買入長期持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