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蘭:疫情“壓力測試”提速工業互聯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6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造成的短期衝擊是顯著的,但基於我國舉國體制優勢、較完善的基礎設施、巨大成熟的消費市場、勞動力素質提升,以及包括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在內的信息技術驅動升級,在後疫情時代,以“線上”和“工業互聯”為特徵的“場景式”變革,通過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接,勢必加速數字化轉型進程,強化我國經濟韌性。


徐曉蘭:疫情“壓力測試”提速工業互聯


具體來說,首先體現在5G、雲計算、大數據、AI形成合力,“線上+”場景全面爆發。數字化對現代社會的滲透,從本質上來說是通過兩種路徑實現的,即新場景的構建與對現有場景的改造。在生活方面,此次疫情倒逼全民線上業務集中體驗,較為突出的包括在線醫療、在線教育、在線辦公、生鮮零售等。而真正能為用戶創造價值的線上服務,將趁勢實現用戶習慣的固化與泛化。在生產方面,工業互聯網融合了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供需對接、物資統計、產能提升、雲排產、雲檢測等場景上體現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治理上,政府主導的以大數據、AI為基礎的數字化治理和線上服務被進一步實踐應用,如外流人員的追蹤定位、疫情擴散控制、輿情監控等場景。

其次,工業互聯推動人機關係進一步重構,產業數字化轉型全面升級。由於疫情帶來了物理空間阻隔、人員隔離和交通隔離,驅動企業利用信息化手段,組織和協調企業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工作。信息技術有效連接數字空間與物理空間,拉近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間的距離,打造無縫的“社交工廠”,緩解企業內外部協同壓力。工業互聯網不僅將更多線下業務搬到線上,實現流量的快速聚集、用戶體驗與持續運營、以及服務精準化,而且通過對企業進行數字化改造,深挖工業數據資源價值,構建以數據資源為核心的生產體系,充分發揮數據資源的價值作用,推動製造業企業生產模式升級,助力企業實現提質增效降本。此外,雲計算、大數據、AI等更能借助算力算法輔助完成生產決策。

在徐曉蘭看來,此次疫情帶來的數字化轉型的起點或許是消費場景,但隨著轉型的持續深入,藉助數據、算法、產品、技術和經驗,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的無縫對接、供需的高度匹配,工業互聯網駛入“快車道”,最終實現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