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非典的影響 目前的疫情對物流行業的危與機

  SARS對於航運的影響

  貨物吞吐方面,2003年1-11月全國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共計23.42億噸,受SARS 疫情影響5月同比增速最低為13.02%但仍維持正增長,後迅速修復,月均同比增速18.27%。

  集裝箱吞吐方面,2003年1-11月全國主要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共計4251.82萬標準箱,全年各月同比增速維持在25%至40%區間內,受SARS疫情影響不大,月均同比增速32.69%。

  SARS帶來的機會

  電商

  2003年發生非典之後,我國電商行業迎來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因為當年發生非典的時候,很多人都不出門,只能通過網購來購物,網絡購物逐漸被大家所接受,所以在2003年之後我國電商行業迎來了爆發性的增長,目前兩大電商平臺也是在2003年之後正式誕生的。

  2003年,阿里巴巴旗下C2C交易網站淘寶網上線,同年10月,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上線。2004年京東的線上商城也正式上線,主打的產品品類是3C數碼產品,正因為抓住了這一個關鍵的轉折點,所以阿里巴巴和京東迎來了十幾年的高速發展。

  物流行業

  1、履約能力:面對疫情,舉全國之力對抗疫情,在此期間,多數物流企業的履約能力受到考驗,中小型物流企業面臨著沒有員工開工的局面,資金壓力巨大,從而損失部分合約與訂單,而大型物流企業,面臨著更大的財務成本,但其資金實力較為雄厚,社會資源相對豐富,履約能力相較於中小型物流企業較強,因此,憑藉著強大的資金實力、履約能力,可以贏得市場口碑,甚至於拿下部分訂單,為後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市場基礎。

  2、信息化建設:2003年正處於信息化,互聯網化的浪潮之中,憑藉著時代帶來的發展機會,進行互聯網改造,實現公司辦公信息化,為後續發展提供更加高效的工作模式。

  3、兼併收購的機會:疫情帶來的小微企業危機,生存成了小微企業最大的難題,依靠強大公司才能繼續生存下去,同時憑藉大公司、大平臺進入到另外一個發展的高速階段。而大型企業,面對疫情,市場經濟形勢不好的局面,兼併收購成本相對較低,通過兼併收購可以豐富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同時可以介入到原本公司業務不曾涉及領域。


對比非典的影響 目前的疫情對物流行業的危與機


  新型冠狀性病毒肺炎影響

  整體大環境

  目前我國從事第三產業企業佔比達83.98%,根據《2017-2022年中國企業經營項目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研究分析報告》表明,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有4000多萬家,佔企業總數的99%,貢獻了中國60%的GDP、50%的稅收和80%的城鎮就業。

  據企查查大數據雲圖顯示,目前我國從事第一、二、三產業企業數量分別佔比3.33%、12.69%和83.98%。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二、三產業分別佔比7.1%、39%和53.9%,相較於2003年非典,2019年第三產業提高11.9%。

  對照2003年非典的情況來看,三大行業中服務業影響最大,零售、交通運輸、旅遊等遭到重創,但由於當時我國服務業在各行業佔比還不高,所以對整個經濟的衝擊和影響並不大,然而我國服務業佔比已超53%,所以在本次疫情中受到的影響相較於非典時期要更加嚴重。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於國內經濟影響預測

  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需求和生產驟降,投資、消費、出口均受明顯衝擊,短期失業上升和物價上漲。防控疫情需要人口避免大規模流動和聚集,隔離防控,因此大幅降低消費需求。工人返城、工廠復工延遲,企業停工減產,製造業、房地產、基建投資短期基本停滯。WHO認定此次疫情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雖不建議實施旅行和貿易限制,但出口仍可能受較大影響。參考2003年非典期間二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速較一季度大幅快速回落2個百分點,預計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較難超過5%。

  對中觀行業的影響:餐飲、旅遊、電影、交運、教育培訓等行業衝擊最大,醫藥醫療、在線遊戲等行業受益。2019年春節檔票房58.59億,2020年春節檔顆粒無收。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2020年同期受損嚴重。2019年春節假期,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2020年同期銳減。交運行業春運出行人次預計減少近五成。房地產行業暫停銷售活動,復工投資延遲。建築業、金融業、農林牧漁等行業受波及。簡單估算,電影票房70億(市場預測)+餐飲零售5000億(假設腰斬)+旅遊市場5000億(完全凍結),短短7天,僅這三個行業直接經濟損失就超過1萬億,佔2019年一季度GDP21.8萬億的4.6%,這還不包括其他行業。

  對微觀個體的影響:民企、小微企業、彈性薪酬制員工、農民工等受損程度更大。

  對資本市場的影響:短期利好債市、利空股市(醫藥、在線娛樂等除外),但中期仍取決於經濟基本面和趨勢。

  長期影響:政府治理將更透明,生產生活業態將朝著智能化、線上化發展,風險中醞釀機遇,或將催生新的業態。

  新型冠狀性病毒疫情影響更大範圍更廣帶來的影響涉及方方面面。

  1、冷鏈及其上下游產業

  由於受到疫情影響,尤其在武漢封城、各大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之後,互聯網購物將進一步得到發展。主要集中在生鮮外賣方面。


對比非典的影響 目前的疫情對物流行業的危與機


  盒馬、每日優鮮等平臺的業務暴增,不只是短期利益,更重要的一點在於有望培養國人新的買菜方式。外賣平臺培養了國人手機叫餐習慣,雖然有盒馬、每日優鮮、美團買菜等平臺,但買菜人們更傾向於去菜市場,核心原因是生活習慣。其實,相對於菜市場來說,生鮮平臺買菜方式更加健康衛生,基本沒有現宰現殺,很多是半成品,更不可能有野生動物。經過疫情中的習慣養成,再加上國人對個人和家庭健康衛生更加重視,可以預見,生鮮新零售將迎來蓬勃發展。

  在疫情爆發之前限制生鮮類產品的主要在於如何保證運輸過程中的保鮮程度,有兩個先決條件,速度、保溫。因此保溫製冷行業將會是發展的重點方向。

  2、智慧城市、大數據

  智慧城市、智慧公共服務、智慧醫療等向更智能化、智慧化發展。從本期疫情人員控制上,我們還做不到對同車次人員的跟蹤,或者疫情“點對點”通知。可見,我們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在城市級別,我們的交通數據、醫療數據等之間並未打通,大數據潛力還有更大挖掘空間。

  3、工業機器人

  此次疫情影響,主要是很多工廠員工返工率較低,導致其開工率不足,因此工業機器人產業將會進入到人們的視野當中,通過疫情,更多的企業意識到自動化、無人工廠的重要性。

  4、兼併收購

  受疫情影響,中小微企業遇到生存難題,將會帶來一輪兼併收購的窗口期,各業務線應關注自身急需構建的能力和關鍵資源,尋找合適標的加快對外合作。

  5、無接觸線上辦公

  在線學習、線上辦公、視頻會議等在這次疫情中需求充分激發,相關產業股票一路上揚。更智能更方便是大趨勢,對物流企業來說觸網的早晚及融入的深淺將決定往後業務發展的難易程度,甚至關乎企業的生死存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