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好鳥難同命,芳蓮寡並頭 生憎綠沉管,玉指鎮雙鉤

好鳥難同命,芳蓮寡並頭。生憎綠沉管,玉指鎮雙鉤。《柳如是別傳》

陳寅恪,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曆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先後任職任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廣西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等。

著名歷史學家傅斯年評價陳寅恪“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憶故居》

獨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須爭的,且須以生死力爭。《陳寅恪對科學院的答覆》

陳寅恪:好鳥難同命,芳蓮寡並頭 生憎綠沉管,玉指鎮雙鉤

國學大師:陳寅恪

五等愛情論。一等,情之最上者,世無其人,懸空設想而甘為之死,如《牡丹亭》之杜麗娘是也。二等,與其人交識有素而未嘗共衾枕者次之,如寶、黛是也。三等,曾一度枕蓆而永久紀念不忘,如司棋與潘又安。四等,又次之,則為終身夫婦而無外遇者。五等,最下者,隨處結合,惟欲是圖,而無所謂情矣。

渺渺鐘聲出遠方,依依林影萬鴉藏。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破碎山河迎勝利,殘餘歲月送淒涼。松門松菊何年夢,且認他鄉作故鄉。《憶故居》

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斯古今仁聖所同殉之精義,夫豈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嗚呼!樹茲石於講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節,訴真宰之茫茫。來世為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彰,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王觀堂先生輓詞並序》

陳寅恪:好鳥難同命,芳蓮寡並頭 生憎綠沉管,玉指鎮雙鉤

晚年陳寅恪

大學精神的本質在於“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凡一種文化值衰落之時,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現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則其受之苦痛愈甚;迨既達極深之度,殆非出於自殺無以求一己之心安而義盡也。《王觀堂先生輓詞並序》

小窮,則以詩相勉。索居,則以詩相慰。同處,則以詩相娛。

書上有的不講,別人講過的不講,自己講過的也不講。

考博士並不難,但兩三年內被一專題束縛住,就沒有時間學其他知識了。只要能學到知識,有無學位並不重要。

陳寅恪:好鳥難同命,芳蓮寡並頭 生憎綠沉管,玉指鎮雙鉤

陳寅恪一家

無風無雨送殘春,一角園林獨愴神。讀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猶是去年人。夢迴錦裡愁如海,酒醒黃州雪作塵。聞道通明同換劫,綠章誰省淚沾襟。《吳氏園海棠》

等是閻浮夢裡身,夢中談夢倍酸辛。青天碧海能留命,赤縣黃車更有人。世外文章歸自媚,燈前啼笑已成塵。春宵絮語知何意,付與勞生一愴神。《紅樓夢新談》

“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