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關中美食:不得不誇的“大荔九品十三花”

關中交通便利,自古以來就是通商要道。而大荔,地處陝西關中平原東部,渭河、關中平原東部最開闊地帶,古稱“同州”,面積1776平方公里,是渭南市面積第一大縣。

01 獨特的地緣文化與美食

大荔縣,為關中平原東部重鎮。早在夏朝神農氏後裔這裡就建向國,商周時期,大荔為古芮國及同國所在地,春秋時少數民族沿洛河進入此地建立大荔戎國。秦厲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51年)秦伐大荔,設臨晉縣。漢武帝時改為左馮翊,晉武帝時(公元265--公元290)更名為大荔縣。以後地名變為頻繁,西魏改為同州,唐天寶初年(公元742年)曰馮翊郡,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復同州。元朝以後改縣為同州,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升同州為府,後又置為大荔縣。

關中美食:不得不誇的“大荔九品十三花”

現在的大荔縣,其實還包括朝邑縣。本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大荔人”遺址的發現證明,遠在距今二十萬年左右,先民已經在這裡勞動、生息、繁衍。商、周時代即為古都所在地。春秋戰國時代,大荔在此築城立國。清雍正年間改為同洲府。民國時期設八區專署。歷來都是關中東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關中美食:不得不誇的“大荔九品十三花”

大荔縣境內地勢平坦,已負盛名的醫飲兼用礦泉水,被譽為“中國之冠”、“世界罕見”,日開採量可達5萬噸。歷史文化悠久,文物遺產豐富,有“大荔猿人遺址”、“沙苑文化遺址”、“魏長城遺址”和豐圖義倉、岱祠岑樓、八魚清代望族石墓群等文化古蹟20餘處。同州梆子、碗碗腔等戲曲劇種享譽中外,傑出人物層出不窮,有明代為官清廉的光祿大夫馬自強、清代被稱為“救時宰相”的軍機大臣閆敬銘,參加過辛亥革命,建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長的張奚若等名人。

關中美食:不得不誇的“大荔九品十三花”

大荔最有名的水果莫若西瓜,素有“同州大西瓜”之稱。走進古城西安,只要是吃過西瓜的人,提起“大荔西瓜”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大荔縣誌》中所記“西瓜出沙苑,味甘美,甲於秦中。”為此,自古就有西瓜攤主真如“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豪情吆喝:“看看看,來來來,同洲西瓜甜的太。刀切哩,水流哩。吃一口,流一手。車拉哩,我賣哩。你不吃,見怪哩……”

關中美食:不得不誇的“大荔九品十三花”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大荔獨特的地緣文化,孕育了獨特的美食,自古以來菜餚多佳品,飲食文化根基雄厚,源遠流長。這裡不僅著名小吃很多,諸如帶把肘子、水磨絲、蜜汁咕嚕、泡油糕等享譽三秦,名傳全國,更有“九碗十三花”這一傳統宴席大菜,更是菜品一絕。

02 “九品十三花”的美食特點

2011年11月23日,大荔縣政府聚集眾人之力,將散失民間的、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的“九品十三花”進行挖掘整理,基本形成方便現代食材加工的一道美食在大荔首界美食節上隆重推出,引起坊間震動,贏得普遍讚譽。從此,“九品十三花”已成為招待貴客宴的最佳名吃,是陝西東府餐飲和秦菜藝術的一朵奇葩。

關中美食:不得不誇的“大荔九品十三花”

“九品十三花”風味特點。此菜以秦菜風味為基調,增添新原料、新款式,是的菜品平和協調、南北皆宜。“九品十三花”原料以豬肉、牛肉、海參、河蝦、黃河鮑、海蜇、金錢菇、海帶、木耳等20種為主,經炒、爆、炸、滷、拌、醃、扒、燒、蒸、燴等技法制作而成。口味鹹鮮、鹹甜、酸辣等複合型搭配,老少皆宜,口味極佳。

關中美食:不得不誇的“大荔九品十三花”

“九品十三花”的器具特點。品和碗不同,品指比碗大、比湯盆小的容器,用於盛湯菜;碗是以蒸菜為主、葷素搭配的飯菜。

關中美食:不得不誇的“大荔九品十三花”

“九品十三花”的上菜也很講究,光從上菜的程序上來說,先上九盤茶點:四盤乾果(根據主人家的情況而定,比如:椒鹽麻食、猴帽花、蛋挑、面葉)、四盤水果(比如:葡萄、白水蘋果、大荔冬棗、藍莓西柚)、中間一盤甜點(水晶餅),甜點上必須點上紅點,寓意喜慶高官的意思;

再上十三個涼菜:四個葷菜(比如:大荔水磨絲、滷牛肉、麻醬精肉、滑口白肉)、四個海菜(比如:泡椒魚皮、深海石花菜、海髮菜、椒鹽河蝦)、四個素菜(大荔豆腐絲、生熗白菜心、巧手乳瓜、紅蘿蔔絲),中間一個正主子(肉菜);十三道涼菜與之前的九盤茶點拼成的圖形,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四方形。

關中美食:不得不誇的“大荔九品十三花”

親朋好友聚餐,吃些茶果、涼菜邊聊邊喝酒、甚是愜意。等品得差不多時,主人就會上前撤下桌子上的剩菜,重新端上

九個熱菜,這些都是大荔有名的菜品:洪福齊天、櫃中緣、燴金門、升官圖、酸湯小酥肉、銀耳粥、生汆丸子、酸辣肚絲、蜜汁軲轆。撤下九個熱菜,再上九碗(八寶辣子、大荔條子肉、糜子甜飯、三箱菜、香菇燒腐竹、青菜煲、椿芽豆乾絲、蒜苗燒豆腐、黃花菜燴虎皮),好客的主人在九碗中間還為客人準備了手工花捲、千層鍋盔夾辣子、燕麥麵皮和野菜窩窩頭等主食,看似家常,但卻美味無比,保證客人吃得營養、美味。

關中美食:不得不誇的“大荔九品十三花”

03 “九品十三花”的美名與傳說

“九品十三花”的造型獨特、刀工精湛,一道菜就是一道工藝品。不少西安等地的遊客到大荔來,專程品嚐“九品十三花”,無論是誰,都會感慨地說:看似粗獷豪放的大荔人吃飯咋這麼講究呢!精湛的刀工讓人嘆止,一道道食材被切成薄厚均勻的薄片,再整理擺成造型裝盤。尤其水磨絲,據聞,黃河賓館的這道菜,大師傅把菜切的之細如髮絲,可以穿針。盛食物的容器分為盤、品、碗,多數都用清一色的青花瓷,盛有食物的容器,在桌子上精心擺出花樣。各種菜品,紅、綠、青、黃等各色俱全,看之就食慾大開;而葷素搭配、乾果水果都有,適合不同年齡段的人品嚐。其實,生活中的美食很多,但決不是每道美食能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體質的人,而“九品十三花”就很好地做到了這點,完全體現了中國餐桌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美食的美學精要。

關中美食:不得不誇的“大荔九品十三花”

“九品十三花”也稱作大荔水席,之所以被稱為水席,因席中湯菜較多而得名。

傳說,當年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城以後,慈禧太后西奔長安,途經同州府,當時的知府就安排人為太后老佛爺做了同州水席“九品十三花”,太后品嚐之後,連聲讚譽到“民間竟有如此美味,同州水席最養人”。於是,這道菜也成為御菜貢品。

關中美食:不得不誇的“大荔九品十三花”

2015年初,同州水席“九品十三花”成功獲得由中國烹飪協會主辦的第三屆全國民間美食烹飪大賽金牌,為大荔美食再添一殊榮。

2018年,向世界發佈“中國菜”暨全國省籍地域經典名菜、名宴交流活動在河南鄭州盛大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經典名菜、名宴齊聚中原,向世界詮釋何為“中國菜”。大荔縣“九品十三花”獲得“中國菜·全國省籍地域名宴代表品牌”這一項國家級殊榮。

關中美食:不得不誇的“大荔九品十三花”


姑且慕容,愛好詩文,願與您一道探尋文字的奧秘,分享學習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