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茅盾文學獎得主樑曉聲:閱讀讓生命遇見更好的自己

寫給在人生旅途中孤獨行路的你

閱讀讓生命遇見更好的自己

茅盾文學獎得主樑曉聲:閱讀讓生命遇見更好的自己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10月14日揭曉,梁曉聲的《人世間》獲獎。

茅盾文學獎得主樑曉聲:閱讀讓生命遇見更好的自己

著名作家梁曉聲在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頒獎禮上發表獲獎感言


茅盾文學獎得主樑曉聲:閱讀讓生命遇見更好的自己

梁曉聲《人世間》獲獎,黃坤明、鐵凝頒獎


頒獎現場

“文學對文化影響世道人心的使命,具有責無旁貸的義務。但人們對文學的要求是多種多樣的。文學不可能也不應該自囿於某一種理念。囿於任何一種理念的文學,其結果必然是作繭自縛。”梁曉聲說,“ 我倍覺榮幸的是,與我同時獲獎的4位作家同行,都以自己的作品參與了為中國當代文化的‘拾遺補缺’。我們的作品風格迥異,文學精神卻基本一致。”

——節選自《著名作家梁曉聲在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頒獎禮上獲獎感言》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曉聲人生感悟——我最初的故鄉是書籍》首度集結了梁曉聲六十多年來人生的思想精華,而在《梁曉聲人生感悟——我最初的故鄉是書籍》中,梁曉聲則講述了自己與文學的不解之緣。

我的中學時代是我真正開始接受文學作品薰陶的時代。比較起來,我中學以後所讀的文學作品,還抵不上我從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八年下鄉前這五年內所讀過的文學作品多。

在小學五六年級,我已讀過了許多長篇小說。我讀的第一本中國長篇小說是《戰鬥的青春》;讀的第一本外國長篇小說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茅盾文學獎得主樑曉聲:閱讀讓生命遇見更好的自己

而在中學我開始知道了托爾斯泰、巴爾扎克、雨果、車爾尼雪夫斯基、陀思要耶夫斯基、高爾基等外國偉大作家的名字,並開始喜愛上了他們的作品。

我在我的短篇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有幾處引用了希臘傳說中的典故,某些評論家們頗有異議,認為超出了一箇中學生的閱讀範圍。我承認我在引用時,有自我炫耀的心理作怪。但說“超出”了一箇中學生的閱讀範圍,證明這樣的評論家根本不瞭解中學生,起碼不瞭解六十年代的中學生。

茅盾文學獎得主樑曉聲:閱讀讓生命遇見更好的自己

我的中學母校是哈爾濱市第二十九中學,一所普通的中學。在我的同學中,讀長篇小說根本不是什麼新鮮事。不分男女同學,大多數都開始喜歡讀長篇小說了。古今中外,凡是能弄到手的都讀。一個同學借到或者買到一本好小說,首先會在幾個親密的同學之間傳看。傳看的圈子往往無法限制,有時擴大到幾乎全班。

外國一位著名的作家和一位著名的評論家之間曾經有過下面的有趣而明智的談話:

作家:最近我結識了一位很有天才的評論家。

評論家:最近我結識了一位很有天才的作家。

作家:他叫麼名字?

評論家:青年。你結識的那位有天才的評論家叫什麼名字?

作家:他的名字也叫青年。

茅盾文學獎得主樑曉聲:閱讀讓生命遇見更好的自己

青年永遠是文學的最真摯的朋友。中學時代正是人的嶄新的青年時代。他們通過擁抱文學擁抱生活,他們是最容易被文學作品感動的最廣大的讀者群。今天我們如果進行一次有意義的社會調查,結果肯定也是如此。

我在中學時代能夠讀到不少真正的文學作品,還應當感激我的母親。

母親那時已從鐵路上被解僱下來,又在一個加工棉膠鞋鞋幫的條件低劣的小工廠參加工作,每月可掙三十幾元錢貼補家庭生活。我們渴望讀書,只要是為了買書,母親給我們錢時從未猶豫過。

母親沒有錢,就向鄰居借。家中沒有書架,也沒有擺書架的地方。母親為我們騰出一隻舊木箱,我們買的書,包上書皮兒,看過後存放在箱子裡。

茅盾文學獎得主樑曉聲:閱讀讓生命遇見更好的自己

最先獲得買書特權的,是我的哥哥。

哥哥也酷愛文學。我對文學的興趣,一方面是母親以講故事的方式不自覺地培養的結果,另一方面是受哥哥的薰染。

我之所以走上文學道路,哥哥起的作用,不亞於母親和我的小學語文老師的作用。

六十年代的教學,比今天更體現對學生素養的普遍重視。哥哥高中讀的已不是語文課本,而是文學課本。

哥哥的文學課本,便成了我常常閱讀的文學書籍。有一次哥哥上文學課竟找不到課本了,因為我頭一天晚上從哥哥的書包裡翻出來看沒有放回去。

茅盾文學獎得主樑曉聲:閱讀讓生命遇見更好的自己

一冊高中生的文學課本,其文學內容之豐富,絕不比目前的一本什麼文學刊物差。甚至要比目前的某些文學刊物的內容更豐富,水平更優秀。收入高中文學課本中的,大抵是古今中外優秀文學作品的章節。古今中外的詩歌、散文、小說、雜文,無所偏廢。

《岳飛槍挑小梁王》《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以及魯迅、郁達夫、茅盾、葉聖陶的小說,郭沫若的詞,聞一多、拜倫、雪萊、裴多菲的詩,馬克·吐溫的小說,歐·亨利的小說,高爾基的小說……貨真價實的一冊綜合性文學刊物。那時的高中文學課多麼好!

我相信,六十年代的高中生可能有不願上代數課的,有不願上物理課、化學課、政治課的,但如果誰不願上“文學”課則太難理解了!

茅盾文學獎得主樑曉聲:閱讀讓生命遇見更好的自己

我到北大荒後,曾當過小學老師和中學老師,教過語文。七十年代的中小學語文課本,讓我這樣的老師根本不願拿起來,遠不如“掃盲運動”中的工農課本。

當年,哥哥讀過的“文學”課本,我都一冊冊保存起來,成了我的首批文學藏書。哥哥還很捨不得將它們給予我呢!

哥哥無形中取代了母親“家庭故事員”的角色。每天晚上,他做完功課,便捧起文學課本,為我們朗讀,我們理解不了的,他就用心啟發我們。

一個高中生朗讀的文學,比一位沒有文化的母親講的故事當然更是文學的享受。某些我曾聽母親講過的故事,如《牛郎織女》《天仙配》《白蛇傳》,由哥哥照著課本一句句朗讀給我們聽,產生的感受也大不相同。從母親口中,我是聽不到哥哥從高中文學課本讀出來的那些文學詞句的。我從母親那裡獲得的是“口頭文學”的薰陶,我從哥哥那裡獲得的才是真正的文學的薰陶。

茅盾文學獎得主樑曉聲:閱讀讓生命遇見更好的自己

感激六十年代的高中文學課本的編者們!

哥哥還經常從他的高中同學們手中將一些書借回家裡來看。他和他的幾名要好的男女同學還組成了一個閱讀小組。哥哥的高中母校是哈爾濱一中,是重點學校。在他們這些重點學校和喜愛文學的高中生之間,閱讀外國名著蔚然成風。他們那個閱讀小組還有一張大家公用的哈爾濱圖書館的借書證。

哥哥每次借的書,我都請求他看完後遲還幾天,讓我也看完。哥哥一向滿足我的願望。可以說我是從大量閱讀外國作品開始真正接觸文學的。我受哥哥的影響,非常崇拜蘇俄文學,至今認為蘇俄文學是世界上偉大的文學。當代蘇聯文學不但繼承了俄羅斯文學傳統,在借鑑西方現代派文學方面,也比我們捷足先登。

茅盾文學獎得主樑曉聲:閱讀讓生命遇見更好的自己

當代蘇聯文學可以明顯地看到現實主義和現代派文學的有機結合。蘇聯電影在這方面進行了更為成功的實踐。

回顧我所走過的道路,連自己也能看出某些拙作受蘇俄文學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在文字上則接近翻譯體小說。後來才在創作實踐中漸漸意識到自己中國民族文學語言的基本功很弱,才開始注重對中國小說的閱讀,才開始在實踐中補習中國傳統小說這一課。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者梁曉聲作品推薦閱讀書目】

茅盾文學獎得主樑曉聲:閱讀讓生命遇見更好的自己

《梁曉聲自述》

茅盾文學獎得主樑曉聲:閱讀讓生命遇見更好的自己

《梁曉聲人生感悟——我最初的故鄉是書籍》


茅盾文學獎得主樑曉聲:閱讀讓生命遇見更好的自己

《梁曉聲:家·國·天下 》三部曲


茅盾文學獎得主樑曉聲:閱讀讓生命遇見更好的自己

《梁曉聲:讀書與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