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投資者注意:P2P平臺轉型門檻較高,新一波將面臨出局

11月27日消息,近日由互金整治辦和網貸整治辦發佈的《關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轉型為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給目前被逼進死衚衕的網貸平臺指出一條出路:轉型小貸公司。

文件提出,擬轉型網貸機構設立的全國經營的小貸公司註冊資本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首期實繳貨幣資本不低於人民幣5億元。

轉型成功率多少?

網貸機構轉型小貸公司,給了P2P公司又一個逃生的機會,但難度在於,這個逃生通道門檻太高,跟金融機構成立設立的"入門資金"差不多(保險機構的註冊資本最低門檻為2個億),這對於大部分小型P2P平臺是無法逾越的天花板。

根據網貸之家數據,全國網貸平臺數量只剩6476家,其中有多少P2P平臺已經實繳到了5億呢?答案是不超過20家。

也就是說除了少數頭部網貸平臺有資金實力可以成功轉型外,大部分的網貸平臺想轉型也並非那麼容易,能一次性拿出5億元的公司並不多。

據網貸之家數據,截至2019年11月11日,全國共有21家正常運營的P2P網貸平臺或其關聯企業獲取了25家網絡小貸牌照。

轉型成功後的路好走嗎?

雖然在消費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小貸行業總體上正逐步走向規範,但在當前,受到金融去槓桿、強監管的影響,從近兩年的數據上看,我國小貸公司機構數量和從業人數在持續減少。

2018年一年,166家小貸公司倒閉,超過1.3萬人離開小貸行業,另謀出路;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7967家。其中,全國性的網上小貸平臺只有280餘家。

也就是說,對於P2P平臺來說,即使轉型成功為小貸公司,小貸行業的道路也再無容易的錢可賺。

投資中最有價值的是信息,而信息有可能是交易的信號,也有可能是投資陷阱。甄別並讀懂新聞背後的投資價值,用大白話拆解新聞背後的聯繫,關注思投社,每年給你三個投資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