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信用科技”,中誠信徵信如何實現市場拓展與融資雙豐收

轉型“信用科技”,中誠信徵信如何實現市場拓展與融資雙豐收

老牌評級集團中誠信以風險管理能力見長,品牌影響力突出,獲取持牌金融機構客戶優勢明顯。中誠信徵信將中誠信集團二十餘年的信用風險管理經驗與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手段相結合,為客戶提供“數據+規則+模型”三位一體的一站式智能風控服務,發力全新的“信用科技”領域。

指導 | 張揚

調研 | 張揚 劉馥亮

撰寫 | 唐靖茹

眾人矚目的百行徵信於深圳舉行揭牌當日,作為股東之一的中誠信徵信也宣佈完成4.5億元A輪及A+融資,併發布“萬象智慧”智能風控平臺。

隨後,央行徵信管理局局長萬存知公開表示,作為百行徵信股東的8家市場機構將不再單獨從事個人徵信業務,原有部分徵信業務將剝離,併入百行徵信,其他業務可存續為數據服務公司。

轉型大考在即,中誠信徵信仍能獲得資本青睞,想必早有準備。百行徵信數據聚焦在強徵信領域,而通信、支付、電商、社交等場景積累的數據對於反欺詐和授信也有較好的補充作用,將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結合,進行風控能力輸出仍然是市場機構轉型的重要方向,這也是中誠信徵信的征途。

中誠信集團旗下中誠信國際是中國本土評級市場開拓者,作為美國三大評級公司之一的穆迪亦有參股,而穆迪正是從企業徵信百年老店鄧白氏中拆分而出。老牌評級公司涉足徵信行業,繼而轉型金融科技,讓外界充滿了期待。

集團經驗沉澱,風險管理能力突出

2002年,中誠信成立徵信與商賬管理事業部,開始運營徵信業務;2005年正式註冊成立徵信公司,開展電商徵信、個人信用調查服務,以企業徵信為主,滿足企業背景調查需求,提供標準化企業徵信報告。

企業徵信多覆蓋中小公司,其中小微企業徵信中企業主個人資信佔據較高比重,數據和業務經驗均有相應積累,過渡到個人徵信較為順暢。

2015年中誠信徵信開展個人徵信和大數據業務,業務重心逐漸轉移,僅三年多時間,大數據風控業務比重已上升到80%,足見這一領域旺盛的市場需求。

企業徵信與個人徵信的重合點主要在中小微企業主身上,數據層面共通之處不多。對於中誠信徵信而言,集團在信用管理領域的深厚業務積澱所賦予的優勢,並非體現在數據資源上,更多在於對風險的把握。

首先是對風險的識別。早期缺乏大數據時,信用管理業務可用數據比較有限,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分析師的經驗;金融行業結合大數據技術後,數據量飛速提升,風險識別維度增多,計算判斷也更精準。

但無論是建立風控模型,還是設計反欺詐產品,始終離不開風險管理專家對風控業務的深厚理解。中誠信徵信的研究團隊有十餘年的風險管理經驗,相比新興金融科技公司,在瞭解技術的基礎上,更懂風險。

再者是風險披露。在風險識別過程中,如何避免篡改等道德風險,使風險信息高效傳遞,正確披露,也是中誠信徵信在傳統信用管理流程中所擅長的。經驗性優勢結合新興區塊鏈技術,中誠信徵信對技術的大力投入使其風險管理手段如虎添翼。

最後是風險緩釋。傳統的風險識別手段和新興的大數據技術都無法使風險消失,但金融工程、資產證券化產品、擔保手段等都可以起到風險緩釋的作用,中誠信徵信在這方面也有深厚積澱。

以ABS評級為例,中誠信徵信具備傳統金融工程經驗,再引入機器學習模型,能夠更加精準地識別底層風險。客群下沉和週期較短使得當前的資產評價模型面臨數據、技術和公信力三方面的不對稱。中誠信徵信提供的AXIS系統採用第三方的數據以及機器學習模型對入池資產進行逐筆的篩選和評估,可以有效識別道德風險,並降低投資者的潛在損失降低資產包的不良率和波動性,讓資產更透明。

品牌優勢突出,大力投入技術

除了業務能力方面的優勢,中誠信徵信在市場拓展方面也能借助集團品牌優勢,近水樓臺先得月。

銀行客群充足,業務量龐大,付費能力好,是大數據風控業務最優質的客戶。尤其互聯網金融監管趨嚴後,越來越多的個人信貸業務迴流到銀行,銀行對大數據風控的需求也隨之增長。

同時,銀行也是固定收益市場最重要的參與者,也就是中誠信國際評級報告的主要受眾。中誠信在銀行客戶中有著較高的知名度和認可度,在市場拓展上自然更為順利。

據中誠信徵信總裁閆文濤介紹,中誠信徵信已覆蓋一半股份制銀行,並持續探索中小城商行對於全套解決方案的需求,今年還將擴充銷售團隊,重點拓展城商行客戶。

在業務開展之初,中誠信徵信就以服務持牌機構為戰略導向,並未將互聯網金融列入主要客戶名單,故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衝擊對其客群影響並不顯著。

百行徵信掛牌後,各類風控服務提供商在數據層面回到同一起跑線。數據將不再是核心競爭壁壘,這使得缺少自有場景產生數據的中誠信徵信縮小了與競爭對手在數據層面的差距。

對於中誠信徵信而言,迎頭趕上的機會已到。中誠信徵信正堅定不移地在知識圖譜、機器學習等技術能力上持續投入,傾力打造“信用管理+金融科技”的新一代信用科技公司。

轉型“信用科技”,中誠信徵信如何實現市場拓展與融資雙豐收

近期,愛分析專訪中誠信徵信總裁閆文濤,就中誠信徵信的業務發展情況及行業動態進行了交流,摘選部分精彩內容與讀者分享。

傳統企業徵信空間有限,融合升級滿足更多需求

愛分析:企業評級與企業徵信的重合度有多高?

閆文濤:重合度不高,這裡有明確的區分。能夠在資本市場發債的企業、上市公司、行業排名很靠前的企業,群體定位就是大型企業和中大型企業。這些企業的財務報表或者業務運營都已經很公開了,信息不對稱的空間就沒那麼高了,在判斷它風險的時候,需要更多的是專家經驗,也就是信評人員能否識別它的風險,信息是公開公平的。

徵信公司做的中小微企業,或者小微企業主個人的信用畫像,一是群體比較多,另外就是信息嚴重不對稱。信息對不同機構來說是不公平的,或者是不對稱的。在這個過程中,專家經驗相對來說比較少一點,用大數據的維度會更多一點。

愛分析:對比傳統企業徵信機構的情況,企業徵信天花板本身就比評級低?

閆文濤:其他傳統企業徵信機構之前沒有做起來,我覺得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一個很核心的原因是過去它們在大數據維度,對一些中小企業判斷的顆粒度不夠,這與它們的天花板有很強關係。

傳統企業徵信的報告模式比較單一,主要就是以企業徵信報告為主,空間較小。如果提供不了比其他競爭對手更獨特、更有優勢的信息,可能就沒有太多競爭力。現在很多公司對中小微企業新數據或者新技術方面的投入越來越多,傳統模式還是有一定不足,這限制了它的業務發展空間。

愛分析:中小微企業徵信的目標客戶是誰?

閆文濤:以前主要是滿足外資企業進入中國時調查上游企業資信狀況的需求,但是現在已經完全不侷限於外資企業的需求了,比如小微企業供應鏈、信貸、普惠金融等等,這與傳統企業資信報告的產品模式有一定區別。

新的模式更強調對中小微企業自身大數據以及中小微企業主個人的信用畫像的挖掘,在此基礎上綜合出新的評價體系,和過去的體系是不一樣的。

中誠信徵信雖然叫徵信公司,其實是信用管理加金融科技的公司,我們不把自己侷限於一個傳統企業徵信範疇。包括現在的兩大業務,大數據風控和企業徵信,也是不斷地在融合。不可能像以前一樣,那麼涇渭分明。我們和銀行、互金在合作過程中,會把這兩部分結合起來。

中誠信徵信在發展過程中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過程中有一些大致的經驗判斷。比如營業額是在1,000萬以下的中小微企業融資,小微企業主個人的信用畫像能夠佔到60-70%,而企業自身的信用狀況佔30-40%,這是很明顯的狀況。所以,在分析中小微企業,對它進行授信的過程中,對它的刻畫,或者評分模型、評分卡,就和以往有很大差別了。

愛分析:從個人徵信業務向企業徵信延伸會有什麼相通之處?

閆文濤:還是類似的,對風險的理解,但現在看市場上也沒有太多新的東西。在對小微企業的判斷上,只靠小微企業主個人的信用畫像還是有一定的盲點,雖然這部分比重比較高了。

中小微企業信息不對稱的差距還太大,光靠目前大家提到的中小微數據,純線上的工商、司法、稅務信息等,只是一部分補充,稅務信息也不一定能夠很好地覆蓋它的真實經營狀況。

所以我們後續還會繼續利用中誠信徵信這麼多年積累的企業徵信理念,找一些原材料,挖掘更多場景,把這一部分做得更完善一點,或者風控上做得更嚴謹一點。

愛分析:中誠信搭建的社會信用平臺起到什麼作用?

閆文濤:這是我們與泰州合作的大數據和中小企業徵信的融合。現在泰州作為國家金融改革試點城市,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市政府要在這方面有所創新,就面臨著如何為它們服務的問題。

因為中小微企業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信息不對稱導致資金效率的衰減。金融需要信息流來觸動資金流高效流動,現在由於信息流不完善,或者信息不對稱,限制了資金流,導致了無效或者不高效的問題。

中誠信幫助泰州搭建了E網通系統,其中有兩個核心作用,第一個就是信息撮合。中小微企業想要融資,可以在這個系統上發佈需求,當地銀行等金融機構也在這個系統上,相當於把資金端和資產端融合到一個系統平臺上。

第二個,在撮合的基礎上,對信息風險進行深度挖掘。泰州通想做的就是把泰州當地的數據打通,比如當地中小微企業的物流、用水用電等等,這些反映真實信息的數據放進來,對30-40%的企業徵信這部分就有很大提升了,再把企業主個人信用那60-70%再補上,那就是一個很好的風控手段了,這是我們幫泰州做的。

一是信息撮合,二是信息風險識別,風險識別裡面包括搭建大數據系統。另外,我們把智能風控裡風險識別的一些模塊加進來,在這個基礎上生成風控結果,供銀行使用。銀行可以參考這個報告,促進交易達成。

主要面向銀行客群,可輸出全套解決方案

愛分析:中誠信徵信主要面向哪些客群?

閆文濤:金融機構,還是以銀行客群為主。

我們和市場上其他知名大型公司不一樣。為什麼這幾年大家聽到中誠信徵信的聲音沒那麼多,一個核心原因就是我們這幾年沒有做互金,尤其現金貸的這些機構。中誠信徵信一直判斷的競爭會更多地集中於持牌機構,所以對於新金融,尤其火爆的現金貸等互金機構的服務都比較少。就客群而言,現在看來還是有一定的前瞻性。

中誠信徵信在發展過程中還是以銀行為主,目前我們應該是在大行和股份制銀行裡面大數據風控產品的No.1,只是我們比較低調,沒有做過多宣傳,但我們有很強的實力。

愛分析:中誠信徵信的服務內容包含哪些?

閆文濤:中誠信徵信提供標準化評分輸出,另外還有諮詢類解決方案,包括定製化建模的諮詢,在這方面我們有很強的優勢。我們現在給幾個大行,包括一些中小行都在提供這種服務。

服務過程中,我們對於不同場景的理解會結合銀行數據科學家的挖掘,把中誠信徵信的風控理念加入進去。另外,我們新的技術,包括知識圖譜、機器學習平臺等產品也都在給銀行試用。

愛分析:機器學習平臺產品滿足什麼需求?

閆文濤:機器學習平臺是一個純技術產品,加入了很多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技術。我們教給客戶規則之後,客戶用平臺能夠不斷迭代模型,實現模型自我迭代,不用人去操作,一定程度上能取代一些數據科學家的工作。

模型時時刻刻都在跑,可以跑ABCD不同的模型,同一個場景可能有三個模型同時在跑,然後系統會推薦一個冠軍模型供場景使用。相比大數據,這是一個技術含量更高的產品。

愛分析:中誠信徵信會如何下沉銀行客群?

閆文濤:針對不同銀行也有區別。

股份制銀行和大行因為有資金實力,人才相對比較富足,可能需要一些標準數據、標準化評分或對它系統裡面一些簡單配件的補充,所以就給它提供知識圖譜技術、機器學習技術就行了。

這幾年城商行、農商行更多地在做一些同業業務,一直忽略了零售業務,去年資管新規意見稿出來後,同業業務基本上很難做了,對公貸款也很難放,而且本來就沒有額度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小銀行今年普遍開始往零售做。

所以,智能風控對大行以外的中小行來說還在起步階段。在初期,它需要的不僅僅是給它提供一些數據、提供評分,更需要的是體系化的、整套解決方案,要手把手幫它。如果只給它數據,它沒有人員、沒有數據科學家,它不知道怎麼用數據。

它需要的更多是一體化服務,從數據、工具,用什麼決策引擎,該怎麼用圖譜,該怎麼樣去學習,貸後怎麼用,怎麼把資產流轉出去,從前端市場拓展到後端反欺詐等等,需要一整套方案,服務方要把這一整套都給到它。

但對中誠信徵信來說,堅守的原則立足於第三方服務定位,是永遠不做獲客。只要有違第三方獨立性,我們公司是不做的。無論是做徵信業務,還是做大數據業務,必須保證自己的獨立性,沒有自己的獨立性,在這過程中想起到橋樑作用,或者出一些報告,公信力就沒有了。

百億市場空間充足,整裝待發衝刺頭部企業

愛分析:其他評級公司是否開展了個人徵信業務?

閆文濤:據我瞭解沒有,我們應該是市場上唯一一家。

開展這項業務需要很多投入,以及前期的一些判斷,比如技術,可能有些公司不願意投入。因為這涉及到大數據,需要搭建一整套數據平臺以及智能風控平臺,這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而且起步階段都是虧損的。

愛分析:2018年個人徵信的市場規模會有多大?

閆文濤:就目前的市場量,小100億應該沒問題。

持牌機構做普惠下沉,在一定程度上會填補過往現金貸的缺口,另外它的付費意願可能比現金貸要高一點,部分現金貸其實沒什麼風控。

愛分析:不考慮牌照問題,市場格局將如何演變?

閆文濤:未來智能風控,包括大數據,會形成一些領頭企業。

因為這就是規模效應。比如我鋪設了一些持牌金融客戶,其他機構再想切入,無論是商務週期、技術投入,還是人員,我們都有先發優勢。

未來市場上可能會有三四家比較大的公司出現,我相信我們會成為其中一家。我們現在在傳統金融機構裡面的地位,某種程度上奠定了基礎。

愛分析:2018年的戰略規劃是怎樣的?

閆文濤:一方面,2018年會更多的落實信用科技戰略。

另一方面,就是在智能風控平臺上,進一步加大對於科技的投入,這是一個堅定不移的方向。現在的人工智能技術,包括區塊鏈技術,我們都在研發、探索,最近也在請客戶進行試用。智能風控平臺會進行升級,包括決策引擎、AXIS系統、知識圖譜、機器學習,使我們能打造出一個更加具有科技含量的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