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財富管理“轉型”


淺談財富管理“轉型”

大家好,近一週事件沒有更新文章了,最近筆者團隊在整理信託行業相關的資訊,後期會通過小視頻的方式和大家見面,希望對信託投資者有所幫助。

2020年的開頭是“新冠肺炎”這一黑天鵝事件,對全國,當下甚至全球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今兒咱們不聊那麼廣、那麼大就聊聊國內的信託行業 再稍稍延展出去至今日三方財富之近況。走過2月,步入3月,“疫情”對中國三方財富行業的“負面效應”正在逐漸顯現。近期國內三方財富領頭羊——諾亞財富,再次熱度刷屏,前幾日,筆者還刷到諾亞財富 在疫情期間 高管主動降薪,倡導全員每月5天無薪休假的新聞,而今日網上又在報道“創世神娛私募基金”出現逾期,金額高達9億元。具體內容,各位讀者相信在別處都可以詳細查閱到。筆者在此不再贅述,說實話,筆者對這些細節也沒有去過多瞭解過,同時在此筆者也並非是販賣焦慮或者來攻擊諾亞財富。諾亞財富 在我國內,一定是屬於三方財富行業的第一梯隊,是一家非常優秀的公司。對國內三方財富行業的形成也是它不小的貢獻!! 可是今兒它項目逾期了,後來也還會有其他三方出現項目逾期的案例,這不是偶然的,其背後邏輯,才是筆者想和大家分享的。

信託者課堂:時至今日,在我國內,底層資產還是以“債”居多,雖說還有什麼股權收益權、收益權轉讓,其本質還是“債”,在前幾年——14年,15年私募基金國內火熱無二,美其名是“股權投資”,可是其運營邏輯多為“明股實債”。而自古以來,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句諺語是深入每一位國民心中,自然而然,整個行業積澱下來的就是“剛性兌付”的“傳統”。所謂剛性兌付 不正是忽視真正底層資產在實際運作是否產生增值,盈利或者虧損。投資者期限一到,必須拿到本息全額。站在投資者立場 這不正是“欠債還錢”。而改革開放至今不過40餘年,國民真正富裕,也就是近十幾年的事兒,三方財富行業發展也不過十多年,整個行業也在“試錯”階段。至少轉型還在繼續,甚至是剛剛開始!!行業發展初期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財富管理行業在產品設計上,在也是”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的理念驅使下完成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今日的信託投資,投資者在選擇信託項目時,看重的時融資方是誰,有沒還款實力,增信措施時什麼——有實物抵押嗎、有連帶責任擔保或者應收賬款質押嗎?? 這關注的是萬一融資方還款不上,是否有足額價值物品來覆蓋本息全息,而甚少甚少去關注 底層項目本身運作情況,是否盈利或者虧損,在前者足夠完備下,底層運作不重要,甚至投資者也認為這不是我關心的領域,只需確保期限一到,本息回款即可。而最為重要的是作為金融機構的信託機構,在項目調研和產品設計上也正是按照上述邏輯去做的!! 金融機構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直至時下,最為重要的能力是融資和再融資能力,而非資產管理能力,這是一個大bug,也正是因為如此,借新還舊大行其道,成為”剛性兌付“的大法寶。

淺談財富管理“轉型”


剛性兌付的危害,好比口渴喝海水,越喝越渴。只能將風險隱藏和轉移,卻不能真正解決,但是風險除了可以分散,還會聚集,在時間的洗禮下,這幾十年下來,小風險變成了大隱患,到了毒瘤不得不破的地步了,不然後果只會越發嚴重,而這也正是”資管新規“出臺的”歷史背景“。

所以說不論是今日諾亞財富的某一基金逾期了,或者後面誰誰的項目暴雷了,都是在”資管新規“生效下的必然,剛性兌付打破,借新還舊無以加復。真正可以依靠的只有自身過硬的底層資產,優則強,強則活,活則優,劣則破,破必亡!!

小結——以債為主的底層資產是”剛性兌付“的存在因素之一;三方財富平臺重融資能力於資產管理能力,這是導致依賴流動性支持的癥結所在,規模一旦過大, 這”後患“也便擴大!!

財富管理行業開始轉型,作為投資者,也必須相應改變!!

第一,樹立”項目為主“投資理念

第二,挑選靠譜的信託理財經理

第三,優選正規金融機構

信託者課堂:第一最重要,但對投資者往往是最難的,真能辨別好項目,就不需要第二第三條,直接自己股市一翻滾不是更大,從實際出發,筆者認為 先選正規軍,再挑好投顧,藉助兩者力量選到好項目,這反而更加切實可行!!!

淺談財富管理“轉型”

結束語:2020年,筆者有意建立一個信託交流群,有興趣的朋友可私信筆者,大家一起學習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