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先秦的宮廷美食:羊羹,歷史人文濃厚

無論原著還是電視劇,《大秦帝國之裂變》都曾大量出現吃羊肉、喝羊肉湯的場景,新鮮出爐熱氣騰騰的羊肉湯,滿滿一大碗傾瀉而下,酣暢淋漓,寬袖一甩,大喊痛快,秦人的那種質樸、務實、剛健之風躍然滿屏。伴以苦菜涼茶,陰陽調和,禦寒,又不上火,且風味獨特,極具秦風。春秋戰國,羊肉湯作為王公貴族的主食之一,引領宮廷美食。劇中多以肥羊燉,配合鳳酒,加苦菜,代表秦國原汁原味三大特色美味。


先秦的宮廷美食:羊羹,歷史人文濃厚


當然,羊肉是貴族的食物,一般普通百姓能吃到肉已經不錯了,更別提享受肉中之貴的羊肉。春秋戰國時期,肉湯盛行,濃濃的湯汁,鮮香醇口,肉湯又以羊肉為主,不過,羊肉湯是現在的叫法,先秦時期稱之羊羹,古籍中多有記載。羊羹,即以羊肉為原料燉煮而成的肉湯。羹是一種濃稠的湯汁,久燉成羹,古人喜食羹,普通百姓吃不起肉,就吃菜羹,比如《孟子·告子》中記載的“豆羹”、《韓非子·五蠹》記載的“藜藿之羹”。貴族多食肉羹,除了成就最高的野味“麋鹿羹”,平常又以羊羔為貴。“羹”是“羔”與“美”的組合,據說春秋戰國時的貴族有吃羊羔的習俗。羔羊,即為未成年的小羊,特點是肉質鮮嫩、鬆軟、肥膩,容易燉爛,美味甘口,具有溫補不上火的功效,由於羔羊嫩,所以羶味較弱。

古代美味的傑出代表是羊和魚,羊和魚是古人認為的舌尖革命的最高境界,所以自然而然“鮮”字由這兩種食物組成。從這兩樣食物追根溯源,我們還可以得知它們的來歷。羊是西北戎狄部族的天然夥伴,西北部有很多跟羊有關的遊牧民族,像義(義)渠、羌、美等都是牧羊族出身,羊作為美食也很有可能是從此始;而魚則來自東南方,吳越的魚食文化在春秋史上獨領風騷,吳王僚的被刺就是因為一盤魚。


先秦的宮廷美食:羊羹,歷史人文濃厚


羊羹是國宴上招待貴賓的必備美食,約定俗成為當時禮儀的必需,所以它往往與國家政治、軍事、戰爭交織在一起。《左傳·宣公二年》記載了一個跟羊羹有關的故事:公元前607年,鄭國公子歸生在楚國的縱恿下,帶領鄭兵攻打宋國,宋國大將華元率兵前來迎戰,鄭宋兩軍在大棘這個地方展開大戰,結果以宋國大敗而告終,宋將華元被俘。史官在追述宋國導致這次戰役敗亡的原因時,向我們透露了一個訊息:宋國敗於一杯羊羹。

原來,華元在出徵前曾殺羊犒勞將士們,大家都各自分得羊羹飽吃了一頓,只有一個叫羊斟的駕馭手沒有分到,羊斟因此忿忿不平,等到兩軍對陣,他駕著華元的戰車面對洶湧而來的鄭軍,心裡還在耿耿於懷。華元眼看著鄭軍將近,急令羊斟避讓,羊斟卻毫無客氣的說:“前日的羊羹你作主,此刻的戰車我作主。”直接驅車闖入了鄭軍陣地,導致華元被俘。

無獨有偶,戰國時又上演了一起因一杯羊羹引發的戰爭,還差點導致亡國。《戰國策》記載,某日中山君宴請國都中的名士,司馬子期也接到了請帖,但不知為何,在分羊羹的時候司馬子期被嚴重忽略,他沒有分到那杯盼望已久的熱氣騰騰的羊羹,這個事讓他丟盡了臉面,司馬子期非常生氣,覺得中山君有意怠慢。後來他轉輾到楚國入仕,但仍然忘不了當初中山君對自己的不敬之舉,為了洩憤,他說服楚王攻打中山,中山君因此愴惶出逃。


先秦的宮廷美食:羊羹,歷史人文濃厚


小小一杯羊羹,弘揚先秦時代的美食文化,為後世留下一個個精彩絕倫的故事,同時也映襯著人性陰暗的一面,體現了人性的微妙與複雜。政治的玄機其實是人性的玄機,而一杯羊羹猶如一塊試探深淺的小石子,人性的湖面暈起層層漣漪。

這些歷史故事雖然旨在強調人性,樹人育心,卻從側面說明春秋戰國時期羊羹的盛行,它像禮樂一樣已經上升到正式場合必不可少的國家禮儀的規制之上,代表先秦宮廷宴饗文化的最高禮儀,是身份的象徵,它包涵了濃濃的個人功利主義情懷。作為賓客,能享受到主人賞賜的羊羹,乃是最高規格的禮遇,使賓客的存在感、價值意義得以體現。同樣在《大秦帝國之裂變》中,商鞅逃出魏國龐涓的魔爪,被人推薦入秦,即使秦國再窮得叮噹響,所到之處朋友都以肥羊燉接待,不但體現了秦人的尚武好客,亦示秦人如何歡迎這位磐磐大才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