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活著》:人活著的意義,是活著本身

文|二十四橋LL


餘華《活著》:人活著的意義,是活著本身


《活著》是餘華著作的長篇小說,主要講述了主人公福貴及其家庭不斷遭受苦難,最後所有親人離世,僅剩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的故事。

從旁觀者的角度去看,福貴遭受的巨大苦難是足以淹沒一個人的絕望洪流,但他在親人接二連三去世後,卻仍然好好的活著。這使人相信餘華所說的“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餘華《活著》:人活著的意義,是活著本身


前段時間剛看完維克多·弗蘭克爾的《活出生命的意義》,書中的觀點認為人活著是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且指出這種意義在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乍一看似乎與餘華所說的觀點有所出入,事實卻不是如此。

《活出生命的意義》給出的是一種活著的方式和追求,重在“尋求”。而《活著》則直接給出了一個可能的答案,即認為“活著的意義是活著本身”。

1、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家珍是鎮上米行老闆的千金,與地主家的少爺福貴可以說是門當戶對。在嫁給福貴後,她一直恪守著作為一個妻子和兒媳的本分;有了孩子之後,也盡了作為一位母親的責任。在餘華的筆下,她不僅是那個時代的好女人,放到如今也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


餘華《活著》:人活著的意義,是活著本身


縱觀家珍的一生,直到女兒鳳霞死去之前她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著——家。換句話說,支撐她在艱難歲月走下去的,不僅僅是作為一個女人的堅韌,更是因為她心中裝著一個家,那裡有她的最親最愛的人。

正如尼采所言: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弗蘭克爾對尼采的這句話非常推崇,並在《活出生命的意義》裡多次引用。事實上,在集中營的時候對妻子的懷念為他活下去提供了很大力量,同時他也渴望著能用自己的畢生所學去幫助別人。正是這種懷念和渴望,幫助他熬過了煉獄般的集中營生活。

而集中營的其餘很多人在夜以繼日的折磨下失去了對未來的希望,“為什麼而活”這一概念已經混沌。這時,他們再也不懼怕死亡,甚至想要通過自殺了結自己的生命。


餘華《活著》:人活著的意義,是活著本身


回到《活著》一書中,家珍為了“家”而活又體現在那些地方呢?

  1. 福貴在最後一次賭博時,她跪下來求他回家;
  2. 福貴輸光家產後她被父親接回了孃家,但生完有慶後又回來和丈夫一起過日子;
  3. 在福貴被抓去當兵的兩年裡,一個人拉扯著兩個孩子生活;
  4. 在得了軟骨病不能幹活後,為了每天能見到家人,她想繼續活下去;
  5. 有慶死後,雖然受到很大的刺激,但想著鳳霞還沒嫁人,便還想繼續活著。

生活的苦難接連襲來,鳳霞因生苦根大出血而死。一雙兒女的死去,讓家珍再也沒了活下去的理由。用她的話來說,這輩子快過完了,兒女死在她面前也就沒什麼操心的。家珍的死縱然有生病的緣故,但失去了活下去的支撐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2、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取決於心中有無支撐自己活下去的動力。

作為地主家的少爺,福貴年輕時享受了榮華富貴,日子過得很奢靡。因為有錢,他迷上了嫖娼、賭博。因為賭博,他敗光了所有家產。


餘華《活著》:人活著的意義,是活著本身


電影《流浪貓鮑勃》裡有這麼一句臺詞:每個人都是有第二次機會的,但不是所有人能抓住這個機會。

因自己的年輕無知福貴失去了所有財富,但同時他又非常幸運地抓住了生活所給予的第二次機會,得以重新開始。

他的第二次機會體現在他欠下鉅額賭債後,父親散盡所有家財幫他還債;體現在家珍被岳父接回家半年後帶著有慶回來了,給了他一個完整的家;更體現在他能幡然醒悟,迷途知返,主動改變自己、接受自己過去的一切,併為之埋單。


餘華《活著》:人活著的意義,是活著本身


福貴在之後的人生中也充滿了各種苦難。在去城裡請大夫給孃親治病時,他被國民黨軍隊強行抓去拉大炮。當兵兩年間,炮火連天、子彈橫飛,幾乎每天都有士兵死去。但他還是熬了過來,雖然有運氣成分使然,但他心心念念想著的家人何嘗又不是支撐他走下去的動力呢?

夫妻本一體,福貴跟家珍一樣,親手送走了一雙兒女。之後,他還親手送走了妻子、女婿和外孫。至親之人已逝去,唯獨自己還活著。我想,世上的苦難莫過於此。


餘華《活著》:人活著的意義,是活著本身


與家珍不同的是,福貴此時仍然有著活下去的動力——替家人活著。他自己本身並不懼怕死亡,這點從他在枕頭上放十元留給替他收屍的人可以看出。而替家人活著,從之後他兌現了與外孫的承諾去買了頭牛,為它取名福貴,且虛擬出用家珍、鳳霞、二喜、苦根這些家人名字命名的牛可以看出。

一般而言,一個人在遭受了重大打擊後輕則消沉墮落,重則輕生。福貴的遭遇無疑是一場巨大的苦難,但他仍承受了下來。這不是因為他天賦異稟,而是他心中始終有支撐自己活下去的動力,讓他在苦難面前有強大的承受力。

3、人活著的意義是“活著”本身

縱觀全文,支撐福貴活下去的動力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在打仗時,這份動力是家人,是為了想見家人而活著;在兒女、妻子、女婿死去後,這份動力是為了養活外孫;在苦根去世後,這份動力是替家人活著。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貫穿始終的唯有“活著”二字,無論是為自己還是為家人,福貴活下去的動力是“活著”本身,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事物。

弗蘭克爾說人活著要尋找生命的意義,從源頭上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相對確切的方向。而餘華說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從結果上溯源為人們提供了一種相對準確的可能性。


餘華《活著》:人活著的意義,是活著本身


我想,《活著》一書體現的是人們要根植於“活著”本身而活著,然後再去追尋其他,而不是一開始就為了財富、名利、美色、慾望等活著以外的事物而活著。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一邊在物慾橫流中歇斯底里、在權財名利中迷失自我,一邊又在抱怨著生活的苦與難,抱怨找尋不到生活輪渡的航向。或者他們不是沒有航向,而是目的地過於空曠和虛妄。

正如遊子離家遠了,勢必要歸鄉一樣。一個人追尋名利、財富久了,也勢必要回歸初始,迴歸到活著本身,這樣才不至於迷失了方向。返璞歸真,或許這才是活著的真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