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戎馬一生,能力卓越;可是朱元璋為什麼沒有選擇他繼承皇位,而是選擇了朱標呢?

桃葉蓁蓁


朱棣戎馬一生,能力卓越,和明太祖不差上下,但為什麼朱元璋沒有選他繼承皇位,而是將皇位傳給了長孫朱充炆,最終導致內亂,史稱"靖難之役"呢?

一,太子朱標英年早逝

要了解這個歷史之謎,必須提到一個人。這就是太子朱標。朱標是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所生長子,根正苗紅。朱元璋還在做吳王時,就把朱標作為世子在精心培養。朱元璋登基稱帝建國後,馬上立朱標為太子,這既是有與馬太后伉儷情深,加上排位長子的朱標自已爭氣,安安穩穩地做了二十五年太子,沒人能撼動他的地位。

朱標這位太子之所以能夠和歷朝太子不一樣,就是因為他所處的處境和別人有很大的不同。一是自身非常的優秀,讓人敬佩,二是有很多位置顯赫,德高望重的人保護他。

然而天有不測之雲。就在幾乎所有人都覺得,他一定會成為明朝又一位好君主的時候,意外發生了。太子朱標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視察陝西回來後,因患外瘡等病不治,年僅38歲,史稱"懿文太子"。

二,立新太子的猶豫

太子朱標英年早逝,令朱元璋異常傷心。他制定的嫡長子繼承製受到了考驗。經營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勢力,依附於朱標的利益集團不難想象有多麼龐大。朱標雖離世,這些勢力集團也不會憑空消失,最好的依附效忠對象除了朱標的次子朱允炆(長子朱雄英10年前已過世)。若是朱元璋選取朱棣或是其他人,相當於再扶植一個新的勢力與之對抗,肯定要花更多的時間來這樣培養,那是很勞心的一件事,何況那時朱元璋已是六十五歲,怕是有心也無力了。

據記載,朱元璋開始有點擔心朱充炆儒雅仁柔,能否擔起治理天下的重任。兒子中只有四子燕王朱棣文韜武略,可擔重任。但當他向幾個心腹大臣透露這個意思時,諸臣俱默然不語,惟大臣劉三吾說:“如立燕王,那將置秦王、晉王於何地?況且皇長孫四海歸心。”這句話直接把朱元璋頂回去,只得打消了冊立燕王為太子的想法,不再猶豫,立朱標現長子朱充炆為太子。

三,太祖塞王制是誘因

據《明史》記載:"帝念邊防甚,且欲諸子習兵事,諸王封並塞居者皆預軍務。而晉、燕二王,尤被重寄,數命將兵出塞及築城屯田。大將如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皆制。又詔二王,軍中事大者方以聞。"

太祖朱元璋為抵禦外敵入侵,特別是元朝的流寇滋擾,分封了眾多塞王戍邊。

  在九大“塞王”中,以晉王朱棡和燕王實力最為雄厚,晉王駐地太原,燕王駐地北平。兩地均屬北部邊境重鎮,是明朝抵禦元朝殘餘勢力的最前線,所以朱元璋給予他們高於其他諸侯王的地位。特別是燕王朱棣,憑藉智勇雙全,深得父皇器重,多次領兵出塞作戰。他不僅可以節制封地內的所有軍隊,還可以節制其他藩王的王府護衛隊和當地駐軍,權力極大。

這也就佈下了朱元璋之後"靖難之役"的導火索。

明朝太祖當朝中後期,隨著藩王逐漸長大成人,面對藩王實力不斷膨脹,朱元璋除了進行勸勉和恐嚇之外,沒有采取任何實質性的抑制措施。朱棣憑藉戰功卓著,在諸王中威望很高。隨著實力的不斷增強,影響力越來越大,朱標死後,朱棣逐漸起了覬覦帝位之心。

四,建文帝朱充炆上位及得與失

1398年,72歲的朱元璋去世。他的死是在原太子朱標死後七年。朱元璋最終把帝位傳給了皇長孫朱允炆。朱元璋給朱允炆留下的是個“諸王驕橫,幹弱枝強”的大明帝國,而在他開創的藩王分封制日益坐大的燕王朱棣成了建文帝的攔路虎,這大概也是太祖朱元璋所始料不及的。

生性"仁明孝友"的朱充炆,21歲便登上了皇位。而等著他的是太祖朱元璋遺留下來的兩座山。一是太祖建國以來形成的動輒殺戮的嚴峻政治氛圍,二是解決太祖分封宗藩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公平地說,建文帝也很有見識和才幹。他上位便開始著手改革,革除一些弊政,加強文官地位,平反冤獄,實行寬政,減輕賦稅,史稱"建文新政"。

作為在位皇帝,建文帝銳意削藩,本是無可厚非的正確策略,但他卻在決策執行過程中,與身邊的謀士大臣犯了戰略性錯誤,結果是致命的。他明顯低估了燕王朱棣的能力以及支持他靖難之役的戰鬥力。他視朱棣為最大威脅,但卻沒將削藩鋒芒直指燕王,而是先削了其它五藩,這樣便給了朱棣充分的準備時間。

結果是因削藩而失去了皇位,這是建文帝做夢也沒想到的。

五,明成祖朱棣雄才大略

明成祖朱棣雄才偉略,知人善任,寬嚴並濟,在他統治期間,尊儒納士,編繤了舉世聞名的《永樂大典》,遷都北京,疏通大運河,派遣鄭和六下西洋等,開創了史上有名的“永樂盛世”,無愧於一代明君。

但他對建文帝舊臣的過嚴殺戮,比如對黃子澄,建文帝的削藩主要謀士被砍手腳而死。有名的讀書人方孝儒,僅因拒寫即位招並逆其意,竟被滅十族,可見朱棣殘暴的一面,一直為後世詬病非議。

朱棣的皇位卻是從他侄子建文帝手中以靖難之名奪來的。從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五日以"清君側"名義發動"靖難"之戰,歷經了四年上百次的戰役,率"靖難"之軍,最經兵臨南京,取得勝利。朱棣登上皇位後,在大臣中進行大清洗,一些對建文帝忠心耿耿的老臣們受到了迫害。

六,朱棣的身世之疑

明成祖一直不敢公開承認他的生母。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誰,數百年來一直撲朔迷離。《明史·成祖本紀》雲:“文皇帝諱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這本史書中所記載的也是一般學所者認為的,朱棣是由高皇后馬氏所生,朱棣自己也稱由馬氏所生。

但根據明汪宗元撰寫的《南京太常寺志》,裡面寫到過:“朱棣的母親是碽妃,在南京太常寺中孝陵神位的擺佈為左一位李淑妃;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朱棣”。這些說法也是虛實難辨。

後人推測,如果汪宗元所述屬實的話,恐怕這也是當初在第二次立太子時朱無璋未選中朱棣的原因之一吧。





上官雲匕2080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中國古代,王位繼承嚴格按照嫡長子繼承製,這是古代宗法制度的核心。“立嫡以長不以賢”,嫡親兒子且年齡長者,不管他是否賢能。“立子以貴不以長”:也就是說嫡妻無子,立庶妻中地位最尊的貴妾之子。

這種制度的好處在於避免爭奪皇位而發生禍亂,保證了皇權的平穩過度,維護了皇權的威嚴。

然而,這種制度過於呆板機械化。比如嫡長子是弱智白痴的皇帝,晉慧帝是位十足的白痴皇帝,當大臣們稟告百姓飢餓沒有飯吃,他反問大臣他們為什麼不吃肉粥呢?

因此,古代皇帝立太子都是特別謹慎。朱元璋立朱標為太子而不是朱棣,原因也是基於此。

首先,遵循禮法。朱元璋以殺伐果斷著稱,但他以儒家典教治國,他堅持嫡長子繼承製原則。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個兒子,長子朱標,次子秦王朱慡,三子晉王朱棡,燕王朱棣等等。嫡長子朱標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即使朱標死了,前面還有兩個在排隊等候,因此也輪不到朱棣。

其次,朱元璋非常喜歡長子朱標,對他精心培養。朱元璋在吳稱王時,就立朱標為世子,到了明朝開國,朱元璋成為皇帝,立朱標為皇太子。

朱元璋非常注重對太子的教育。選擇最好的老師如宋濂等人,不僅教儒家經典,還教授帝王之道,禮樂之教,往古成敗之跡,民間稼穡之事。朱元璋還用自己的經歷訓導太子,要他明白創業的艱辛。

朱標二十多歲時,開始幫朱元璋處理國家政事。朱元璋有意培養他治國的能力,以確保天下永遠姓朱。

朱元璋是騎在馬上打天下,雄才大略,殘暴狠毒。與父親性格完全相反,朱標生性善良,敦厚懦弱,仁愛寬宏。因此,朱標深受大臣們和百姓的擁戴,他將來一定是位明君。

朱元璋認為打天下要狠毒,守天下則需仁慈。朱棣的性格非常像朱元璋,他英勇善戰,生性歹毒。他更適合征戰沙場,平定內亂,協助太子守天下。

朱棣在朱元璋晚年才開始嶄露頭角。洪武二十三年,出征漠北,智取元將乃兒不花,歸降明朝。朱元璋大喜“肅清沙漠者,燕王也。”後來多次北閥成功,燕王名聲大振。

朱標的去世,朱元璋深受打擊,立朱標長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允炆的性格像朱標,慈孝仁厚。皇孫世嫡,也是合乎法正。朱元璋在世時,皇位也算是平穩過度了。

朱元璋沒有立燕王朱棣為太子,他不想讓玄武門之變重演。然而,立孫不立子,為燕王朱棣將來造反埋下禍根。後來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奪取了皇位。


有鄰317


因為朱元璋也是人,也有個人喜好。選擇朱標做太子,表面上是為了確立“嫡長子繼承製”,以穩定封建統治秩序,但實際上卻反映了朱元璋個人的偏愛,到底還是更喜歡朱標啊!即使朱標英年早逝,也未能改變朱元璋的這一決定,可謂其他兒子幾乎都成了擺設,唯獨成全了朱標一大家子。

也因此,導致了後來的叔侄內鬥,釀成“靖難之役”的發生。在朱元璋活著的時候,朱棣不敢造次,以防引來不測。但當朱元璋死後,一切都不同了,朱棣的記恨心也被重新激發了。眼看著,建文帝不知所謂,貿然削藩,得罪了許多的皇室弟子。而遠在北平的朱棣,卻是覺得機會來了,於是立馬審時度勢、果斷出擊,輕而易舉的拿到了皇位,並告慰了他父親朱元璋的在天之靈,證明他朱棣才是朱元璋“最靚的仔”,其他的通通靠邊站。從此,朱棣為了讓他父親朱元璋安心,遂進行了文治武功的一系列作為,開創了

“永樂盛世”的治世局面,奠定了大明三百年的江山社稷。到這裡,完全可以看出朱棣確實是有能力的,值得託付以子承父業。可惜!朱元璋卻不是這麼想的,也難怪朱棣那麼拼了。

不過,這種局面是不是朱元璋的有意為之,恐怕不得而知了。或許只有天知、地知、他自己知道了,至於朱棣知不知?那就更是一個迷了,他們父子之間的事,旁人想必難以理解。而以後人視角看來,朱元璋很大可能是不會開這種玩笑的,畢竟他朱家不知多少世修來的福氣,才打下了這偌大的江山社稷,純粹是開不起啊!另一方面,秦朝、隋朝都是二世而亡,不可不引以為戒啊!所以,朱元璋大開殺戒,屠戮了不知多少的功臣,就是為了他朱家的江山永固。其心狠手辣可見一斑,無愧於後世“暴君”稱謂,足以警醒後人了。

總之,朱元璋選擇繼承人,是以他朱家的江山永固為原則,順帶摻雜有個人的感情在裡面,可謂相當複雜。換言之,正是由於朱棣和朱標在朱元璋心中的份量、寵愛程度不一樣,遂繼承家業就沒有朱棣的什麼事了。後來朱標早死,朱元璋對他的愛就轉嫁到了孫子身上,也沒有朱棣什麼事。你說,朱棣該不該哭?大叫一聲太偏心了!當然,這是後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