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靠明教打下的天下嗎?

宋都御史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讓明教為世人所知,也讓明太祖朱元璋從此有了明教教徒的名頭。

明教數百年來一直為人所不齒,被目為妖魔淫邪,經此一番天翻地覆的大變,竟成為中原群雄之首,克成大漢子孫中興的大業。其後朱元璋起了異心,迭施奸謀而登帝位,但他圖謀明教教主之位,終不得逞,不過助他打下江山的主要是明教中人,是以國號不得不稱個“明”字。明朝自洪武元年戊申至崇禎十七年甲申,二百七十七年的天下,均得明教之助而來。——《倚天屠龍記》第四十章《秘笈兵書此中藏》

作為明教教徒,朱元璋只是一個小頭目,卻依靠明教的幫助得到了天下,甚至書中將朱元璋把國號定為“明”也當做了他出身明教的證據。歷史上是這樣嗎?

明教又叫摩尼教,在歷史上確實存在。

明教發源自古代波斯的薩珊王朝,是公元三世紀中葉的波斯人摩尼創立。 受基督教與伊朗祆教馬茲達教義所影響,是一種帶有諾斯底主義色彩的二元論宗教。主要教義為二宗三際論,崇尚光明。摩尼聲稱自己是神的先知,也是最後一位先知。

摩尼教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在唐朝傳入了中國,明教一詞特指本土化的摩尼教,神學思想上認為光與暗,善與惡,永遠是敵對與競爭。

宋朝的時候,摩尼教才被稱為明教,估計是根據其發音翻譯過來的,它與波斯的摩尼教並非完全相同,而是融合了佛教、道教的內容。北宋末年的方臘起義,也就是《水滸傳》中,讓梁山好漢損失慘重的那次起義,背後就有明教的身影,可見明教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其後明教又與彌勒教、白蓮社相結合,而演變成白蓮教。

明教和白蓮教相聯結,在元末農民戰爭中充當了重要角色。

元朝末年,韓山童就是依託於自己白蓮教主的地位,建立了紅巾軍這股起義軍,因為實力越來越大,就有各路得英雄豪傑趕來投靠,這其中就有朱元璋的義父郭子興。韓山童死後,韓林兒被立為帝,號小明王。

郭子興病逝,朱元璋事實上成了其隊伍的主帥。朱元璋手下謀士朱升,提出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也就是讓他低調,被朱元璋所採納,實力越來越強。朱元璋成為吳王之後,就派人把韓林兒接來,只是他半路上就落水而亡。

其後,朱元璋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為號召,舉兵北伐,推翻元朝統治。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朱元璋之所以定國號為“明”,與明教有一定的關係。

“明”這一國號,體現了這位農民皇帝的一些特質,因為此名稱明顯來源於民間,不管是“明教”,《大小明王出世經》或是其他。說朱元璋是明教教徒也確實非常可信。

但朱元璋稱帝后,採納李善長的建議,下詔嚴禁白蓮社、明教,並把取締“左道邪術”寫進《明律》十一《禮律》,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其後,白蓮教以各種支派的形式變換名目繼續得到發展,如永樂年間有唐賽兒起義,清朝中後期的白蓮教起義等;明教卻逐漸衰落了。

明教一詞至清代雖已不復見於文獻,但“明王”出世之說,猶流傳於民間。


我是青鳥


明教實際是摩尼教傳入中原後的名稱,由波斯薩珊王朝時期摩尼所創。在公元六世紀左右傳入我國新疆地區,再從新疆傳入回紇。唐代宗大曆三年時,回紇向大唐請求建摩尼寺於江淮等地。唐武宗掀起滅佛行動時,摩尼教遭受打擊,從而演變為秘密宗教組織,以教義崇尚光明為由而改名為明教。那麼朱元璋與明教,大明王朝與明教有沒有關係呢?

(明教劇照)

明教的發展

開篇說過,摩尼教遭受唐武宗滅佛的影響後改為秘密的地下組織,它通過吸收本土宗教道教思想,利用民間的信仰與崇拜,改稱明教。它的主導思想就是讓人們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即黑暗即將過去,光明馬上就會降臨。

看到這裡就會聯想到造反了吧?這種思想就是極易鼓動純樸的人民群眾,跟著操盤的造反頭子,對抗“黑暗”的統治。所以明教供奉的祖師爺就是東漢末年的黃巾軍領袖張角,那個曾經喊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造反頭子,就是這位祖師爺,將形同累卵的東漢政權送進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武俠小說裡明教聚眾謀劃反元)

摩尼教本來就屬於外來戶,再受到統治者打壓之後,自然而然的會產生抵抗的情緒。祆教和景教在摩尼之後也同樣被打壓,結果就是隱藏於地下秘密傳教,與統治階層做鬥爭。所以有一種說法就是“明景合流”,二者形成了共同的需求,擰成一股繩,成為造反頭子發動起義的宣傳工具。比如五代後梁的毋乙起義、北宋末年的方臘起義、王唸經起義,都是以明教為旗幟拉起了隊伍。

(方臘起義)

到了元朝,雖然統治者對人種作了等級劃分,但他們對於各種宗教卻採取了容忍的態度,這很有可能是因為西征的路上,採取寬鬆的宗教政策贏得了不少民眾的歸附。元朝統治者借鑑了西征的經驗,為了穩固統治根基而選擇求同存異。但對於宗教的破壞活動,元朝政府也是明令禁止的,在《元史.刑法志》中就記載了元朝廷禁止“白衣善友”活動。意思就是禁止那些於民間秘密結社,假託佛道,偽造經文的民間宗教。

(武俠小說裡明教鬥毆失利後誦讀教義)

說白了就是武俠小說裡常說的“魔教”、“邪教”,他們的特點是反抗性強、組織能力強,這會對元廷的統治造成威脅,對社會的安定也會造成威脅。但事實上,明教在元朝處於合法地位,並沒有受到打壓,在元朝真正的從地下走進了光明。所以《倚天屠龍記》裡,明教常被六大門派罵為“魔教”,人家能不動氣嗎?朝廷都承認合法地位了,幹架是肯定的了。

朱元璋與明教是否有關

既然元朝承認明教的合法地位,那麼元末的造反就不太可能以明教的“光明理論”為旗幟,因為元朝廷已經給予了教眾光明。那麼紅巾軍的操盤手韓山童是以那種形式鼓動群眾的呢?

(白蓮教劇照)

其實韓山童並不是明教教眾,而是一個白蓮教教徒,白蓮教才是一個秘密結社的民間宗教,與元朝禁止的行為非常吻合。其教徒常於公社中聚集傳教,官家查住了就手捧佛經,示人以佛門俗家弟子,

所以在宋朝就被朝廷定性為半僧半俗的秘密團體,由唐至元,一直是朝廷打壓禁止的對象。只是在元仁宗即位(1311)後的十年裡授予過合法地位,至英宗即位後又立刻禁止了其一切活動。這才是能夠煽動純樸群眾的根本因素,由於白蓮教教徒受到打壓,所以當元末社會矛盾激化時,最容易被利用的就是白蓮教教徒,容易以他們為基礎進行裂變。

韓山童其實也屬於純樸的農民,但他身邊有一位不那麼純樸的富家子弟,這個人叫劉福通。這個劉福通一邊當著元朝的官,一邊做著家族生意,但元朝廷修河道的時候將劉福通家的大宅子給沖毀了。氣不打一出來的劉福通就想到了信奉白蓮教的朋友韓山童,拿著家底兒給韓山童一通包裝,搖身一變成了宋徽宗後裔。並利用韓山童多年傳教的經驗,一同喊出了“彌勒降生”、“明王出世”的宣傳口號。

(佛教裡的孔雀明王)

這個宣傳口號一直讓人聯想到明教和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但這個是有很大爭議的,著名學者王見川曾在《從摩尼教到明教》一書中做出過論證,講到 “明王出世”的口號並未出自明教經典,而是來自金剛禪等所研習的《大小明王出世經》。 更多學者指出“明王出世”實際上是佛教密宗中的“孔雀明王出世”,這才符合前一句口號“彌勒降生”,再結合白蓮教半僧半俗的特性,說明紅巾軍起義跟明教沒有關係。

其實就當時白蓮教與明教所處的地位看,明教沒有造反的需求,畢竟作為宗教,朝廷承認合法地位就已經不需要苟且偷生了。且在亂世之中擁有固定的傳教場所,自給自足,獨立於稅收徭役之外,沒有造反的理由。白蓮教也並不需要拉上一個合法宗教共事兒,二者之間能夠融合到一起是在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廢除了明教的合法地位,將重見光明的明教再次打入地下,稱其為“左道邪術”。這才是白蓮教與明教走到一起的原因,由此也能看出朱元璋應該也不是明教徒。

(小明王)

而當韓山童去世後,劉福通扶持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為“小明王”。這個是按照“明王出世”的宣傳標語樹立起的“天下共主”,實際上也是劉福通為了建立割據政權而擁戴的傀儡皇帝,所以當大宋政權建立後,天下起義軍就有了歸屬感和凝聚力,也有了共主。淮西一帶起義軍領袖郭子興,也是白蓮教徒,所以要奉大宋政權為正統,朱元璋又是出自郭子興部,以小明王為正統也在情理之中。

當朱元璋獨自發展打下南京後,被小明王任命為行中書省平章,朱元璋於應天中書庭內設御座,每逢節日必俯首遙拜。而後來劉福通決策失誤,四路伐元失敗,隨著內部分裂鬥爭,大宋政權很快丟失汴梁城,劉福通戰死,韓林兒桃往安豐。

公元1364年,張士誠進攻安豐時,朱元璋也是不聽劉伯溫勸阻,親率大軍解救,以致陳友諒襲其後方,圍困洪都整整85天,後經鄱陽湖死戰,才化解了這次危機。事過之後,朱元璋才覺後怕道“我不當有安豐之行,使友諒趁虛直搗應天,大事去矣!”這件事說明了兩個問題,首先,在朱元璋看來,在未推翻元朝前,必須保證小明王的正統地位,這是為天下義軍樹立的精神標杆;其次,真當威脅自身利益時,該不顧小明王就不要再顧了,關鍵時候那就是個拖油瓶。至於後來小明王沉船身亡是不是朱元璋的安排就不得而知了。

講述這個事情,主要是為了說明朱元璋雖然不是明教教徒,但“明王出世”這個宣傳,以及小明王的正統地位,他是認可的,至少是暫時性的認可。因為他是要收攏義軍人心,進行全國統一戰爭的。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將大吳改為大明,這就出現了人們的第二個瞎想,即朱元璋是取明教的明字為國號。

國號與明教是否有關

“惟明太祖以至正二十七年稱吳元年,次年即帝位,始定國號曰大明,紀元洪武。吳非國號,亦非年號。至大明則非初起之地名,亦非所封之爵邑,亦非如後唐後漢之追溯其所始。”——《明教與大明帝國》

吳晗先生為了證明明教與大明有關係,稱“吳”並非朱元璋政權的起始國號,“明”既不是朱元璋起兵的地名,也不是延續以前漢族政權的國號,更不是古代食邑的封號。這個字就是出自於明教經典《大小明王出世經》,這又回到了明王出世的爭論。

(徐達北伐)

其實上文已經分析了,朱元璋並非明教教徒,元末農民起義也與明教沒什麼關係。所以關於大明的國號,吳晗先生的說法並不具備足夠的說服力。

早在韓山童標榜自己是宋徽宗的八世孫時,就已經提出“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這是藉著大宋名號,煽動漢人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其中的“日月”二字合併在一起就是明。若從繼承性上講,朱元璋在割據時期一直奉小明王為正統,在力圖北伐時就更需要利用這種正統思想樹立標杆,畢竟北方還有大批的漢族人口。取日月重開的意思,以明王的字眼為國號,是符合時局需求的。

“本家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家巷,在通德鄉。”——《明太祖實錄》

如果放眼古代神話,黃帝的曾孫火神祝融的故墟是在南京,與朱元璋本家一致,朱元璋自比祝融的後代。祝融本來就叫“朱明”,即赤熱光明之意,“明”作為國號乃追根溯源。

劉伯溫也從五行上做過解釋,“明”字裡面的日月是朝廷的正祀。朱元璋起於南方,元朝位於北方,從方位上講,南方為火,屬陽;北方為水,屬陰。以火制水,以陽消陰,以明克暗,符合陰陽五行的運行。其理論依據就是《易經.乾卦》、《詩經.大雅》,這兩個儒家經典中都有“大明”的字眼。前者以“大明”代表著光明週而復始,成就天地四方;後者以“大明”歌頌周文王千秋偉業。後來的後金將國號改為大清,也是以五行之法,取清克明之意,表明了入主中原的野心。

所以,非要將大明的國號與明教扯上關係並無意義。朱元璋稱帝后下詔嚴禁白蓮教、明教,並寫進了《大明律》,這很好的佐證了朱元璋並非明教教徒,明朝的建立與明教也沒有什麼關係,更不會依靠明教立國。


棍哥觀史


不是,這樣顯得太膚淺,也很無知。眾所周知,朱元璋打天下靠的是自己,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才取得了天下寶座。否則,靠其他人,那坐天下的便不是他了,更沒有後來的明祚三百年了。

朱元璋一生,可謂傳奇。早年間,是一個放牛娃,吃不飽穿不暖,每天靠艱難度日。長大後,為了討生活,便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去外地碰運氣了。說來,也是天命之人,命不該絕。兵荒馬亂的,居然沒有喪生在路上,合該他攪弄天下風雲啊!一日,朱元璋幸得佛祖保佑,來到了皇覺寺,併成為了一個小沙彌。據說,朱元璋很有佛性,不管多麼難的問題,也都是一點就通。因此,很受當時方丈的青睞,被視為下一任主持的不二人選。為此,方丈還專門挑了一個良辰吉日,準備為朱元璋剃髮,好讓他徹底皈依我佛。

奈何,朱元璋剃度當日,卻是發生了一點意外,遂不得不終止了這一活動。據說,那一天方丈落刀之時,晴天突然一霹靂,金光四射寺廟內外,頓時驚呆了方丈,也掉落了剃度刀。如此,方丈不知是心有餘悸,還是福至心靈,就不在為朱元璋剃度了,改為了帶髮修行。事後,方丈愈發看重朱元璋了,幾乎以平輩論交。或許,有緣即是無緣吧!要不然佛門就多一大明王菩薩了。

當然,這畢竟是傳言,當不得真。但也由此,可以看出這位皇帝的傳奇了。至於朱元璋到底有沒有剃度,恐怕只有天知道了,後人無從得知。

另外,幾間小廟卻是擋不住朱元璋的步伐。適時,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朱元璋以一介匹夫,投身軍旅,走上了另一個人生之路。期間,廝殺元軍無數,獲得了郭子興重用,得以快速嶄露頭角。其後,認郭子興為義父,娶了他的義女,勢力漸漸發展起來。還有朱元璋為了不讓義父起疑心,遂獨自去發展了,也造就了他後來爭霸天下的班底。如此,過了僅僅十幾年的光景,朱元璋便掃蕩了胡虜,恢復了中原。

總之,朱元璋打天下靠的是自己,而非別人。具體來說,就是雄才大略,還有所謂的“天命加身”,因而才坐實了皇帝寶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