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化療後,多數會出現疲乏,如何緩解?


癌症患者化療後,多數會出現疲乏,如何緩解?

與癌症化療有關的疲勞是病人常見的主觀感受。然而測量疲勞是很困難的,因為化療引起疲勞的原因很複雜,沒有公認的生理檢測指標可以用來衡量疲勞的程度,疲勞受生物節律的影響,在持續時間、輕重程度等方面,病人疲勞的感受是變化的。針對病人出現的這種疲勞情況,應該怎麼做才能有所緩解呢?

癌症患者化療後,多數會出現疲乏,如何緩解?

一、活動和體育鍛煉可以緩解疲勞

一些人員對如何緩解正在接受化療的乳腺癌病人的疲勞進行了研究。發現在化療期間,進行適當的有氧體育鍛煉有助於改善器官的功能和情緒,減少噁心。Mock等人指導正在接受化療的乳腺癌病人進行散步、烹調等活動並進行效果評價。發現進行體育鍛煉的一組病人其疲勞水平較低,機體機能狀況較好,噁心的次數也減少,精神狀態明顯好於對照組。Mock進一步報道,體育鍛煉與疲勞呈負相關,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乳腺癌病人不論是進行化療還是進行放療,其疲勞水平明顯減低。Schwantz等人研究證實,每天都進行有規律的、低強度的體育鍛煉,鍛鍊時間越長,與癌症有關的疲勞就越低。

癌症患者化療後,多數會出現疲乏,如何緩解?

二、提高睡眠質量可以緩解疲勞

一些研究人員報道了癌症病人與化療有關的睡眠質量、睡眠時間的變化。Piper發現,大多數進行化療的乳腺癌病人在第三個化療週期,其睡眠時間、瞌睡時間延長。也有報道,在第三個化療週期,病人夜間常覺醒、失眠、打瞌睡的次數增加。

Berger對10個第1周進行化療的Ⅰ-Ⅱ期乳腺癌病人進行研究,發現化療後4 天內活動較少的病人,其疲勞程度較高,夜間睡眠中斷的病人,其疲勞程度也較高。

這些研究發現,生物節律在維持人身體的生理功能、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而生物節律失調的病人可能導致疲勞、食慾不振、情緒失控及24 h活動/休息週期的紊亂。因此,有必要對病人24 h活動/休息週期與疲勞的相互關係進行研究,以期建立一個模式,依據該模式,設計護理干預,以調節疲勞。

癌症患者化療後,多數會出現疲乏,如何緩解?

三、如何對睡眠、休息、活動進行護理干預

1.根據病人個體情況,在清晨或晚上睡覺前適當增加有氧活動量。Winningham認為,任何導致活動減少的症狀均有可能引起疲勞加重。維持24 h活動/休息週期,能夠使每一個病人得到更多的機會完成他們的社會職責和義務,並且能防止疲勞很快轉為衰竭。

2.對病人進行心理治療,向他們講解接受化療的意義及堅持下來的益處。與病人的親屬進行有效溝通,使他們樂於配合醫生、護士作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在生活上最大限度地滿足病人的需求,以達到完成化療的目的

3.為病人提供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當病人白天午休或晚上躺下熄燈後難以入睡時可給病人播放輕音樂。使病人心情趨於平靜。當病人睡著後,可輕輕關上錄音機。對病人家庭成員的睡眠質量也應進行評估,將評估後的結果進行全面分析,以找岀影響病人及其家屬睡眠質量的潛在因素。

癌症患者化療後,多數會出現疲乏,如何緩解?

值得重視的是,病人對有關鍛鍊、休息、疲勞三者之間的關係常常是持錯誤的觀點,過去的經驗沒能證明保存體力能減少疲勞,事實上,不活動可能促進疲勞的產生。研究證明,在病人的整個化療期間,護士採取干預措施增加病人的日間活動,提高其夜間有效睡眠,保持每天生物節律的平衡,可以緩解疲勞,利於病人的康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