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三原發肺癌,化療+抗血管生成治療後合併症的處理

三原發肺癌,化療+抗血管生成治療後合併症的處理

本篇為龍哥查房系列第40個病例

查房概況

時間:2018-1-24 星期三15:00

參加科室與專家:

吳一龍(教授、主任醫師、博導)、張緒超(研究員、碩導)、楊衿記(主任醫師、博導)、楊學寧(主任醫師)、鍾文昭(主任醫師、博導)、周清(主任醫師、博導)、塗海燕(副主任醫師)、陳曉明(主任醫師、碩導)、李偉雄(主任醫師)、潘燚(副主任醫師)、陳華軍(副主任醫師)、汪斌超(副主任醫師)、王震(副主任醫師)、徐崇銳(主治醫師)、廖日強(主治醫師)、董嵩(主治醫師)、江本元(醫師)、白曉燕(醫師)、孫月麗(醫師)、陳志勇(醫師)、李安娜(醫師)、鄭明英(醫師)、林嘉欣(醫師)、白曉燕(醫師)、林輝(醫師)、黃婕(醫師)、譚佩欣(醫師);全體在讀研究生。

病例彙報人:廣東省人民醫院肺一科 張琪醫生

患者病史

肺一科,HBC,40歲,女性,PS=0分,非吸菸者;右中肺腺癌cT1cN0M1c(腦)IVB期

1. 男性,52歲,吸菸60包年,PS評分1分,。

2. 2016-03-14 PET/CT示:左肺6.1*4.6cm腫物,SUVmax 18.6;右肺下葉1.1*0.9cm腫物,SUVmax 10.8;7L、10R、10L淋巴結腫大,考慮轉移;2016-03-14纖支鏡病理活檢左舌段開口支氣管,支持小細胞癌。第一次診斷:左上肺周圍型小細胞肺癌cT3N3M1a(右肺)IVA期

三原發肺癌,化療+抗血管生成治療後合併症的處理

4. 治療經過:2016-03-18、2016-04-26行IP方化療2週期,1度腹瀉。第2週期化療後,2016-05-25複查胸腹部增強CT掃描:左肺靶病灶縮小33%,右肺靶病灶增大81%,靶病灶之和縮小9.2%,總體評價SD。

三原發肺癌,化療+抗血管生成治療後合併症的處理

三原發肺癌,化療+抗血管生成治療後合併症的處理

6. 2016-05-27進行右下肺腫物經皮肺穿刺活檢,病理診斷為右肺鱗癌

三原發肺癌,化療+抗血管生成治療後合併症的處理

7. 第二次更新診斷:1)左上肺小細胞肺癌cT3N2M0 IIIB期;2)右肺下葉鱗癌cT2aN1M0 IIa期。

8. 2016-5-31 MDT 討論意見:建議右肺下葉切除術+系統性縱膈淋巴結清掃術,術後2周內給予第3週期IP方案化療,局部放療的儘早干預

9. 根據2016-5-31 MDT 討論意見,2016-06-03右下肺葉切除術+系統性縱隔淋巴結清掃術,術後病理為:(右下肺腫物)中分化鱗狀細胞癌,未見明確脈管癌栓及神經束膜侵犯,淋巴結未見癌轉移,基因檢測EGFR、ALK均為野生型。第三次更新診斷:1)左上肺小細胞肺癌cT3N2M0 IIIB期;右肺下葉鱗癌cT2aN0M0 IB期(R0切除)。

10. 術後繼續治療左肺小細胞癌病灶:2016-06-15、2016-07-15予第3、4週期IP方化療。2016-06-28至2016-07-19行左肺病灶IMRT DT45Gy/30F,1.5Gy/F。2016-08-29胸部+上腹CT示:左肺靶病灶縮小52.9%,療效評價PR。治療過程中的影像學變化

三原發肺癌,化療+抗血管生成治療後合併症的處理

11. 進展後第四次病理活檢-左肺穿刺,鏡下及診斷:(左肺)肺組織,肺泡上皮未見明顯的增生及異型,肺泡腔內組織細胞聚集,灶性纖維增生,未見惡性腫瘤,請結合臨床。穿刺前曾行纖支鏡檢查,未見癌。2017-7-4行EBUS檢查,左肺門腫物病理示:CK5/6(-), CK7(+++), TTF1(+++), p63(-),提示腺癌。分子基因檢測:EGFR、ALK、KRAS4、HER2、cMET,陰性。再次更新診斷:三原發癌:1)左肺小細胞肺癌cT3N1M0 ⅢA期;2)右肺鱗癌pT2aN0M0 Ib期(R0切除);3)左肺腺癌cT3N1M0 ⅢA期。

12. 2017年9月15日、10月12日予以2週期紫杉醇卡鉑+貝伐珠單抗方案化療。4度粒細胞降低併發熱,肺部感染。2017-11-6複查CT靶病灶縮小15%,形成空洞,評價SD。2017-11-3患者高熱氣促乏力,抗感染支持對症治療效果不佳, 2017-11-10開始大劑量激素衝擊治療並後症狀有所改善。2017-12-25因咳嗽、咳痰再次入院,再次行大劑量激素衝擊治療。2017-12-27複查胸部CT平掃:左肺病灶大小大致同前,其內空洞較前增大。治療前後影像學變化。

三原發肺癌,化療+抗血管生成治療後合併症的處理

13. 入院後肺部感染遷延不愈,咳嗽加重,為明確感染原因再次活檢。2018-1-3 再次肺穿刺活檢(左下肺)肺組織,上皮無異型,間質灶性纖維增生。未見明確惡性證據。

三原發肺癌,化療+抗血管生成治療後合併症的處理

三原發肺癌,化療+抗血管生成治療後合併症的處理

15. 病例小結1:

男性,PS=1分,診斷為三原發癌:

1)左肺小細胞肺癌cT3N1M0 IIIA期;

2)右肺鱗癌pT2aN0M0 Ib期(R0切除);

3)左肺腺癌cT3N1M0 ⅢA期。治療出現反覆咳嗽、發熱,多次痰培養陰性,目前大劑量激素衝擊治療中,2017-12-30 白細胞數:12.58*10^9/L,中性粒細胞計數:10.73*10^9/L。2018-1-3 再次肺穿刺活檢(左下肺損傷部位)肺組織,上皮無異型,間質灶性纖維增生,未見明確惡性證據

討論要點

組內討論意見

可能與放化療後導致的肺損傷有關

MDT討論要點

患者咳嗽咳痰遷延不愈的原因?

病例討論

肺內科王震醫生:這個病例既往已經進行過5次MDT討論。診斷為三原發癌都有病理證實的。最後一次放療結束時間是2016-7-19,15個月後出現PD,PD再次活檢發現腺癌。自此接受PCB方案化療,2個週期後,合併是4度粒細胞減少並出現高熱,咳濃痰,當地醫院治療效果不好後再次返院。返院後進行了多次血培養、痰培養,未找到致病菌。使用了所有抗生素,包括抗真菌治療,效果一直不好。後改用激素衝擊療法,發熱控制,咳嗽緩解。但目前的症狀是仍有咳嗽伴濃痰,早晨咳嗽更嚴重。最開始我們使用了200毫克/天甲強龍衝擊治療,後緩慢減量至160mg,120mg,目前使用80mg/天。患者目前的PS評分為1分,需要討論的問題,在放療結束後患者出現過放射性損傷,一年以後加了化療,會不會加重放射損傷。後續是否可以繼續進行PCB化療。

放療科潘燚醫生:在患者2017-11入院後一直有高熱,除了進行痰培養,是否檢測了一些炎症指標。從病史的描述,患者應該是一個急性感染。目前距離上一次放療結束已經有一年多了,可以考慮是為晚期的肺損傷,主要的改變就是肺的纖維化。但目前的症狀,完全用放射性肺損傷是很難解釋的。痰培養結果的找到陽性率是很低的,只有30%,因此,通過痰培養陰性排除感染,證據是不足的。

放療科李偉雄醫生: 這個病人是在一年前進行的放療,左下肺靠後的這個部位應該放射野裡。從放療以後的CT圖像來看,患者出現了放射性肺損傷的改變。第二,這個患者的放射性肺損傷應該屬於慢性的。為什麼這次會出現加重呢?可能有幾個誘因:放療後有一個“回憶反應”,即在放療結束後再做化療,可以把這些反應誘發出來,但一般的“回憶反應”不會有這麼長時間。第二,患者出現了粒缺,最可能的原因是粒缺誘發的感染。

吳一龍醫生:從整個病史來看,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化療後引發的4度粒細胞減少,併發的感染。但是肺損傷和原發的放療有沒有關係?按照放療科的意見,可能是有關係的。目前患者的處理,第一,保證粒細胞恢復到正常;第二,控制發熱,逐步減量激素。患者肺部有一個大的空洞,這種情況下再行抗血管生存治療,大出血的風險是非常高的。此外,這個病人診斷複雜,同時合併小細胞肺癌、鱗癌、腺癌,PCB治療只是針對腺癌,而非針對SCLC。因此建議首先讓患者儘快恢復,後續嘗試是否有機會接受免疫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