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硫磺島戰役時日本能在硫磺島上堅守這麼久?

貓鯊22


有網友問:為什麼硫磺島戰役時日本能在硫磺島上堅守這麼久? 其實總有人喜歡說折缽山,如何如何!其實折缽山開戰第4天,就被美軍佔領了,而整個硫磺島戰役則打了1個月。

防禦折缽山的日軍是海軍為主組建的部隊,地面戰水平很差,依託山體坑道工事也就是打最多4天的能力。硫磺島日軍,混成第2旅團,獨立步兵第17聯隊等等這些都是臨時組建的,實力很差。

另外2萬日軍,還有7000人是海軍的航空隊地勤,建設大隊,更加沒有實力。真正的戰鬥力是步兵第145聯隊和戰車第26聯隊4000多人。硫磺島失守後,步兵145聯隊長池田被越級追授為中將,整個二戰時期只有2個聯隊長被追授中將,佩裡硫步兵第2聯隊長與硫磺島步兵145聯隊長

可見,日軍步兵第145聯隊在戰鬥當中發揮出來的作用。這個第145聯隊主要防禦元山機場,美軍和日軍在硫磺島戰役主要就是在元山機場和附近打,那是一小片平地,什麼山頭丘陵都沒有。

(折缽山下面的跑道,就是元山機場)

日軍主要是躲避在元山機場的地道里,進行中等距離射擊,來阻止美軍。還有將輕便火炮進行機動靈活的作戰,在地道里面進行機動,從各個隱蔽口射擊,隨後立刻再進入地道。

在硫磺島日軍的輕便火炮包括,90-150毫米口徑迫擊炮15門,20-40毫米口徑高射炮226門,擲彈筒380具,火焰噴射器61具,其實日軍也是有火焰噴射器的。13毫米大口徑機槍168挺。

日軍的準則就是利用地道機動,隱蔽射擊,儘可能把美國步兵控制在距離300-500米位置上。不能讓美軍坦克在步兵掩護下逼近上來,從而摧毀日本火力點,或者引導戰列艦炮擊火力點。(美軍有數百輛坦克裝甲車)。日軍防禦的核心就是地道隱蔽,中等距離阻擋住美國步兵。


深度軍事


慄林忠道大將,硫磺島戰役最後階段他往日本大本營發了一封“絕命電”…大本營認為當時他已經陣亡…昭和天皇授予他大將軍銜……他本人也和早年間的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一樣出使美國(慄林還出使過加拿大)擔任武官(1927~1931年),見識過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和戰爭潛力,他甚至還去過哈佛大學進修過……對於美國軍事、經濟、政治…等方面的瞭解要比那些“狂妄腐朽”的日本軍界高官們深刻許多,是日本軍界當中少有的“美國通”!


硫磺島戰役前,慄林中將被派駐島上他自己清楚島子是根本守不住的!既然在戰略上已經輸了…唯有在戰術上給予美軍最大的殺傷,也許美軍承受不了過大的傷亡而放棄硫磺島,雖然戰勝的概率極低,但也是要試一試。

根據先前對“瓜島戰役”和“塞班島戰役”美軍作戰能力和火力急襲手段,慄林中將決定不在“海上殲敵”……不暴露守島日軍有限的重火力,而且根據美軍艦炮和海軍航空兵的火力強大特點,將硫磺島構築成堅固而隱蔽的防禦工事和埋設雷場,只有這樣才能抵禦住美軍的強大火力急襲和阻礙美軍的行動。


遠處就是硫磺島上最著名的“折缽山”日軍將整座山的山體掏空,並且用水泥拌上火山泥構築成堅固的坑道工事,做為硫磺島的制高點,可以將炮彈打到島子的任何角落。

雖然慄林中將進行周密安排與佈置,但是與美軍的實力相差太大了!美軍不論火力和兵力都處於絕對優勢,雖然美軍登陸戰屬於“背水一戰”,而日軍被整島包圍更是“困獸猶鬥”!美軍不但在海空火力大大強於日軍,陸戰武器裝備和單兵裝備也大大強於守島日軍……貼近與日軍交戰並沒有任何吃虧,對於日軍坑道、巖洞採用爆破、火燒、煙燻、封堵……等手段將日軍消滅在深洞當中。


美軍噴火器和噴火坦克一直是太平洋島嶼爭奪戰的利器,日軍對此談虎色變!

有人說,日軍作戰勇敢……實則是日軍困獸的瘋狂,硫磺島戰役一共進行了36天日軍除了1083人被俘、投降之外,一共有22786人陣亡,兩項加起來約24000人左右,也就是說日軍每天約700人被消滅!這相當於每天有一個大隊(營)被消滅,這樣的戰果也表明了美軍的單兵作戰能力並不亞於日軍。而美軍本次戰役中也有6800多人戰死和21000多人受傷,但美軍後勤保障完善,海軍醫療船和大型戰艦都有完善的醫療條件,傷者得到救治也比較及時;而駐島日軍戰傷了也沒醫療救治,這也就大大增加了死亡率。!


美軍給一名垂死的日軍一支香菸,戰場上相互拼殺,但是一絲的“人道主義
”還是要有的!

總之,硫磺島戰役的日軍在全面劣勢的情況下拼殺了36天基本上完成了戰術目的,但法西斯是人類公敵!對於他們的打擊將是不遺餘力的!日本國力有限二戰失敗是必然的,不論他們怎樣瘋狂!正義終將戰勝邪惡!


皇家橡樹1972


主要是日軍的戰術戰略比較明智,沒有選擇和美軍硬對硬對抗,而是選擇通過完善的防禦工事堅守下去,儘可能遲滯美軍完全佔領硫磺島。

硫磺島守島日軍的指揮官是慄林忠道將軍,其屬於少有的比較理智的日軍將領,其當時已經十分清楚日軍將會迎來一場必敗的戰鬥,畢竟美軍的綜合實力實在是太強了,但是其依然選擇構築防禦工事,佈置各種火力,儘可能的拖延美軍佔領硫磺島。

日軍當時缺乏混凝土等材料,所以選擇就地取材建造了很多隱蔽的工事,並且建造了很多山體內部的坑道以及地下工事,讓美軍佔據優勢的重火力發揮不出效果。後來美軍雖然使用艦炮、轟炸機對硫磺島攻擊了很長時間,但是沒有給日軍造成多少實質性的損傷。

而在美軍登陸之後,開始陷入日軍各種隱蔽火力點的攻擊,處境十分被動。同時,硫磺島的日軍沒有進行常見的自殺式衝鋒,有效的保存了實力,慄林忠道指示士兵們在擊殺10名美軍後才能戰死。所以雖然美軍很早就佔據了硫磺島的表面陣地,但是戰鬥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最終一個多月後,美軍才徹底肅清了殘餘的日軍。


前沿陣地


實事求是的講,拋開戰爭背景,粟林中將指揮的硫磺島防禦戰是個奇蹟,在沒有補給、沒有外援、沒有海空軍配合,甚至連乾淨的水最後都沒有了,還能堅持這麼久,這股狠勁兒,已經超出了常人能夠忍受的極限。

在天皇絕不投降的前提下,粟林忠道接手硫磺島的防禦時,就清楚這是一條不歸路,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拼死反抗美軍進攻,給本土給大本營多爭取一些喘息的時間,畢竟硫磺島一旦陷落,美軍的轟炸機將成為日本天空的常客,粟林一切防禦準備都是為了這個戰略服務的。

粟林以折缽山為核心,2個機場作為主要防禦陣地,建立了全面的防禦體系,幾乎把整個折缽山都挖空了,山下坑道密佈,整整有9層坑道,混凝土工事與天然巖洞有機結合、四通八達,為了擴大生存能力,日軍的炮兵陣地也變成了半地下式,一系列的精心設計,使得日軍的火炮和通訊能夠在美軍的猛轟之下還能保持較好的狀態。

為了延緩美軍進攻速度,粟林在美軍可能進攻的海灘前沿設置了大量地雷,在周圍以機槍、迫擊炮、反坦克炮等構成嚴密火力網,能夠最大限度殺傷美軍。粟林也嚴格禁止日軍自殺衝鋒,尤其嚴禁軍官帶領士兵自殺,要求每個士兵至少殺死10個美軍後才能死,並規定了近距射擊、機動防禦、誘伏等戰術,粟林一系列精心安排,使得硫磺島戰役成為太平洋戰場上最殘酷的戰役。

美軍在登陸前共消耗炮彈、炸彈24000餘噸,硫磺島上平均每平方公里承受了1200噸,但日軍憑藉堅固的地下工事,損失輕微。而美軍登陸後,折缽山前沿覆蓋了厚厚的火山灰,不利於步兵衝鋒,美軍甚至無法安放炮架,而日軍躲在碉堡後面以逸待勞,對美軍造成大量殺傷。

從戰鬥意志來說,美軍日軍都是以命相搏,美軍傷亡人數甚至超過了日軍,從開始到結束,美軍始終保持強大攻勢。而日軍也在絕望中困獸猶鬥,以命換命,換取美軍延緩進攻日本本土的步伐,這小小的20平方公里的硫磺島,最終美日兩軍在這裡留下了近3萬具屍體。


雲中史記


硫磺島戰役之所以打得慘烈,是因為日軍的防守體系和戰鬥意志的強大。

守衛硫磺島的日本總指揮是粟林忠道中將和他的109師團,日軍兵力共有23萬人,火炮120門,高射機槍300挺,步槍和其他輕武器2萬支,迫擊炮130門,臼炮20門,火箭炮70門,反坦克炮60門,坦克23輛。



最堅固的要屬硫磺島上的防禦工事了,日軍利用硫磺島上天然的洞穴和修築的數百公里的坑道陣地,採取縱深防禦,不在海灘設防。

粟林忠道的特殊指揮才能和軍事眼界,在硫磺島一役中表現了出來。他堅持說服部下,沒有命令不得射擊登陸艇,也不得阻擊海灘登陸的敵人。他把一些重型海岸炮都藏在山洞裡,等到敵人距離很近時在開炮。



縱然在登陸之前,美軍的海空軍已經對硫磺島持續轟炸了三個多月的時間,但是堅固的防禦體系並沒有損失太多的日軍兵力,這種防禦體系讓後來登陸的美軍可吃了不少苦頭。

美軍剛登陸的20分鐘,日軍抵抗微弱,美軍開始懷疑是不是以前的炮擊奏效了。然而,之後日軍精心隱蔽好的火炮、迫擊炮一齊開火,重創了美軍。隨後,日軍又堅守併發起了自殺式攻擊,讓美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日軍在硫磺島的23萬守軍,除了1083人被俘外,全部陣亡,美軍陣亡的人數則比日軍還要多。



雖然最後美軍還是佔領了硫磺島,但是硫磺島一役,改變了美軍對待進攻日本本土的方式。換句話來說,也正是硫磺島一役,在戰略上挽救了日本的人民。


自覺者的孤獨


硫磺島已經被慄林忠道利用地形打造成堡壘了,再加上戰術運用得當,所以美軍在硫磺島膠著過程中吃虧吃的挺厲害。不過困獸永遠是困獸,硫磺島的後勤已經被完全切斷,日本最後彈盡糧絕,而且美軍利用海空優勢可以將航彈和大口徑炮彈投射到硫磺島任何一個點上,所以硫磺島戰役日本戰敗只是時間問題。

先說一下日軍指揮官慄林忠道中將,其實他本人對硫磺島戰役日本的勝利根本不抱希望,從他給妻子寫的信就能看出來

我或許不會活著回來,但你放心,我決不會給我們的家庭帶來恥辱,我一定會對得起我們慄林家的武士門風。

所以他的目標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儘量多的殺傷美軍而不是如何想辦法取得最終勝利。慄林忠道本人和山本五十六一樣,都有過在美國的經歷,1928年赴美國,曾經在哈佛大學學習,期間還考察過英國、法國、德國,在美國期間還購買過美國生產的雪佛蘭轎車。所以他對美國的認識要比其他日本高層和將領要深入的多,在日本軍界中慄林忠道也稱得上是美國通。

下圖為硫磺島全貌,硫磺島之所以叫硫磺島就是因為島上的折缽山向外噴發的含硫化物氣體。折缽山作為硫磺島的制高點可以俯瞰整個硫磺島,所以慄林忠道乾脆將折缽山掏空利用天然巖洞打造成堡壘,內部有大量通道相連,再利用火山灰和混凝土修築堅固的地下工事,火炮進入地下工事中,只留射擊口。這樣就大大提高了硫磺島防禦體系的隱蔽性和堅固程度。日軍還在折缽山上部署有大量大口徑火炮,利用折缽山的制高位置對美國登陸部隊造成極大威脅,每組火炮射界都進行了嚴格計算,在保護自己的情況下儘可能殺傷美軍登陸部隊。而美軍在硫磺島戰役前的先期火力打擊中對於日本堅固的工事打擊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相反還有許多日軍工事沒有被發現,在美國登陸之後出現了大量傷亡才發現一些隱蔽的火力點。

其次,由於日本缺乏海空支援,單憑陸上防禦抵抗美軍,而慄林忠道又研究過美國在其他島嶼作戰中美軍的作戰特點,最終放棄了直接在灘頭和海上殲滅美軍的方案,改為灘頭防禦為輔,縱深防禦為主。靠近岸邊的火力點將美軍放入海灘超過500米後才開火,另外還制定了距射擊、分兵機動防禦、誘伏等戰術,對美軍的義務兵等特殊兵種進行特殊照顧,有限打擊。所以美軍最初登陸時障礙並不多,但是越向前推進就越困難。最後面對巨大的折缽山堡壘美國人乾脆使用各種非常手段,對坑道和工事內的日軍使用爆破、火焰噴射器、煙燻等手段,儘可能的對隱藏在工事內的日軍進行殺傷。

但是日軍始終是被動一方,沒有後勤沒有兵力支援沒有空中支援,最終還是被徹底消滅。日軍此役全軍覆沒,陣亡22703人,被俘1083人,共計23786人。慄林忠道本人於3月17日晉升大將,3月26日自盡。而美軍陣亡6821人,傷21865人,共計28686人。


雛菊西瓜Peterpan


第一:美國幫助日本做好了準備,在硫磺島戰登陸戰前日本軍隊是完全看不起美軍的,從日本歷次對美國的進攻和決策就能看出,日軍把美軍只是看成武器更好的白種人。所以日本很多太平洋島嶼防禦戰並未做出很好的應對就被美軍佔領,尤其是瓜島添油加醋一樣的派小部隊去奪島送死。硫磺島戰役的起因是這樣的,由於美國一直以塞班島為基地不停地空襲日本本土,而硫磺島每次都在美軍不注意的時候對出動飛機轟炸塞班島,干擾美軍轟炸日本本土。這才使美國注意到這個小島的威脅,只要天氣良好,美國就會出動轟炸機群前往硫磺島轟炸硫磺島機場,美國龐大的空中力量使得慄林也開始認識到,美國的火力支援如此強大,絕對不能和美軍硬拼,所以慄林開始在硫磺島上建築大量防禦工事。

第二:日本的防禦工事和慄林的對抗方式。在美軍進攻硫磺島前,日軍就在整個島上挖掘了坑道密佈的地下防禦工事,並且還對重炮要塞使用水泥和鋼筋混凝土進行了特別加固,硫磺島上的折缽山甚至已經被日軍挖空,假如美軍在進攻的晚一些,折缽山和元山之間坑道接通,日本在應對美軍的進攻時就可以更加靈活的調遣部隊在夜間對美軍進行反攻,從而使美軍付出更大的傷亡。並且慄林還一改日本以往的自殺式衝鋒戰術,他把士兵安排在島上的任意一個角落,並且嚴令每個士兵必須要十個美軍戰鬥才可以死亡,慄林的這一系列戰術安排使得美國在這個方圓不過幾十公里的小島上吃了大虧。

雖然整個戰爭中美國向硫磺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傷亡仍十分慘重,雖然最後戰爭勝利但是也給美國帶來了反思。越接近日本本土受到的抵抗就越嚴重,彈丸小島都折傷了2萬名美軍士兵,那登陸日本本土該如何承受這巨大的傷亡?然而,隨著1945年8月6日美國在廣島投下原子彈,數日後又在長崎投下原子彈,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


浩漢防務論壇


要是都像慄林中將一樣守島,美國一定會死亡數百萬人!然後美國國內輿論要求全部美軍撤回本國!這樣日本就勝了!!!


瀟湘虛穀子


都沒回答到點子上,硫磺島地形太奇葩,一個折缽山是全島制高點,佔領了此山就可以監視和控制島上的機場,這就促使美軍必須冒著槍林彈雨一寸一寸地攻上山頂。

那些說繞道的人根本沒想過這個問題:美軍打硫磺島是為什麼?如果不能有效利用島上的機場,那跟鬼子在島上耗著又有什麼意義?

明面上是為B29提供戰鬥機掩護和轟炸機備降,實際上硫磺島也必將是進攻日本本土極為重要的前進基地,只有不計損失儘快拿下該島,才是對整個戰爭最合理的選擇!

日軍這邊的戰術都是在之前兩年多次島礁防守戰上用血泡出來的經驗,只能這麼打。而且日軍發現打傷一個兵比打死一個更能拖住美軍,所以更損的招都出來了。


燃燒的島群


圖注:硫磺島的航拍,可以看到島上的機場,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硫磺島的位置非常關鍵,圖片來自網絡


硫磺島是一座面積不足21平方公里的火山島,這座小島最長8000米,最寬處4000米。硫磺島屬於小笠原群島的火山列島,向北1000公里可達日本本土,向南1130公里至北马里亞納群島的塞班島。

圖注:塞班島上的B-29機群,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正在進行轟炸的B-29轟炸機,圖片來自網絡


1944年7月,美軍經過近一個月的戰鬥拿下了塞班島,這裡立即變成了陸軍航空兵轟炸日本本土的主要基地。從塞班島起飛的B-29機群向北飛行2000多公里對日本本土進行大規模的轟炸,以摧毀日本的戰爭潛力和抵抗意志。硫磺島恰恰就在美國轟炸機群飛往日本的中點上,島上的日軍在發現美軍轟炸機群之後能夠提前向本土發出警報,此外從島上機場起飛的戰鬥機還能夠對美軍轟炸機進行攔截,甚至偶爾會長途奔襲塞班島襲擊美軍機場。無論是從戰略意義還是戰術意義上,美軍都必須拿下硫磺島。


再看看日本方面,隨著美軍在1944年2月佔領了馬紹爾群島,大本營已經意識到正在失去外圍防禦圈上的重要據點,於是開始加強包括硫磺島的防禦。對於硫磺島防禦起到關鍵作用的慄林忠道中將在6月抵達硫磺島,慄林忠道可是日軍中少有的“美國通”,他曾經在哈佛大學學習,對於美國和美軍都有深入的瞭解,對於美軍的戰術也很熟悉。慄林忠道深知美軍一旦進攻硫磺島,將會集中兵力和兵器上的絕對優勢,在對硫磺島進行長時間轟炸和炮擊之後才會發動登陸作戰。慄林忠道修改了原有的作戰計劃,放棄灘頭決戰,將主力配置於折缽山和元山方向,依託有利地形進行抵抗。慄林忠道命令挖掘四通八達的坑道,將火炮等重武器也配置於坑道和半地下的掩體之中,炮兵對於可能的登陸地點進行了測算,這樣可以直接對美軍造成殺傷。在部隊的運用方面,慄林忠道將部隊機動配置,要求指揮官巧妙利用地形進行伏擊,等美軍靠近之後再射擊,當然還有傳開了的禁止自殺衝鋒,每個士兵必須殺掉十個敵人之後才能死的要求。在美軍登陸時,硫磺島上的日軍以109師團為主,兵力已達到2.3萬多人,配有大量火炮及23輛坦克。

圖注:登陸硫磺島的兩棲攻擊編隊,圖片來自網絡


1945年2月19日,經過數天的炮擊和空襲之後,美軍正式在硫磺島登陸,擔任進攻任務的是第五兩棲軍,下轄第三、四、五3個陸戰師,兵力近7萬人,同時還有500艘作戰艦艇的支援。經過長期的空襲和登陸前高強度的炮擊,美軍自認為已經大大削弱了硫磺島守軍的力量,美方指揮官樂觀的認為只要5天時間就能夠佔領硫磺島。

圖注:在折缽山上插旗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們,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海軍陸戰隊士兵展示他們的戰利品,圖片來自網絡

美軍登陸硫磺島之後,立即遭到了日軍猛烈而頑強的阻擊,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2月23日,陸戰五師的哈羅德·希勒中尉帶領一支小分隊登上折缽山頂,他們在這裡升起了國旗,這一刻被一旁的的美聯社記者喬.羅森塔爾拍下,這就是著名的“星條旗在折缽山升起”。星條旗出現在折缽山山頂上極大的鼓舞了美軍的士氣,同時也鼓舞了美國國內的戰爭士氣。3月26日,在經過36天的廝殺之後,美軍宣佈佔領硫磺島。在整場戰役中,美軍陣亡6821人,傷21865人,傷亡總計為28686人。日本方面,除了1083人被俘之後,其餘22305人全部陣亡。

圖注:陣亡美軍士兵的屍體,圖片來自網絡

為了一座面積不足21平方公里的小島,美軍用了36天的時間,傷亡2.8餘人,第五兩棲軍整體失去戰鬥力,這在太平洋戰場上是絕無僅有的。拋開別的問題,來簡單分析一下,為什麼日軍能夠堅守這麼久?

日本方面

圖注:日軍指揮官慄林忠道,圖片來自網絡

指揮官方面,前文已經介紹過,日軍指揮官慄林忠道非常瞭解美國人,在戰役準備及開始階段,其都進行了非常出色的指揮,這也是日軍能夠在這個彈丸小島上堅守1個多月的關鍵因素。

兵力配置方面,日軍並沒有在戰役中進行大規模的白刃衝鋒,白白消耗有限的力量,而是分兵把守各個防禦點,同時留出了機動兵力用以進行支援。

火力配置方面,雖然硫磺島上只有兩萬多日軍,但是卻配置了包括海軍岸防炮、反坦克炮、迫擊炮在內的500多門火炮,這還不包括防空炮和坦克上的火炮。為了堅守硫磺島,島上儲備了相當多的彈藥,一些原本要運往西南太平洋諸島上的物資彈藥也被運至硫磺島。大量的火炮在配置上也非常注意,都安裝在半地下的工事裡,不容易被發現,而且生存力很強,美軍艦艇就算抵進直射也很難將其摧毀。

圖注:從坑道里爬出來投降的日軍,圖片來自網絡

坑道戰術,為了對抗美軍的火力優勢,日軍在硫磺島上挖掘了大量的坑道,這些坑道有效的抵消了美軍火力的殺傷,同時又能夠隱藏大量的兵力和武器。在坑道中堅守給美軍的進攻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夜裡日軍士兵往往會偷偷爬出坑道,對休整中的美軍發動夜間襲擾。

美國方面

偵察不足,這個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在戰役開始之前,美軍對硫磺島進行了大量拍照偵察,但是由於分析人員的失誤,大大低估了硫磺島上日本守軍的實力,這也導致了美軍的輕敵。

圖注:硫磺島上的美軍坦克,圖片來自網絡

糟糕的地形,硫磺島上覆蓋著厚厚的火山灰,這些火山灰相當鬆軟,不利於坦克等重武器的機動,重炮也沒法在這種地形上展開。失去了坦克等武器的支援,純靠步兵攻擊日軍防禦陣地難度可想而知。

圖注:正在清剿日軍的陸戰隊員,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正在向坑道窺探的美軍士兵,圖片來自網絡

不熟悉的戰場形勢,與之前熱帶海島上的作戰相比,硫磺島上的作戰環境和方式對於美軍來說是比較陌生的。在熱帶雨林的戰鬥雖然危險,但是對手都在視野範圍之內的地面上,硫磺島上的日軍都躲藏在山洞和地下坑道之中。有的時候美軍清除了表面陣地,但是地下坑道中依然有日軍活動,美軍在對付坑道洞穴中的日軍是也非常吃力,噴火器、炸藥包、燃燒汽油等戰術也是慢慢推廣使用的。


圖注:硫磺島上陸戰五師的墓地,圖片來自網絡

綜合以上這些原因,美日雙方圍繞著硫磺島進行了長達36天的殘酷戰鬥,最終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硫磺島戰役是太平洋戰場上少有的美軍傷亡超過日軍的戰役,此戰對於雙方都有深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