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有望成爲慢性病的癌症

想關注更多健康醫療內容請您點右上角藍色“關注”。《家庭保健報》每週二、週四出刊,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國內郵發代號13-3

肺癌 有望成為慢性病的癌症

每年的11月是“全球肺癌關注月”, 11月17日又是“國際肺癌日”。肺癌是一種大眾相對熟悉和關注的惡性腫瘤,“周圍有人得了肺癌”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國家癌症中心2018發佈最新一期中國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分析報告,報告顯示,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第1位的是肺癌,每年新發病例約78.1萬。肺癌是一個致死率極高的惡性疾病,是全球頭號的癌症殺手,而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肺癌總體治療效果的唯一途徑。為何肺癌如此高發?

高危險因素:

吸菸與空氣汙染

迄今為止,引起肺癌的病因尚未明確。一般認為存在身體內部(免疫、遺傳易感性、內分泌)和周圍環境兩方面的因素。

大量調查資料表明,肺癌與吸菸的關係比較密切。北京協和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劉洪生強調,二手菸和三手煙對於不吸菸的女性、兒童的危害不可小覷,長期處於二手菸、三手煙的環境中,其危害不亞於直接吸菸。

近些年,大眾對於霧霾和PM2.5越來越關注,甚至會將肺癌發病率的升高和其畫上等號。實際上,霧霾確實是肺癌的相關因素,但是其對於肺癌的影響,遠不如吸菸。劉洪生表示,有人做過實驗,在一間120平方米的房間內點燃一根菸,PM2.5很快就能達到800。吸菸和霧霾哪個危害更大,不言而喻。所以,空氣不好時做好防護自然重要,戒菸和室內禁菸更是迫切。

多個研究表明,廚房油煙是女性肺癌的一個重要相關因素,也是以往沒有重視的部分。除了儘量選擇油煙較少的烹飪方式外,選用一臺吸力強勁的油煙機也是解決方法。

生存率關鍵:

早期發現和診斷

眾所周知,癌症的預後或者說是生存率,與發現的早晚關係密切。劉洪生表示,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有症狀出現的時候往往已經是晚期,約80%沒有手術機會了。而近幾年肺癌早期發現的越來越多,這得益於體檢的普及和大眾的重視。

如前所述,肺癌早期沒有症狀,隨著腫瘤的生長,會出現一系列的非特異性症狀。以下一些情況應提高警惕:如頻繁發作的、短期內查不出原因的嗆咳;感冒、支氣管炎之後,咳嗽久治不愈且逐漸加重;痰中帶血或咯血;胸痛;無原因突然漸進性氣短、胸悶;胸透有胸腔積水等現象出現時,應及時就診。

體檢發現疑似肺癌或者出現疑似症狀,不要緊張,及時就醫,大夫會幫助選擇最合理的進一步檢查手段和治療方案。較常用的檢查手段有胸部CT、支氣管鏡等,有條件的患者可選用PET-CT檢查。PET-CT能夠進行全身掃描,對於發現是否有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是很有意義的。

有望成為慢性病

得了肺癌還能活多久?這是很多讀者、肺癌患者及家屬都非常關心的話題。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腫瘤科主任朱世傑表示,得病之後的生存期問題不能一概而論,這和患者的病情、體質、治療方案的不同有著密切聯繫。

外科手術治療是肺癌治療中的首選方法與基本手段。“每位患者的病情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定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依據肺癌臨床分期選擇治療方案,到目前為止根治性切除是有可能使肺癌患者獲得治癒,從而恢復正常生活的重要治療手段。”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腫瘤科主任吳煜表示。

“現在的治療手段比以前進步太多了。”劉洪生感慨道。從1933年第一例全肺切除到現在的微創手術,手術治療的效果、患者術後的恢復情況和速度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北京協和醫院80%的肺癌患者可以使用微創手術。“一臺手術一小時多,兩三天就能出院回家,併發症也少。”劉洪生說。

術後患者根據具體情況,需要進行放療和化療,一些不適合手術的患者也可進行放化療。隨著近幾年醫學的發展,部分存在基因突變的患者還可以使用靶向藥物治療。劉洪生建議確診肺癌的患者應該根據病理類型進行基因檢測,方便確定後續治療手段。部分患者在化療和靶向藥物交替使用的情況下,可以不斷延長生存期,有望變成“慢性病”患者。

本報綜合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