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你應該知道的那些事

肺癌:你應該知道的那些事

相關數據顯示,世界上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數多於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腸癌人數的總和。我國是肺癌高發國家,每年約有40萬人被確診。

肺癌已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是名副其實的“癌症第一殺手”。面對全球日漸嚴峻的肺癌形勢,世界肺癌聯盟於2001年起,將每年的11月定為“全球肺癌關注月”。近日本報記者就肺癌的相關話題採訪了北京腫瘤防治免疫分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馬俊勳博士。

早期發現很重要

在全球範圍內,肺癌都已成為一個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馬俊勳表示:“在確診的肺癌患者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目前肺癌中最為常見的類型,約佔所有肺癌病例的85%。由於肺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一旦發現就多為中晚期,目前肺癌的5年生存率僅為16.1%。近年來,肺癌發病率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年齡則趨於年輕化。”

馬俊勳說,隨著醫學的發展,肺癌的治療策略也越來越豐富,抗血管生成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治療方式為廣大患者提供了全面的個體化治療選擇。目前,肺癌患者接受基因檢測已經成為肺癌治療的標準動作,這是因為肺癌的發生與“驅動基因”密切相關,“驅動基因”的不同,肺癌的治療方案也有所差異。檢測到“驅動基因”呈陽性的患者,可以使用靶向藥物針對性的開展治療,為患者帶來更多的生存機會,並可顯著延長患者地生存時間,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目前,早期肺癌通過治療可以獲得長期生存,所以,通過篩查,肺癌的早期發現至關重要。

肺癌:你應該知道的那些事

肺癌一方面需要早篩查早治療,另一方面對於晚期肺癌患者來說,腫瘤免疫治療有多種新的選擇,幫助患者延長生存期。能夠找到“驅動基因”的患者可以說是不幸中的萬幸,但是,那些無“驅動基因”的肺癌患者又該何去何從呢?傳統的‘單純化療’治療效果有限,且副作用非常大,致使過去這類“驅動基因”呈陰性的患者,其生存質量都普遍偏低。

目前,隨著科技的進步,“驅動基因”檢測呈陰性的肺癌患者,其治療也打破了傳統“單純化療”的侷限性,針對“驅動基因”陰性患者,應用抗血管生成藥物聯合化療,可以明顯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馬俊勳表示:“近年來,抗血管生成藥物已成為非小細胞肺癌治療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從現階段臨床實際情況來看,接受這類治療的患者比例並不理想。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對這種治療認識不夠,仍然非常依賴於傳統的治療方式,這就需要患者提高認識。”

據介紹,抗血管生成藥物的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干預腫瘤營養供應,抑制腫瘤生長,從而達到“餓死”腫瘤、降低轉移概率的目的。根據首個針對中國肺癌患者開展的貝伐珠單抗III期臨床研究結果表明:抗血管生成藥物安維汀聯合化療,可為晚期肺癌患者帶來明顯的生存獲益,疾病進展風險降低60%,死亡風險降低32%,有效控制了疾病的進展,獲得國內外指南的一類推薦,同時獲得全球肺癌專家的一致認可。由於其療效和安全性的肯定,自2004年在全球上市以來,安維汀成為了可廣泛用於晚期癌症治療的首個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藥物,並已在全球多個國家獲批用於7種實體腫瘤的治療,為超過300萬的患者帶來獲益,成為抗肺癌的一大利器。

多款新藥入醫保

隨著治療水平的不斷進步,目前肺癌已被定義為可控的腫瘤,即使發現肺癌也有很多新的方法可以治療。中國的肺癌手術水平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藥物和化療基本與發達國家同步,將來甚至可以更多地藉助遠程會診,綜合國內外專家的智慧,為患者提供最優化的治療方案。

2017年國家有關部門通過談判,將多款惡性腫瘤創新藥物納入醫保報銷範圍,其中,用於治療肺癌以及結直腸癌的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藥物——安維汀(貝伐珠單抗),就被納入醫保範圍,使眾多癌症患者受益。

“過去由於靶向藥物不在醫保報銷範圍內,出於經濟考慮,醫生和患者在對靶向藥物的選擇上往往多有所顧慮,這在客觀上限制了抗血管生成藥物靶向治療在我國的臨床應用。”馬俊勳表示,現在更多的創新靶向藥物納入了醫保範疇,不僅減輕了患者的負擔,也幫助了更多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預後和延長生存週期,同時也提升了全社會對於癌症治療的信心。

肺癌:你應該知道的那些事

有效預防很重要

肺癌的早期症狀很不明顯,甚至沒有症狀,但也有一些須高度警惕的症狀。咳嗽是較為常見的主要症狀,經過對症治療之後不見好轉的話,就要考慮肺癌的可能性;其次是痰血,痰液中會時常出現一些血絲,呈現間歇性或間斷性的出現。另外,還有一些不太明顯的症狀,如不明原因的疲乏、體重減輕,也可能是癌症的表現。

專家提醒,長期吸菸、有腫瘤家族史、有職業暴露史等人群應特別注意,另外,房屋裝修、廚房排風設施和烹調方法等也應儘量做到環保,同時,避免霧霾天氣長時間在戶外工作,生活規律,勞逸結合,保證睡眠等,都有助於預防肺癌的發生。此外,應每年進行肺癌檢查。健康人群自35歲起,應通過低劑量螺旋CT進行肺部留樣,如沒有問題,之後可以隔幾年再做。這樣就可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如果發現肺部病灶小於2釐米,通過外科手術治療後,患者5年生存率接近100%。尤其是在肺癌高發地區鎖定肺癌高危人群,建議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從而儘早發現肺癌的蛛絲馬跡。

(更多貼心易懂的健康科普,三甲名醫直播互動,請關注人民好醫生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