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化疗后,多数会出现疲乏,如何缓解?


癌症患者化疗后,多数会出现疲乏,如何缓解?

与癌症化疗有关的疲劳是病人常见的主观感受。然而测量疲劳是很困难的,因为化疗引起疲劳的原因很复杂,没有公认的生理检测指标可以用来衡量疲劳的程度,疲劳受生物节律的影响,在持续时间、轻重程度等方面,病人疲劳的感受是变化的。针对病人出现的这种疲劳情况,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所缓解呢?

癌症患者化疗后,多数会出现疲乏,如何缓解?

一、活动和体育锻炼可以缓解疲劳

一些人员对如何缓解正在接受化疗的乳腺癌病人的疲劳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化疗期间,进行适当的有氧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器官的功能和情绪,减少恶心。Mock等人指导正在接受化疗的乳腺癌病人进行散步、烹调等活动并进行效果评价。发现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组病人其疲劳水平较低,机体机能状况较好,恶心的次数也减少,精神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Mock进一步报道,体育锻炼与疲劳呈负相关,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乳腺癌病人不论是进行化疗还是进行放疗,其疲劳水平明显减低。Schwantz等人研究证实,每天都进行有规律的、低强度的体育锻炼,锻炼时间越长,与癌症有关的疲劳就越低。

癌症患者化疗后,多数会出现疲乏,如何缓解?

二、提高睡眠质量可以缓解疲劳

一些研究人员报道了癌症病人与化疗有关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的变化。Piper发现,大多数进行化疗的乳腺癌病人在第三个化疗周期,其睡眠时间、瞌睡时间延长。也有报道,在第三个化疗周期,病人夜间常觉醒、失眠、打瞌睡的次数增加。

Berger对10个第1周进行化疗的Ⅰ-Ⅱ期乳腺癌病人进行研究,发现化疗后4 天内活动较少的病人,其疲劳程度较高,夜间睡眠中断的病人,其疲劳程度也较高。

这些研究发现,生物节律在维持人身体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生物节律失调的病人可能导致疲劳、食欲不振、情绪失控及24 h活动/休息周期的紊乱。因此,有必要对病人24 h活动/休息周期与疲劳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期建立一个模式,依据该模式,设计护理干预,以调节疲劳。

癌症患者化疗后,多数会出现疲乏,如何缓解?

三、如何对睡眠、休息、活动进行护理干预

1.根据病人个体情况,在清晨或晚上睡觉前适当增加有氧活动量。Winningham认为,任何导致活动减少的症状均有可能引起疲劳加重。维持24 h活动/休息周期,能够使每一个病人得到更多的机会完成他们的社会职责和义务,并且能防止疲劳很快转为衰竭。

2.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向他们讲解接受化疗的意义及坚持下来的益处。与病人的亲属进行有效沟通,使他们乐于配合医生、护士作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在生活上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求,以达到完成化疗的目的

3.为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当病人白天午休或晚上躺下熄灯后难以入睡时可给病人播放轻音乐。使病人心情趋于平静。当病人睡着后,可轻轻关上录音机。对病人家庭成员的睡眠质量也应进行评估,将评估后的结果进行全面分析,以找岀影响病人及其家属睡眠质量的潜在因素。

癌症患者化疗后,多数会出现疲乏,如何缓解?

值得重视的是,病人对有关锻炼、休息、疲劳三者之间的关系常常是持错误的观点,过去的经验没能证明保存体力能减少疲劳,事实上,不活动可能促进疲劳的产生。研究证明,在病人的整个化疗期间,护士采取干预措施增加病人的日间活动,提高其夜间有效睡眠,保持每天生物节律的平衡,可以缓解疲劳,利于病人的康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