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崢嶸歲月」致敬吳桓興院長:他讓放療、化療、手術成為腫瘤治療常規

「崢嶸歲月」致敬吳桓興院長:他讓放療、化療、手術成為腫瘤治療常規

「崢嶸歲月」致敬吳桓興院長:他讓放療、化療、手術成為腫瘤治療常規

吳桓興是一位愛國的科學家、我國腫瘤事業的開創者、奠基人之一。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是我國腫瘤事業的發軔開創、發展成長階段。在這一歷史階段裡,吳桓興作為辛勤耕耘者,是我國腫瘤事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

「峥嵘岁月」致敬吴桓兴院长:他让放疗、化疗、手术成为肿瘤治疗常规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我國各醫院尚無腫瘤專科,更無一所腫瘤醫院。當時,吳桓興即呼籲建立腫瘤學科。他曾以“醫學放射學目前發展狀況”為題,在《中華放射學雜誌》(1954年第1期)上著文,詳細回顧了放射學的歷史與現狀,展示未來的發展趨勢,提出放射治療學必須從以放射診斷為主的放射線學科中獨立出來,以適應腫瘤臨床的需要。同時,他還強調應該大力培訓放射治療專業人才。他以實際行動親力親為,創建了我國腫瘤放射治療學科。

「峥嵘岁月」致敬吴桓兴院长:他让放疗、化疗、手术成为肿瘤治疗常规

吳桓興是我國第一所腫瘤專科醫院的創建人之一。1958年,他調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後,與另一位我國腫瘤事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李冰珠聯璧合,默契合作,一起規劃建設我國第一所腫瘤醫院和研究所。逐步引進人才,完善科室建設,以及後來擴建新院所,開展重點腫瘤的臨床防治與基礎研究,成果斐然,有力地促進了我國腫瘤事業蓬勃發展。我院建立後不久,為全國各單位培訓了大量專業技術人才,全國的腫瘤工作逐漸普及,各省市自治區腫瘤專科醫院相繼建立,初步形成全國腫瘤防治研究網,並在此基礎上,將防治網推廣向縣級及以下的基層。

「峥嵘岁月」致敬吴桓兴院长:他让放疗、化疗、手术成为肿瘤治疗常规

(吳桓興、李冰院長到林縣姚村公社下陶大隊訪問食管癌患者)

他重視臨床實踐,尤其重視新技術、新設備的引進與國產化。他具有不斷創新,不斷探索的精神,不僅為我國率先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還重視推動並親自參與設計研製生產我國自己的放射治療設備。1959年,他引進第一臺蘇制鈷治療機;1960年又引進一臺8000居里的加拿大鈷治療機;1966年以後,又陸續引進了35MeV電子感應加速器及10MeV電子直線加速器各1臺。1979年先後在國內首次引進英國EM17020和EM17070CT(電子計算機體層攝影儀),同時還引進了一臺放射治療計劃系統。深部X線機是放射治療的重要設備,即使在廣泛應用直線加速器的90年代,仍然是基層單位的重要治療設備。吳桓興在考察了各國研製生產單位後,於1963年與北京理工廠(即北京醫用射線機廠前身)合作,研製成功我國首臺深部X線機。翌年,衛生部即指定該廠為定點生產廠家。數十年來,生產了大批該機器,在全國各地腫瘤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峥嵘岁月」致敬吴桓兴院长:他让放疗、化疗、手术成为肿瘤治疗常规

(周總理和吳桓興院長)

【建立我國第一個腫瘤內科,開展化學藥物治療】

吳桓興對腫瘤各臨床學科的建設極其重視,他一貫強調臨床各學科綜合治療。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他就提出建立腫瘤化學治療專業的主張。他與著名血液病學家張安教授合作,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建立了我國第一個腫瘤內科,開展化學藥物治療。他親自指導試用了我國自行研製的抗腫瘤新藥N-甲醯溶肉瘤素,對睪丸精原細胞瘤和多發性骨髓瘤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以睪丸精原細胞瘤療效顯著,合併手術治療,一期治癒率近100%,二期達80%,三期和復發者的治癒率均超過50%,不少患者長期存活數十年。

「峥嵘岁月」致敬吴桓兴院长:他让放疗、化疗、手术成为肿瘤治疗常规

大量的臨床實踐可以總結出規律性的認識,從而形成可以指導臨床的應用理論。吳桓興的臨床思想活躍,從不墨守陳規。他特別重視臨床實踐經驗,勇於探索,注重創新,從中總結出一整套完整的理論,反過來用於指導臨床實踐。他通過自己長期的實踐,總結出腫瘤臨床工作的“綜合治療”與“個別對待”兩大基本原則。這兩條基本原則至今仍為腫瘤臨床學家所遵循。

他的臨床思想在放射源容器的發明研製及應用上,體現得格外鮮明,堪稱臨床藝術。宮頸癌是婦女發病率很高的腫瘤,這在當年我國的婦女中尤其突出。它的治療手段以放射線為主,通常採用體外照射與宮內照射相結合的方法。原來的方法照射範圍廣,上鐳次數多,雖然治了癌症,但由於對正常組織損害大,常造成嚴重併發症。為此,他將陰道放射源容器改為排管式,照射時間與次數都大大減少。他在此基礎上又大膽革新,研製成功新型放射源容器,他將這種容器命名為北京型鐳容器。這種柱狀帶槽的放射源容器與排管式容器相比,加強了放射防護裝置。放射源作為治療單元根據病變實際情況靈活置放,同時安裝的防護單元則同樣靈活地隔離保護正常組織,使其最大限度地減少射線的傷害,以避免發生嚴重放射性併發症。從1959年~1966年應用排管式與北京型兩種容器分別給宮頸癌患者治療,治療結果相比較:排管式容器(1959—1961)共治療920例,北京型容器(1962—1966)共治療1211例,兩者Ⅰ、Ⅱ、Ⅲ、Ⅳ期各期五年治癒率相近,而嚴重併發症放射性直腸炎、放射性直腸瘻,則北京型容器治療的發生率遠較排管式的為低。這一成果在1974年第11屆國際腫瘤大會上做了報告,受到國際同行的一致好評。

「峥嵘岁月」致敬吴桓兴院长:他让放疗、化疗、手术成为肿瘤治疗常规

(吳桓興院長接待外賓)

1982年,吳桓興參加了在美國西雅圖舉行的第13屆國際腫瘤大會,他在會上報告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自1958年至1975年治療宮頸癌的療效:收治9604例患者,五年生存率Ⅰ期為93.8%,Ⅱ期為81.5%,Ⅲ期為63%,Ⅳ期為25.5%,平均五年生存率為68.6%。如此高的生存率在當時處於世界先進水平。而且報告的病例數也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報告受到大會的重視與高度評價。

作為放射治療專家,他非常重視輻射防護,做了積極的努力,給本院設計了鐳室,建立了放射保護制度,加強放射治療醫護人員的保護,給全國放射治療工作提供了樣本。

他關心學術交流,我國重要的腫瘤專業期刊《中華腫瘤雜誌》也是在他與李冰共同的關心支持下於1979年創刊的,他積極參加了編委會的活動。他主編了我國第一部大型腫瘤專業參考書《實用腫瘤學》,該書分三卷,272萬字,於1978年至1979年陸續出版,是當時內容最系統全面的權威性參考專著。他還主編了《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腫瘤學》、《腫瘤學進展:化學治療》等著作,發表了60多篇重要醫學論文,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醫學知識財富。

時至今日,為了紀念這位愛國的科學家,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廣場上,在蒼松翠柏環繞的黑色大理石基座上,矗立著吳桓興的半身銅像,碑身鐫刻有概括他畢生功業的銘文。人們會永遠紀念他為我國腫瘤事業的發展建立的豐功偉績。

合作發表:搜狐健康

手指按到下面的指紋上,識別圖中二維碼,點關注後,免費訂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