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房地產比較火的詞“救市”


最近房地產比較火的詞“救市”

單從邏輯來看,“救市”派的聲音頗有道理。不過,對於當前的房地產行業來說,“救市”卻是一個偽命題。理由在於,其一,從全國範圍來看,總體而言,在這個行業調整週期到來的時候,房價的下跌並不明顯,換言之,此前已經“非理性獲利”的開發商們,仍然在價格上硬扛。某種意義上說,這種硬扛是對政策調控的一種變相的抵制,而呼籲“救市”,則是這個利益集團企圖藉助政策的變通,來緩解降價壓力,以求度過一個困難的階段。

其二,房價的上行或下跌,都自有市場規律作用。宏觀調控的目的,並非通過干預微觀經濟,而使其背離市場規律,恰恰相反,合適的調控手段,當有助於市場規律作用於微觀經濟,從而防止房價大起大落。此前房價背離市場規律“大起”,故需要政府調控,以使其趨於平穩。而當前房價並無“大落”,既得利益集團借房地產業為支柱產業之名,大造輿論,脅迫相關有利於其的政策出臺,明顯相悖於市場規律。

其三,主張“救市”者往往放大整個行業可能面臨的危機。房地產業的減壓,可以通過降低房價以刺激需求、通過行業的整合以緩解資金壓力、通過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自然做大市場蛋糕、通過向管理與創新要效益來提升價值。如果一遇到壓力和挫折便“呼救”,反映出的是一個龐大的行業看似強大,實則脆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