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今年的房價會下跌,是真的嗎?

堯軍68


浮雲君這兩年開始就一直不太看好我們的房地產行業,所謂盛極必衰,物極必反,我們的地產行業也已經走到了這一步。

雖然這兩年房價還處於穩步上升的週期,但是虛高的價格和泡沫已經令大多數的買房人望房興嘆。只有那些地方、開發商、炒房客是高房價背後最大的受益者,而大多數老百姓,店鋪,商家,企業家都是高房價背後的被剝削者和受害者。

2020年房價會下跌嗎?浮雲君覺得會。

1.疫情的影響

如果疫情不發生,那麼我們的房地產擊鼓傳花的遊戲還能得到繼續,或許這一兩年之內,房價還會維持之前平穩上升的態勢。

但是黑天鵝事件就是那麼突如其來的發生了。

很多的中小企業因為疫情的影響,公司都可能堅持不了兩三個月了。截止當下已經有不少的企業宣佈了破產,那麼可想而知,會有很多的企業員工遭遇失業的風險,明年的就業狀況也會並不太樂觀,居民收入遭遇下行或許已經成為定局。

現在二三線城市,一套房子動輒就要200萬300萬,即便是中產階級家庭也一次性拿不出這麼多現金。所以貸款買房就成為了大家普遍性的選擇。

當很多人對於未來經濟發展的前景感到擔憂,當不少朋友因為此次疫情而面臨失業的風險,那些剛需買房者的需求就會大幅度降低。甚至已經買房一族,由於失業可能會面臨棄房斷供的風險。

當需求端不斷的減少和降低,而供給端開發商還不還在不斷的造樓拿地。供過於求變會產生,價格下行也會不可避免。

此次由於疫情的影響,實體經濟尤其是店鋪商家企業承受的損失最大,但是互聯網公司、線上的企業影響能夠較大幅度減少。所以互聯網+會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一旦這樣的觀念成為了大家的共識,那麼年長20年的房地產行業也將步入衰退期。

2.人口是決定房價的最為關鍵的因素

造了房子是幹嘛的的,是賣給人居住的,如果人這個群體數量在不斷減少,那麼需求也會隨之降低,房價的上漲預期就會大幅度受挫。

2017年我國的出生人口是1700萬,2018年出生人口是1500萬,去年2019年出生人口是1400萬。

從直觀的數據我們就能非常鮮明的發現出生人口在呈現逐年下行的趨勢,而我國的老齡化程度卻在逐年上升。到了2030年,我國將步入嚴重的老齡化社會。到時候人口的拐點也會來臨。

人口拐點隨之來臨,意味著房價的拐點也會提前來臨。

這樣顯而易見的道理連浮雲君都知道,那麼大家覺得那些聰明的投機者,炒房者他們不知道嗎?

當且房價已經連漲了十多年,大部分的房子價值都翻了數倍,股票連漲了一兩年,大家都知道獲利出局、落袋為安,那麼那些房產的持有者他們不會見好就收嗎?

況且由於今年疫情的發生,對於未來經濟增長的預期,很多人已經產生了變化。在這樣的經濟背景之下,選擇獲利出局也是人之常情。

3.高負債買房的模式或許無法繼續

開發商拿地造樓的錢哪裡來?從銀行借過來,普通購房者他們買房的錢那裡來?還是從銀行借過來。

就在現如今,不論是企業還是家庭,他們的負債率、財務槓桿居高不下。這樣的家庭企業債務狀況在經濟增長的順週期是沒有問題的,因為經濟增長可以掩蓋很多的問題,即便是拆東牆補西牆,在收入預期穩定的狀況之下,這樣的模式也可以繼續。

但是十年一次的經濟危機恐怕就會在這兩年發生!

美股已經連漲了十多年之久,潛在的泡沫和風險已經無可估量。2008年次貸危機之所以席捲全球,也是從美股的暴跌開始的。這一次會不會和十年前一樣,我們誰都說不準。

萬一金融危機在這兩年發生了,對於資產價格而言,會形成巨大的衝擊和影響,屆時無論是股票資本市場還是房地產市場都會遭受重創。

畢竟現在全球的經濟都是一體化的,誰也離開不了誰。多米諾骨牌一旦倒下,誰都無法獨善其身。

先知先覺的投機者和炒房者已經開始獲利出局,反倒是大部分普通的居民在做接盤俠。2008年股票市場上漲至6000點的時候,也是大部分普通投資者在買單,而機構投資者在撤離,我們的房地產市場會不會和股票市場一樣?這一點值得我們大家思考。


總結

房地產行業已經連續上漲了十幾年,大部分投機者,炒房者,個人投資者都賺得盆滿缽滿。變數或許就會在今年發生!


浮雲財經觀


親身經歷,我一位很好的同學1月8號剛入手膠南紅樹林北邊一套多層五樓加六樓,如圖下圖,8100一平,190平,總成交價155萬,滿五不唯一,最終成交價比掛牌價便宜10萬,電話溝通五分鐘就便宜了10萬(當然這也是他的底線了),房主也知道現在的房子很難賣,房主說房子在鏈家、安居客、房天下掛了很久,2019年春天,有人給出200萬沒賣(在安居客還能看到200萬的同一個房源),現在155萬出手了,即使這個價,也是很多觀望的,只問不買,其實這個房子位置很好,靠近濱海大道,海水浴場,地鐵口,三小六中學區房,同區域的幾個小區(濱海新村、恆泰花園,南海新村等等)出售的房子掛的價格基本在一萬二到一萬四之間(這幾個小區高峰期價格基本接近兩萬一平了),那僅僅是掛的價格,沒人買。他這個房子,讓很多人頭痛,總價155萬,剛畢業的剛需買不起,總價高了,很多剛需去青島西站買小戶型總價低的,改善型的買家,沒幾個人喜歡一個2003年的老房子,所以這個房子一直沒成交,這個房主也挺了解房地產市場的,他說2020年西海岸還會有30萬套左右的新房進入市場,價格基本一萬左右,位置偏一些的七八千一平米,且戶型小,總價低,加上短時間內限售限購不放鬆,利率還是上浮狀態,政策是住房不炒,人口不能短時間流入,工資又沒有漲的,又有天量房子進入市場,很難出現上漲,他認為價格會慢慢回落,所以他只能賣了,怕明年再便宜了,就更鬱悶了。當然,畢竟他買的時候才900一平,對他來說還是掙了很多。現在的市場,除非有足夠便宜的房子,都怕買了再跌,目前房價上漲三要素沒有一個符合:1、限購沒放開。2,利率還處於上浮。3,貨幣沒放水。如果這三個要素都出現了,限購放開,利率不上浮或者八五折九折,貨幣大放水(現在看即使放水也不會再直接進入房地產了,好不容易控制好了風險,不太可能重蹈覆轍,也與住房不炒違背),三要素出現,那麼房價會出現小春天了,當然,以後房地產的春天,也絕不會出現暴漲了,只能穩定小幅可控。以後的市場會是既可以穩定賣地,又必須有穩定的房地產市場,這樣才能讓經濟健康平穩發展。以目前房地產週期看,不同地區放開限購也會有半年到一年半的價格平穩期,這麼長的時間,你有足夠的時間去準備買房子,何必著急去當韭菜呢?再加上現在新房確實比二手房便宜太多了,好好想想是買便宜的期房呢還是買高價二手房?是現在出手呢還是再等等?答案一目瞭然。



簡而布凡蠶絲


房價要跌的吶喊我從08年就在聽說了。原本2012年買房的,那時候別人都說房價要跌,所以是觀望態度。結果越來越買不起。16年咬緊牙關買了,別人都說房價要跌還買房,罵我傻。。。。幸虧16年買了。不然我到現在更買不起!


農民工385


房價應該上下幅度不大,就舉個簡單的例子我所在的小縣城,平均工資2500多 ,房價9000一平,買房子找對象,買房子結婚等等,別說農村的買不起,買的基本都是農村的,不等開盤就搶沒了,現在大多數一個孩子,有房貸父母幫著還,不買房子呢,對象都不好找,家裡父母撒急啊,也盼著買了房子,以後不要在農村生活了,去城市生活,孩子上學什麼的也方便


餘生79522


現在,房地產商已成眾矢之的,房地產行業也是萬人唾罵。

買房的希望房價在一個合適的區間內,房地產商何嘗不是這樣期盼?但是實際上可能嗎?

不知道你聽誰說的房價要降?我想最多是道聽途說,有可能心裡想的也不是不可能。

房價究竟能不能降?肯定的告訴你,不但不能降,還會一直漲下去,二十年後會在一個合適的價格內穩定下來。當然我說的是新樓盤,國家健康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原因很簡單,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實現小康目標是大目標。在這過程中,GDP必須要保持在7—8。低於這個增長,我們的目標保證不了,用錢的地方太多了。而房地產對GDP的貢獻不管承認不承認,它都是客觀存在,沒它不行。另外房地產對農民工就業的貢獻巨大,對社會穩定貢獻巨大。全民實現小康的前提是全民為實現小康做貢獻,買房就是貢獻。

二十年後,當我們GDP在3和4就能保證國家正常運行平穩發展時,房地產就不是那麼重要了,房價就會穩定下來。那時,人們就不會糾結房價的漲跌,想什麼時候出手就出手了。


微風送吉祥1


聽說今年的房價會下降,這只是一些人的預測,是真的有人在說,但是是否真的能實現值得商榷。


本人寫過多篇關於房價的文章,早在2018年就認為自2019年的三年內房價會普遍下降30%左右。就目前的情況來看,2020年房價出現明顯下跌概率是非常大的,尤其是二手房。


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做分析:


一、2020年初的這場意外影響到眾多行業,對就業率產生一定影響,進而影響到千萬人的收入

有些人投資房產並不是為了收房租,而是為了在房價上漲到一定程度時出售變現。當部分人收入受到影響時,就相當於房地產市場的一次釜底抽薪。

中小企業解決了90%的新增就業,卻也是受影響最大的,更不用說旅遊、餐飲、線下教育、各種娛樂場所等等涉及的數千萬從業者。生產可以快速恢復,但是消費恢復的時間要更長一些,這意味著有可能數千萬人的收入會減少或者不那麼穩定,購房需求自然就會減少。


二、2019年房地產開發商破產數量超500家,12月份創下新高,但是2020年伊始僅35天就有95家破產

2020年國內房地產開發商企業信用債、和ABS合計到期超過6000億元!

一方面是快速攀升的破產企業數量,另一方面是即將到期的鉅額債務,加上居民消費正出於低點,購房需求萎縮,房地產開發商的日子可想而知。

要麼降價銷售快速回籠資金,要麼宣告破產清算,在生死存亡的時候,開發商的選擇並不多。


三、信心很重要,但是錢包的厚度決定了信心的強度

宅在家裡的這段時間,無數人擔心房貸怎麼還,信用卡欠款怎麼還。超前消費很瀟灑,但是債務需要償還,意外發生時,沒有儲蓄就意味著風險來臨時沒有任何防護。

這次事件讓無數人意識到儲蓄的重要性,會思考假如失去工作,存款又能支撐幾個月。

如今房貸已經成為普通家庭最大的的支出項目,放在以往很多人會咬牙湊錢買房,但是經歷一個月思考後,就會更多考慮背後的風險。

對於手上持有多套房產每月還房貸的投資者來說,也會考慮是否通過出售減輕還款壓力。二手房首付比例高,貸款難度大,想賣不降價是很難賣掉的。


消費的恢復需要時間,不管是非剛性需求還是購房需求,開發商的債務龐大,利息不等人,2020年,房價下降是大概率事件。


財智成功


2019年,房價該算是比較平穩吧!

第一,房價跌或漲,是相對而言,即使有所下浮,也不可能浮到漲價前的水平線。

第二,是否下跌?只跟今年買房的人有關係,跟身邊的親朋好友閨蜜兄弟都沒有關係……對不動產而言,短期浮動意義不大,把產權變成自己的才最重要,越早越好。

第三,現在喊聲最大的是“限價”,不是降價。什麼是“限價”?我理解是有人幫你按著房價,別亂穿……等一等真正需要房子的人!

第四,房子是用來住的,剛需最大!漲和跌是市場行為,沒毛關係,先買到才是勝利✌

總之,房價是否跌或漲?不能一概而論,不同城市,不同樓盤,不同品牌,不同地方需求,房價肯定有不一樣的走勢。

總體來說,目前“限購、限貸、限價”與“求鬆綁、求政策”同時發聲,購房反而有漏撿。

買得起,才是硬道理!



鄭州樓評精選


千萬不要跌,我有十幾套房子,跌了只能去跳樓了


吃瓜群眾路不平


分析房價的漲與跌,最好具體到城市,否則說的不一定合適。總體而言,跌的可能性很大。

首先,未來的樓市肯定是區別化的發展。

房價長遠看跟城市人口趨勢有關,跟城市資源的聚合度有關。關於人口與資源,不同城市未來的表現不會是一致的。比如像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它的未來是發展城市群與都市圈,帶動一個區域的產業與市場的繁榮。像這樣的城市,你要判斷它房價將大跌,是不可能與不科學的。

再看看一些三四線或五六線城市,在2019年房價出奇的升得快,這樣的房價泡沫一般比較多,房價炒上去了“接盤俠”卻很難找到,房價終究是要跌下去,迴歸到合理水平。

現在樓市調控都在講“因城施策”,這裡面有這樣的內涵:具體城市實施的調控政策,不再是“全國一盤棋”,而是根據自身的樓市表現實施,房價虛高的加密政策面,房價水平尚好的,則沒有政策面的介入。

其次,新冠肺炎疫情確實對房地產造成較大沖擊。

從疫情對房地產行業的影響分析,今年的房價基本是高不起來的,房價下跌是大概率的事。當然會不會下跌,仍然跟所處的城市有關,不排除一些城市的房價仍將堅挺下去。

現在房企售樓部與工地沒法重張,當然影著現金流的迴流,從疫情看還會延續一段時間,那麼對房企現金流的影響確實是會繼續。從購房者群體講,疫情也將對收入產生影響,一些人收入縮水,甚至有一些人工資是斷流的。

現金終究是為王的。比較多的認為,疫情結束後,市場會強力反彈,而這種反彈將是房企割肉促銷的結果。這一種情況確實很可能出現,以高負債、高槓杆為特徵的房企,在融資通路已經很少的情況下,要想企業續命或擺脫困境,自然需要較大力度的促銷來提升變現量。類似的情況,在SARS之後有演繹過。


波士財經


這是順序問題,先漲的城市,在2018年下半年就已經開始回調了,很多城市已經止跌企穩,像深圳這樣回調更早的已經觸底反彈了。

所以2020年,大概率會是以三四線城市為主力的下跌的節奏。因為三四線城市漲的晚,有一些直到現在還在漲。最奇葩的就是這些城市當中很多都是人口淨流出、經濟基礎薄弱、收入水平偏低、空置率高,竟然憑藉炒作概念和噱頭持續上行。在一線、新一線、二線開始集體下跌的時候,他們逆勢上漲,當地人竟然相信開發商的鬼話,認為是三四線城市比一二線低太多,所以一二線下跌,三四線上漲,這樣才能平衡。

但凡有點腦子都知道三四線如今跟一二線的差距正在不斷擴大,三四五線的人在老家買了房子去一二線打工,所以三四線大批量空置房,而一二線房源緊缺,這怎麼去平衡價格?讓四線漲到一線價格嗎?

至此,順序說的已經很明確了,一二線先漲先跌,三四五線漲的晚,到一二線觸底反彈之時,也就是三四五線開始表演的時間了,至於幅度有多大,要看價格基數以及這兩年的漲幅,漲得多跌的多,漲的少跌的少,道理就這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