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傳統美食:光州魁面

題記:光州魁面,如今俗稱“潢川空心掛麵”,學名“潢川光州貢面”。就是乾麵條,或叫乾麵絲比較貼切。這道麵食不簡單,單是因武則天“麵食之魁”的讚美,而擁得“魁面”稱號,就知其文化底蘊的深厚。其實魁面真正吸引人的還不在美味,千百年來都知道好吃。讓人好奇的是這麼細如髮絲的麵條,怎麼能手工做成空心?而且一千多年前古人就會做,還流傳至今。這樣說吧,科技已經很發達的現在,還沒有一種食品製作設備,能把一毫米粗細的麵條做成空心。本文就來探尋這個奇妙食品,到底是怎麼樣一個出身。

江淮傳統美食:光州魁面

光州是哪裡

——早先的地名不是州縣是個“國”。

光州最早是“國”,在公元前2030年之前,叫“光國”,史上有記載。見清《光州志·點校本》:

黃帝之子二十五人,為姓一十有二,其結姓分國,見之於古籍者,一曰光。

古籍裡有記載的,黃帝25個兒子,12個有姓氏的都封了國,其中一個就是光國。宋《路史·國名紀》說得比較清楚:

《春秋圖》有光國,今光州是也。

到了春秋時候,改為黃國,但在公元前648年被楚國滅掉,吞併了。後來基本都以“光州”地名顯示,直到民國時期,1913年,才改為現在的地名:潢川縣。本來要沿襲光州古名改叫“光縣”,但是鄰邦有光山縣,有重名之嫌。就以穿城而過的小潢河為名,正式命名“潢川縣”。

江淮傳統美食:光州魁面

——上海和信陽都叫“申城”,源於一個人。

上海最早的簡稱不是“滬”,是“申”。現在說起申城,還都知道是上海。但是信陽也叫申城,這樣就有重複,上海知道底細後,就自覺的改叫“滬”,不再自稱申城了。

這個底細就早了,還是公元前262年的事。看過電視劇《羋月傳》的都知道黃歇這個人,風流倜儻,跟羋月很投緣。楚考烈王這年封他為楚國令尹,就是宰相。把如今潢川一帶的12個縣封給他,是為“春申君”。豈知黃歇以國家大事為重,不要這塊富庶的封地,要求改封尚待開發的江東了,上海西部就在其內。他們後來叫申城,憑的這個歷史根據。

——江淮文化的輸出地。

公元669年,唐高宗下詔任命光州固始陳政為嶺南軍事最高長官,前去平定閩地蠻獠反叛。陳政帶著府兵計87姓3600名,從固始出發。次年陳家兄弟又帶著全府兵丁和家屬5000餘人,老家不留一人,全體南下增援陳政。677年陳政積勞成疾病故,兒子陳元光子承父業,679年被武則天准奏設州,任命他為首任漳州刺史。

江淮傳統美食:光州魁面

就這個陳元光,用了近50年的時間,把一個不毛蠻夷之地,建設的繁榮昌盛。帶去的光州文化,農工商飲食紡織各業,在當地發揚光大,當初的87個種姓也生根散枝,在以後的不斷遷移發展中,陳家父子的“開漳”文化遠播到東南亞和港臺地區。歷代朝廷都對其不吝表彰,宋朝就對其追封22次,清朝乾隆給封了頂,追封陳元光為“開漳聖王”。至今,潮汕地區,漳州,泉州還有很多是當時陳家軍後裔。

江淮傳統美食:光州魁面

魁面的光環

——美麗的傳說故事。

光州貢面歷史悠久,名氣很大,就有很多故事在坊間廣為流傳。挑一個最傳神的。

武則天上臺後,因為光州人陳元光開發治理漳州的顯著政績,開始關注光州。得知秦始皇嬴政吃到那裡的掛麵,就想嚐嚐好在哪裡。光州地方官知道後,找到城裡做面最好的馬師傅。這可是給皇上的貢品,絲毫馬虎不得,老馬一家子如臨大考,要做出不一樣的掛麵,不能再是平時吃的那樣粗糙。說來也巧,馬師傅的小夥計是個有心人,從炸饊子那裡悟出個道道,搞出一套和麵、盤面新做法,拉出的面絲韌性更好,不易折斷。馬師傅女兒還發現另有奧妙,這樣盤出的面,拉成掛麵晾乾後,細細面絲居然根根有空心。

江淮傳統美食:光州魁面

這樣的面,煮來完全不一樣,水燒開後,下到裡面就熟,不粘不糊,吃著軟嫩還筋道。馬師傅人老幾代做掛麵,見狀大喜,沒見過這麼好的東西,忍不住當即許諾,招贅小夥計為上門女婿,成了法定接班人。及至送到洛陽,武則天吃了大讚:

空心面,奪麵食之魁也!

從這個時候起,在當地的空心掛麵也叫“龍鳳面”,不再是百姓粗糙平凡的飯食,成了具有儀式色彩的美食,老人喜慶日子、嬰幼兒、產婦和病人進補才得吃到。也從這個時候起,被其他幾個地方陸續引入,生根開花。譬如河北臨西、邱縣、故城縣,陝西吳堡、洛南,安徽六安等地。其中的吳堡張家山還號稱“天下第一面”,上了2014《舌尖上的中國Ⅱ》。

江淮傳統美食:光州魁面

——宋仁宗改名叫貢面。

人類歷史有個規律性現象,“富庶出美食”。譬如殷商出名廚,伊尹始創五味調和;唐朝出美酒,有了酒鄉茅臺村。到了宋朝更是經濟繁榮了,在《宋人生活水平及幣值考察》一文裡,百姓最低收入水平都能輕鬆養活五口之家,日入百文,人均日消費20文。

武則天本來就是美食家,宋朝皇帝心裡很清楚。她推崇的光州魁面一定的不一般,所以就早早把它列為貢品,叫做“光州貢面”。這個名字延續至今。

江淮傳統美食:光州魁面

——袁世凱每日必吃。

袁世凱是河南項城人,那裡只產小麥,所以喜食麵食。這人吃飯極為講究,看似簡單,每天就那幾樣食物,其實都精緻到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地步。譬如他每天要吃一隻清蒸鴨,鴨子不要市場買,要自家餵養。他吃的鴨子還不是純糧食喂,而是飼料裡面摻合人參鹿茸粉末,這樣的鴨子再多錢買不到。他每天的早餐,必要吃一大海碗雞絲掛麵,這個掛麵就是光州空心貢面。他是跟著慈禧太后學的,慈禧孃兒倆去開封,大讚了黃河鯉魚和光州貢面。所以他從此每天要吃這兩樣。再說他深信武則天的眼光,這個面是天底下最好吃的。

江淮傳統美食:光州魁面

潢川貢面

——河南老字號產品。

河南燴麵名氣很大,提到河南面食,幾乎沒有不知道燴麵的。其實是貢面最有名,燴麵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才開始興盛的。前面的歷史情況表明,光州貢面從唐朝武則天開始,直到袁世凱,沒出現衰敗現象,一直是貢品級食物。歷史上的《光州志》、《潢川縣誌》均有記載,“風銷華夏”,味美價廉,百姓日常食物。

2013年列為地理標誌產品,2015年成為河南老字號產品。至今在信陽農村,還是家家必備,用於老人婦女兒童滋補,招待客人首選主食。

——潢川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

潢川緊靠淮河南岸,屬於南方溫溼氣候最北邊,沒有南方的溼熱,也沒有北方的乾冷,四季分明,空氣有溼度,很適宜掛麵的製作。從表象看,就是普通麵粉,和成麵糰,再盤成麵條,拉成細面,掛架子上晾乾,然後收起來截段扎把。

江淮傳統美食:光州魁面

看著比較簡單吧?其實不是這樣。可以用自己和麵做麵食的經驗體會下,普通麵糰拉成那麼幾米長的細絲,再晾乾,再煮熟,都能不碎不斷。沒有專門的知識技術,很不容易做到。要不當初武則天要吃,搞得光州地方官很緊張,生怕出事交不了差。不是怕別的,唯一擔心碎了斷了,或者煮成一鍋麵糊,那就是掉頭的大禍。

說到地理氣候條件,就是因為是麵食製作,全手工,沒有機器電腦,也沒有任何添加劑。麵糰盤成條,再把條拉成絲,氣候的溼度和溫度絕對重要,過幹過高溫,還沒拉出來就僵了;過溼過低溫,到時幹不了,不是懈就是黴,都成不了。

——空心貢面的製作技術。

CCTV2的《消費主張》欄目,在2019年10月8日的國慶主題系列裡,播出了“同吃慶生面,共祝祖國好”節目,潢川貢面第六代傳人劉來旺製作,完整展示了空心掛麵工藝過程。因為家庭不好製作,這裡就只概括介紹主要做法:

江淮傳統美食:光州魁面

電腦截圖,湊合著看

⒈和麵。麵粉和食鹽、水,和成麵糰,揉透,需要一個小時。

⒉餳面。面和好了,放案板上蓋住溼布,餳一晚上。

⒊搓條。餳好的面,先切條再搓成3釐米粗的條,盤放到面盆裡,加入植物油。

⒋盤條。把麵條盤放兩根掛麵細木簽上。

⒌上架。把盤滿面條的木籤,一頭插到架子上方。

⒍拉麵。拉住下面的掛麵木籤,拉到架子底部,把掛麵籤插進架子底處的孔裡,定型。

⒎晾乾。拉完定型後,待自然晾乾。

⒏包裝。收回的掛麵,切段包裝。

江淮傳統美食:光州魁面

——貢面的吃法。

信陽當地傳統吃法,按照好吃先後,最美味的是雞湯掛麵。跟麵條的煮法不一樣,在燉好的老母雞湯裡直接下掛麵。因為掛麵空心,下到雞湯裡,不需要湯燒開再煮會,湯再開就關火,掛麵就煮好了。

排第二位的煮法是荷包蛋。水燒開,關到最小火,打入雞蛋,待到蛋清發白,再把火開到正常,水開了撇去浮沫,下入掛麵和青菜,水再開就關火盛碗。

排在第三位的煮法是清湯麵。水開下面和青菜,再開關火。

因為掛麵自帶鹽分,煮掛麵不需要再行加鹽。也因為這個特點,掛麵沒有做成甜食的。當地有配套甜食,甜酒湯圓,甜酒荷包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