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传统美食:光州魁面

题记:光州魁面,如今俗称“潢川空心挂面”,学名“潢川光州贡面”。就是干面条,或叫干面丝比较贴切。这道面食不简单,单是因武则天“面食之魁”的赞美,而拥得“魁面”称号,就知其文化底蕴的深厚。其实魁面真正吸引人的还不在美味,千百年来都知道好吃。让人好奇的是这么细如发丝的面条,怎么能手工做成空心?而且一千多年前古人就会做,还流传至今。这样说吧,科技已经很发达的现在,还没有一种食品制作设备,能把一毫米粗细的面条做成空心。本文就来探寻这个奇妙食品,到底是怎么样一个出身。

江淮传统美食:光州魁面

光州是哪里

——早先的地名不是州县是个“国”。

光州最早是“国”,在公元前2030年之前,叫“光国”,史上有记载。见清《光州志·点校本》:

黄帝之子二十五人,为姓一十有二,其结姓分国,见之于古籍者,一曰光。

古籍里有记载的,黄帝25个儿子,12个有姓氏的都封了国,其中一个就是光国。宋《路史·国名纪》说得比较清楚:

《春秋图》有光国,今光州是也。

到了春秋时候,改为黄国,但在公元前648年被楚国灭掉,吞并了。后来基本都以“光州”地名显示,直到民国时期,1913年,才改为现在的地名:潢川县。本来要沿袭光州古名改叫“光县”,但是邻邦有光山县,有重名之嫌。就以穿城而过的小潢河为名,正式命名“潢川县”。

江淮传统美食:光州魁面

——上海和信阳都叫“申城”,源于一个人。

上海最早的简称不是“沪”,是“申”。现在说起申城,还都知道是上海。但是信阳也叫申城,这样就有重复,上海知道底细后,就自觉的改叫“沪”,不再自称申城了。

这个底细就早了,还是公元前262年的事。看过电视剧《芈月传》的都知道黄歇这个人,风流倜傥,跟芈月很投缘。楚考烈王这年封他为楚国令尹,就是宰相。把如今潢川一带的12个县封给他,是为“春申君”。岂知黄歇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要这块富庶的封地,要求改封尚待开发的江东了,上海西部就在其内。他们后来叫申城,凭的这个历史根据。

——江淮文化的输出地。

公元669年,唐高宗下诏任命光州固始陈政为岭南军事最高长官,前去平定闽地蛮獠反叛。陈政带着府兵计87姓3600名,从固始出发。次年陈家兄弟又带着全府兵丁和家属5000余人,老家不留一人,全体南下增援陈政。677年陈政积劳成疾病故,儿子陈元光子承父业,679年被武则天准奏设州,任命他为首任漳州刺史。

江淮传统美食:光州魁面

就这个陈元光,用了近50年的时间,把一个不毛蛮夷之地,建设的繁荣昌盛。带去的光州文化,农工商饮食纺织各业,在当地发扬光大,当初的87个种姓也生根散枝,在以后的不断迁移发展中,陈家父子的“开漳”文化远播到东南亚和港台地区。历代朝廷都对其不吝表彰,宋朝就对其追封22次,清朝乾隆给封了顶,追封陈元光为“开漳圣王”。至今,潮汕地区,漳州,泉州还有很多是当时陈家军后裔。

江淮传统美食:光州魁面

魁面的光环

——美丽的传说故事。

光州贡面历史悠久,名气很大,就有很多故事在坊间广为流传。挑一个最传神的。

武则天上台后,因为光州人陈元光开发治理漳州的显著政绩,开始关注光州。得知秦始皇嬴政吃到那里的挂面,就想尝尝好在哪里。光州地方官知道后,找到城里做面最好的马师傅。这可是给皇上的贡品,丝毫马虎不得,老马一家子如临大考,要做出不一样的挂面,不能再是平时吃的那样粗糙。说来也巧,马师傅的小伙计是个有心人,从炸馓子那里悟出个道道,搞出一套和面、盘面新做法,拉出的面丝韧性更好,不易折断。马师傅女儿还发现另有奥妙,这样盘出的面,拉成挂面晾干后,细细面丝居然根根有空心。

江淮传统美食:光州魁面

这样的面,煮来完全不一样,水烧开后,下到里面就熟,不粘不糊,吃着软嫩还筋道。马师傅人老几代做挂面,见状大喜,没见过这么好的东西,忍不住当即许诺,招赘小伙计为上门女婿,成了法定接班人。及至送到洛阳,武则天吃了大赞:

空心面,夺面食之魁也!

从这个时候起,在当地的空心挂面也叫“龙凤面”,不再是百姓粗糙平凡的饭食,成了具有仪式色彩的美食,老人喜庆日子、婴幼儿、产妇和病人进补才得吃到。也从这个时候起,被其他几个地方陆续引入,生根开花。譬如河北临西、邱县、故城县,陕西吴堡、洛南,安徽六安等地。其中的吴堡张家山还号称“天下第一面”,上了2014《舌尖上的中国Ⅱ》。

江淮传统美食:光州魁面

——宋仁宗改名叫贡面。

人类历史有个规律性现象,“富庶出美食”。譬如殷商出名厨,伊尹始创五味调和;唐朝出美酒,有了酒乡茅台村。到了宋朝更是经济繁荣了,在《宋人生活水平及币值考察》一文里,百姓最低收入水平都能轻松养活五口之家,日入百文,人均日消费20文。

武则天本来就是美食家,宋朝皇帝心里很清楚。她推崇的光州魁面一定的不一般,所以就早早把它列为贡品,叫做“光州贡面”。这个名字延续至今。

江淮传统美食:光州魁面

——袁世凯每日必吃。

袁世凯是河南项城人,那里只产小麦,所以喜食面食。这人吃饭极为讲究,看似简单,每天就那几样食物,其实都精致到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地步。譬如他每天要吃一只清蒸鸭,鸭子不要市场买,要自家喂养。他吃的鸭子还不是纯粮食喂,而是饲料里面掺合人参鹿茸粉末,这样的鸭子再多钱买不到。他每天的早餐,必要吃一大海碗鸡丝挂面,这个挂面就是光州空心贡面。他是跟着慈禧太后学的,慈禧娘儿俩去开封,大赞了黄河鲤鱼和光州贡面。所以他从此每天要吃这两样。再说他深信武则天的眼光,这个面是天底下最好吃的。

江淮传统美食:光州魁面

潢川贡面

——河南老字号产品。

河南烩面名气很大,提到河南面食,几乎没有不知道烩面的。其实是贡面最有名,烩面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兴盛的。前面的历史情况表明,光州贡面从唐朝武则天开始,直到袁世凯,没出现衰败现象,一直是贡品级食物。历史上的《光州志》、《潢川县志》均有记载,“风销华夏”,味美价廉,百姓日常食物。

2013年列为地理标志产品,2015年成为河南老字号产品。至今在信阳农村,还是家家必备,用于老人妇女儿童滋补,招待客人首选主食。

——潢川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

潢川紧靠淮河南岸,属于南方温湿气候最北边,没有南方的湿热,也没有北方的干冷,四季分明,空气有湿度,很适宜挂面的制作。从表象看,就是普通面粉,和成面团,再盘成面条,拉成细面,挂架子上晾干,然后收起来截段扎把。

江淮传统美食:光州魁面

看着比较简单吧?其实不是这样。可以用自己和面做面食的经验体会下,普通面团拉成那么几米长的细丝,再晾干,再煮熟,都能不碎不断。没有专门的知识技术,很不容易做到。要不当初武则天要吃,搞得光州地方官很紧张,生怕出事交不了差。不是怕别的,唯一担心碎了断了,或者煮成一锅面糊,那就是掉头的大祸。

说到地理气候条件,就是因为是面食制作,全手工,没有机器电脑,也没有任何添加剂。面团盘成条,再把条拉成丝,气候的湿度和温度绝对重要,过干过高温,还没拉出来就僵了;过湿过低温,到时干不了,不是懈就是霉,都成不了。

——空心贡面的制作技术。

CCTV2的《消费主张》栏目,在2019年10月8日的国庆主题系列里,播出了“同吃庆生面,共祝祖国好”节目,潢川贡面第六代传人刘来旺制作,完整展示了空心挂面工艺过程。因为家庭不好制作,这里就只概括介绍主要做法:

江淮传统美食:光州魁面

电脑截图,凑合着看

⒈和面。面粉和食盐、水,和成面团,揉透,需要一个小时。

⒉饧面。面和好了,放案板上盖住湿布,饧一晚上。

⒊搓条。饧好的面,先切条再搓成3厘米粗的条,盘放到面盆里,加入植物油。

⒋盘条。把面条盘放两根挂面细木签上。

⒌上架。把盘满面条的木签,一头插到架子上方。

⒍拉面。拉住下面的挂面木签,拉到架子底部,把挂面签插进架子底处的孔里,定型。

⒎晾干。拉完定型后,待自然晾干。

⒏包装。收回的挂面,切段包装。

江淮传统美食:光州魁面

——贡面的吃法。

信阳当地传统吃法,按照好吃先后,最美味的是鸡汤挂面。跟面条的煮法不一样,在炖好的老母鸡汤里直接下挂面。因为挂面空心,下到鸡汤里,不需要汤烧开再煮会,汤再开就关火,挂面就煮好了。

排第二位的煮法是荷包蛋。水烧开,关到最小火,打入鸡蛋,待到蛋清发白,再把火开到正常,水开了撇去浮沫,下入挂面和青菜,水再开就关火盛碗。

排在第三位的煮法是清汤面。水开下面和青菜,再开关火。

因为挂面自带盐分,煮挂面不需要再行加盐。也因为这个特点,挂面没有做成甜食的。当地有配套甜食,甜酒汤圆,甜酒荷包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