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秋燥」煮一碗清火潤肺的小吊梨湯

還記得前年去北京旅遊, 一個晚上,準備水立方附近的一個商業體裡吃飯。搜到一家北京菜特別出名,興沖沖趕過去,結果發現門口已經排滿了人,前面還有一百多位,這生意可真夠好的!

雖然最後沒吃成飯,可是這家店門口用銅壺裝著按杯賣的小吊梨湯,卻給我留下來深刻的印象。酸甜略稠,生津潤喉,非常好喝。

據說早年間小吊梨湯是跟豆汁齊名的一道老北京秋冬季熱飲,因為常用銅質提吊盛梨湯,一吊為一壺,因此這種梨湯就被稱為“小吊梨湯”了。

「去秋燥」煮一碗清火潤肺的小吊梨湯

武漢的這個秋天,特別特別乾燥,在過去的三十天裡,只下了三天小雨️。小區裡的植物都怏怏的低下頭,人就別說多難受了。在長江邊,這樣的天氣,還是很少見的。

秋冬吃梨,最應景。梨能清熱降火,做熟了,可以生津止咳化痰、清肺止咳,最能化解秋燥。

來複刻這碗小吊梨湯吧,給我們的喉嚨帶來些不一樣的滋潤。

原料:

  • 梨一至兩個,約750克
  • 水約1500克
  • 銀耳一朵
  • 話梅4粒
  • 冰糖少許,枸杞一小把

做法:

  • 銀耳去蒂,溫水泡發待用
「去秋燥」煮一碗清火潤肺的小吊梨湯

  • 梨削皮,切小塊,梨皮不要丟
「去秋燥」煮一碗清火潤肺的小吊梨湯

  • 水燒開,把銀耳放入容器,開水倒入,先把泡好的銀耳用開水浸泡10分鐘,這樣待會銀耳更容易軟糯,湯更容易粘稠。
「去秋燥」煮一碗清火潤肺的小吊梨湯

  • 十分鐘後,倒入梨皮,梨塊,話梅和冰糖。
  • 大火煮半小時,轉小火,這時放入枸杞,接著煮10分鐘。
「去秋燥」煮一碗清火潤肺的小吊梨湯

  • 這是湯色漸漸變深,嚐嚐湯汁略稠,就可以倒出飲用了。
「去秋燥」煮一碗清火潤肺的小吊梨湯

小貼士:

  • 梨和水的比例約佔1:2
  • 話梅是點睛之筆,不可少。要選原味的話梅,可以根據自己嗜酸的程度增減話梅的個數。沒有話梅的小吊梨湯就失去甜而不膩的靈魂,和銀耳燉梨沒啥區別。
  • 不是銀耳湯的黏稠程度,比一般的甜水稠,但沒有銀耳湯稠,居中。
  • 做這份小吊梨湯時,其實想起很多事。

    我母親一直有高血壓,十幾年前,家裡親戚吵架,我媽去勸架。結果人家吵得正歡,她急得高血壓發作,一頭倒地,叫來急救車送醫院才搶救回來,幸好沒有留下後遺症。

    我當時才剛剛工作,接到消息,急忙趕去醫院,嚇得全身冷汗。

    那段時間,我天天在醫院陪護,醫生說多吃水果,我就每天削兩個大蘋果,再切塊給她吃。也是那時,不知怎麼就練出來這完整削皮的手藝,連我媽也笑著說,在傢什麼都不做的人,削皮還削的不錯啊。

    這幾年,孩子大一些了,每年我都帶著媽媽和孩子一起出門旅遊,我爸不愛去人多的地方,就和我老公在家留守️。

    趁還有時間,趁父母都在,趁孩子還未成年,能盡孝,能陪伴,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