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未改市場基本面,春季躁動有望持續

股票

A股:春節後開市首日市場受到短期疫情衝擊劇烈下挫,但疫情影響主要還是偏短期,並未改變基本面,因此在資產配置上,邏輯不會有大的變化。一方面,仍然堅持價值邏輯,甄選低估值的優質資產;另一方面,在以價值型標的為核心配置的同時,在組合中加入處於行業上升階段的新興行業和板塊。維持攻守兼備的核心衛星配置。

港股:長期而言,站在價值投資角度,內地春節期間港股已有較大幅度的調整,恐慌性的情緒已得到一定程度釋放。在疫情不改變經濟中長期預期的情況下,港股的短暫調整或提供更具安全邊際的投資機會。目前港股估值處在歷史低位,投資者可增加配置。

美股:美股主要指數均處在歷史高位,相比較而言,目前估值比較高,有較高的風險。在估值較高的情況下,業績或將會成為支撐未來股價上漲最關鍵也是最敏感的因素。因此,建議投資者密切關注後續上市公司的業績披露情況。在配置比例上,建議保持審慎,以較低倉位配置美股資產。

債券

利率債:一旦基本面數據確定惡化,央行繼續調整OMO利率可能性加大,那麼長端利率在方向上應該會向2016年的低點靠攏。

信用債:中低等級預計會受到風險偏好影響,利差可能放大;高等級可能體現高貝塔特徵,表現相對較強。

可轉債:短期調整到位後會以震盪為主,二月份市場震盪幅度會跟隨疫情的變化,左側交易機會還需等待。

其他

貨幣:12月下旬以來資金面寬鬆,其中受專項債發行、年初繳稅繳準、春節前資金需求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疫情下資金面有望繼續寬鬆。

黃金:短期黃金走勢走強的原因在於疫情以及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在主要大類資產趨勢未明的情況下,在資產組合中加入適當比例黃金,有助於減小組合波動,提升風險收益比。


疫情未改市場基本面,春季躁動有望持續

一、宏觀&市場晴雨表

國內政策:2月1日,央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五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重點是加大貨幣信貸支持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強化對重點醫用物品和生活物資生產企業的金融支持,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正常的金融服務需求,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維護經濟穩定發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持。

國務院辦公廳1月26日發佈關於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的通知,決定將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至2月2日,2月3日起正常上班。交易所等機構同樣延長休市至2月2日。此外,浙江、上海、江蘇、廣東、湖北、安徽、福建、重慶、內蒙古、河南等省市明確要求省內企業復工時間不得早於2月9日24時。

宏觀數據:1月製造業PMI為50%,較前值回落0.2個百分點,位於臨界點。其中生產指數擴張放緩,較上月回落1.9個百分點至51.3%;新訂單指數回升0.2個百分點至51.4%;原材料庫存指數回落0.1個百分點至47.1%;從業人員指數回升0.2個百分點至47.5%;供貨商配送時間指數回落0.2個百分點至49.9%。

貨幣市場:

為維護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貨幣市場平穩運行,2月3日將開展1.2萬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確保流動性充足供應,銀行體系整體流動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億元。

週一,央行調降逆回購利率,7天期(9000億)和14天期(3000億)逆回購中標利率分別為2.40%、2.55%,上次分別為2.50%、2.65%。

市場情緒:春節期間,全球主要股市全線下跌。春節期間(1月24日-1月31日,下同)全球股市普遍下跌。美股納斯達克指數、標普500、道瓊斯工業指數分別下跌2.68%、3.01%、3.1%。亞洲股市方面,孟買30和日經225分別下跌1.6%、2.48%。香港股市受疫情衝擊最為明顯,恆生指數大幅下行5.72%。

春節期間,全球主要國家債券收益率均回落。春節期間,受中國疫情影響,市場避險情緒升溫,全球主要國家債市紛紛走強。具體來看,10Y美債收益率大幅下行19BP至1.51%,創2019年9月中旬以來新低。期限利差大幅收窄,10Y-3M利差於1月31日再度出現倒掛。

春節期間,黃金價格小幅上漲0.61%,原油、銅、鋁價格均出現大幅下跌,原油價格大幅下降3.95%,LME銅價格大幅下跌6.11%至5560.5美元/噸。

海外市場:1月30日凌晨3點,美聯儲宣佈維持聯邦基金利率區間在1.5%-1.75%不變,上調超額準備金利率(IOER)5BP至1.6%,上調隔夜回購利率5BP至1.5%,維持貼現利率2.25%不變。

海外市場:1月31日,歐盟正式批准了英國脫歐。根據英國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在布魯塞爾當地時間1月31日24:00,即北京時間2月1日早上7點,英國將正式脫離歐盟,成為歷史上首個退出歐盟的國家。在英國正式退出歐盟後,會立即開始為期11個月的過渡期,至今年12月31號結束。在此期間,英歐雙方將圍繞未來關係展開談判,其中達成自貿協議是重中之重。

二、大類資產投資策略與市場展望

股票

A股:宏觀方面, 新冠疫情仍處在快速擴散期,預計將對一季度經濟增長帶來壓力,同時也為A股帶來向下調整的壓力。但整體來看,疫情並未改變A股的基本面和長期投資邏輯,短期調整之後或迎來更多價值機會

政策方面,央行宣佈2月3日通過逆回購操作向市場注入1.2萬億流動性,此舉將大大緩解節後的流動性壓力。面對疫情壓力,更多政策對沖舉措將有望出臺和落實。預計央行後期將可能繼續提供充足的流動性,加大逆週期調控力度保持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維護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

這些舉措將為受到影響的企業帶來流動性支持,並逐漸維穩A股市場。

一季度市場或受到短期疫情衝擊,但疫情影響主要還是偏短期,並未改變基本面,因此在資產配置上,邏輯不會有大的變化。一方面,仍然堅持價值邏輯,甄選低估值的優質資產;另一方面,在以價值型標的為核心配置的同時,在組合中加入處於行業上升階段的新興行業和板塊。維持攻守兼備的核心衛星配置。

港股:港股市場中,內地上市企業佔比較高,因此此次疫情在影響內地市場的同時,也會較大程度響港股。

短期而言,投資者可在一季度儘量避開交通運輸、娛樂、餐飲、旅遊、住宿等受到衝擊較為集中的行業和板塊。

長期而言,站在價值投資角度,內地春節期間港股已有較大幅度的調整,恐慌性的情緒已得到一定程度釋放。在疫情不改變經濟中長期預期的情況下,港股的短暫調整或提供更具安全邊際的投資機會。目前港股估值處在歷史低位,投資者可適當配置。

美股:美股主要指數均處在歷史高位,相比較而言,目前估值比較高,有較高的風險。在估值較高的情況下,業績或將會成為支撐未來股價上漲最關鍵也是最敏感的因素。因此,建議投資者密切關注後續上市公司的業績披露情況。在配置比例上,建議保持審慎,以較低倉位配置美股資產。

基金選擇維度:①延續“低估值藍籌+科技龍頭股”的雙主線策略,以低估值、現金流充沛的藍籌龍頭企業為盾,科技龍頭、高成長為矛,做到攻守有度,目的在獲取中長期的超額收益;

②經濟溫和下行背景下,逆週期調控或將繼續發力,受此影響,基建、機械、水泥板塊或將存在機會,另外金融地產有估值低、收益穩定的特點,繼續看好金融地產行情;同時,自主可控與國產替代趨勢為優質科技類企業創造了廣闊空間,科技板塊或將帶來更多阿爾法機會;

③組合管理方面,會更注重資產配置的均衡,精選基金組合中將融合更多的風格和策略,並有意識的提高了科技股的配比,在基金經理的選擇上,將持續關注基金經理的個股研究深度、持續跟蹤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

債券

利率債:從“非典”期間的經濟走勢來看,疫情對經濟短期影響較大:從收入法上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中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受影響較大,本次疫情的影響大抵相似;從支出法上看,“非典”期間社零受影響較大,投資和進出口受影響較小,這和當時的經濟結構和中美關係均有關係,本次疫情除了對消費,對投資和進出口可能均有一定影響,四季度以來地產投資增速持續下滑,各地開工延期、人員流動減少之後也將對地產施工和基建施工進度產生負面影響,進出口方面,2009年H1N1和2016年巴西寨卡病毒被列入PHEIC後半年內出口增速均維持負增長。

但是,本次疫情和“非典”期間的經濟走勢和結構也有較大不同,在經濟基本面變動的背後,疫情期間的流動性環境是利率的關鍵。週一央行在公開市場投放1.2億流動性的同時調降逆回購利率,7天期(9000億)和14天期(3000億)逆回購中標利率分別下調10bp,可以看出,央行呵護市場流動性的意願相對較強,由於疫情影響,流動性投放較為充足,資金面也相對平穩,也為利率下行提供了基礎。

綜合來看,如果疫情持續,未來央行量價工具配合使用的概率依然較高。從政策重心看,控疫情和穩經濟成為新的政策重心。

一旦基本面數據確定惡化,央行繼續調整OMO利率可能性加大,那麼長端利率在方向上應該會向2016年的低點靠攏。

信用債:在攤餘成本法債基等配置力量、資金面以及疫情的推動下,利率債收益率持續走低,信用債市場同樣活躍。在疫情衝擊下,信用債可能延續之前的分化,但是也要警惕部分行業的違約風險。

此次疫情對服務業的衝擊嚴重,首當其衝的就是交通運輸、休閒服務、商業貿易、傳媒與房地產行業;另外,復工時間的全面推遲也將衝擊一定程度蔓延到製造業。信用債存量的行業分佈、到期情況以及進一步的評級分佈看,信用債市場整體受疫情衝擊程度有限,但仍需保持謹慎。受疫情衝擊嚴重的行業中,交通運輸、休閒服務、商業貿易的佔比和到期規模較大,其中交通運輸行業整體資質最高,而房地產、商業貿易行業仍有相當存量的中低評級個券,在疫情風險下存在一定的暴露風險。

對於信用債來說,中低等級預計會受到風險偏好影響,利差可能放大;高等級可能體現高貝塔特徵,表現相對較強。

可轉債:短期而言,短債回調不可避免,由於前期漲幅,本次轉債回調幅度可能大於權益。一方面是轉債通常反應滯後於權益市場,而節前權益市場已經出現了一波調整;另一方面,12月-1月份大量資金參與轉債打新,部分新增資金的風險偏好較低,面對當前形勢或選擇減倉。對於轉債資產,短期調整到位後會以震盪為主,二月份市場震盪幅度會跟隨疫情的變化,左側交易機會還需等待。

基金選擇維度:①立足當前時點主要關注偏好信用配置策略的產品,精選行業輪動能力和挖掘個券阿爾法能力強的基金經理;

②個體信用資質分化的背景下,重點關注具有優秀債券團隊以及較強投研實力的基金公司,特別關注信用評級、防範信用風險的能力;

③適當關注交易能力強的基金經理,其對券種、久期和槓桿的主動管理有望帶來超越基準的收益。

三、基金市場回顧

疫情未改市場基本面,春季躁動有望持續

疫情未改市場基本面,春季躁動有望持續

疫情未改市場基本面,春季躁動有望持續

四、基金經理變更一覽

上週共有53只基金的40位基金經理發生變動(過濾B/C份額),24位新增任職,16位離職。離職的基金經理中有1位因基金轉型或清算離職,有5位因個人原因離職,其他10位因工作安排或內部調整離職。上週沒有明星基金經理離職。

風險提示: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關於投資的相關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