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書籍,做為普通大眾到底值不值得讀?

如果不是黑天鵝的出現,你是不是覺得天下的天鵝都是白色的

社會心理學書籍,做為普通大眾到底值不值得讀?

黑天鵝

前兩天有位粉絲在悟空問答上邀請我回答一個問題,題目是:看社會心理學有用嗎?其中有兩個回答,<strong>一個是說這本書研究的問題太大,不適合個人看;

<strong>另一個則說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很簡單不必要去讀。

剛好最近在讀戴維邁爾斯的著作《社會心理學》,面對這樣的問題,還是有一些發言權的。首先我們來了解下這本書,主要是作為中國人對心理學接觸不多,更別說社會心理學這一分支了。

之所以拿上面的這兩個問題來作答,是因為他們具有代表性,也就是代表社會上的兩類對社會心理學產生偏見的多數人,從而來闡述我的觀點。

戴維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這本書被美國700多所大學或學院的心理系所採用,是這一領域的主導教材,已經成為評價其他教材的標準。

這本書將基礎研究與實踐應用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以富有邏輯性的組織結構引領學生了解人們是如何思索、影響他人並與他人建立聯繫的。是人們瞭解自身、瞭解社會、瞭解自己與社會之間關係的最佳的指導性書籍。

社會心理學書籍,做為普通大眾到底值不值得讀?

部分目錄

社會心理學書籍,做為普通大眾到底值不值得讀?

部分目錄

望文生義,說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太大,不適合個人?

之所以挑這個問題,是因為這類人壓根就沒看過此類書籍,於是只有望文生義,看見前面加兩個社會二字,就覺得研究的課題太大,作為普通人根本沒必要看,他們的理由就是不能為生活提供指導。

我建議此類朋友看下上面兩張圖片,是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從目錄可以看出,從社會中的自我開始,分析影響自我判斷的因素,自我概念,基因、文化等群體對給人的影響,書中80%以上的人都是圍繞著我們個體所展開的,為我們日常行為提供了積極的指導意義。

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社會心理學以海量的實例及實驗室實驗結果,淺顯易懂地讓大家如何站在客觀的角度來處理問題,少帶情緒,多一些方法,瞅準病根對症下藥。

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問題很淺顯,沒必要讀這方面的書。

這也代表著一類人,這個問題在書中作者也提到過,只不過是用比較自謙詼諧的語言一筆帶過。其實如果真正把這本書看進去,你會發現你所知道的一些知識和道理,只不過是社會心理學研究中的冰山一角中的一小角而已,並且只是知道,並沒有像書中那樣,給出了科學合理的解釋與答案。

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難題,當試圖舒服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絞盡腦汁說了一大堆,當事人還是像一團漿糊,怎麼都跟他說不明白,最後我們通常會來一句“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因為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一樣、社會角色也不同、價值觀也有很大差異,我們很容易忽略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從而找不到問題的根本所在,這一點解決不了,以後都是白談。

就像你騎著自行車,每天出門都爆胎,如果你只盯著車和輪胎的質量,那麼到老你也不會解決問題,因為你壓根發現不來問題的所在--門口地上有幾個釘子。

我們生活在這個越來越紛雜的社會,一定要儘量避免用太多的情緒去處理,而是要弄清問題背後的規律,因為表象是多變的、無從下手的、易變的,而規律是不變的、恆定的,這樣我們才能越來越輕鬆,越過越舒心。

--結束語--

天即道,道法自然,透過現象看本質。

關注我,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