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這個縣的名片是豆腐,這是為什麼呢?

中國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

走在四川劍閣縣劍門關鎮古樸的街道上,隨便走進一家館子,菜單上全是豆腐菜品,幾十到一二百個菜品看得人眼花繚亂,沒飽口福先飽眼福。先看看星級酒家的大廚是怎麼做豆腐宴的,暖暖你的胃。

“豆腐開會”,全是豆腐菜品

四川這個縣的名片是豆腐,這是為什麼呢?

孔明豆腐

四川這個縣的名片是豆腐,這是為什麼呢?

錦囊豆腐

四川這個縣的名片是豆腐,這是為什麼呢?

孔雀豆腐

四川這個縣的名片是豆腐,這是為什麼呢?

南瓜豆腐

四川這個縣的名片是豆腐,這是為什麼呢?

崩山豆腐

四川這個縣的名片是豆腐,這是為什麼呢?

八卦豆腐

四川這個縣的名片是豆腐,這是為什麼呢?

豆腐當列中國的第五大發明。豆腐之法始於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淮南王劉安不思政事,只想研究長生不老之術。有一次,他把黃豆磨成豆漿,摻入鹽滷煉丹,靈丹沒煉成,反而加工出一塊可口的豆腐,豆腐的製作法就此產生了。一方水土,不一樣的豆腐,劍門關豆腐也稱劍門豆腐,該豆腐以劍門山區礫岩油砂石土出產的本地黃豆為原料,使用來自劍門七十二峰的劍泉水,經浸豆、磨漿、濾渣、煮漿、點漿、脫水等工序製成。劍門豆腐特點是雪白、細嫩、韌性、清香,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劍閣縣有《地理標準產品——劍門關豆腐》、《劍門關豆腐店等級劃分與評定》兩個地方標準,可見其嚴格。用劍泉水,用膽巴(一種滷水)或酸水點豆腐,不用石膏等添加劑是劍門豆腐的製作特點。

走在劍門關鎮,到處是豆腐宴的食府

四川這個縣的名片是豆腐,這是為什麼呢?

四川這個縣的名片是豆腐,這是為什麼呢?

多人就餐的話可以點上一桌豆腐宴,如果形單影隻,就找個蒼蠅館子(四川話,小館子)一次品嚐一兩種,也是巴適滴。(四川話,舒適、舒服)在劍門鎮隨便一家不大的店也有三、四十個豆腐菜品。為了保護豆腐品牌,還要遵守自律公約。

四川這個縣的名片是豆腐,這是為什麼呢?

四川這個縣的名片是豆腐,這是為什麼呢?

梳理一下我在小館子吃過的豆腐。豆腐的前身是豆花,也叫豆腐腦。北方用鹽滷南方用石膏點制豆花,也有的用其他比如酸水等點制,再經過壓榨脫水就成了豆腐。

豆花 可以作小吃,可以作早點

四川這個縣的名片是豆腐,這是為什麼呢?

豆花泡饃

四川這個縣的名片是豆腐,這是為什麼呢?

豆花面

四川這個縣的名片是豆腐,這是為什麼呢?

菜豆腐 (用酸水點制豆花)

四川這個縣的名片是豆腐,這是為什麼呢?

豆花肥腸、熊掌豆腐(豆腐切成片狀後過油,起名熊掌)

四川這個縣的名片是豆腐,這是為什麼呢?

張飛豆腐 (張飛在劍閣做過地方官,當地特產張飛牛肉。豆腐菜中加入了張飛牛肉丁)

四川這個縣的名片是豆腐,這是為什麼呢?

麻婆豆腐

四川這個縣的名片是豆腐,這是為什麼呢?

西壩豆腐

四川這個縣的名片是豆腐,這是為什麼呢?

豆腐魚 魚用山泉冷水魚。魚是冷血動物,在山泉冷水中生長緩慢,肉質口味更佳。

四川這個縣的名片是豆腐,這是為什麼呢?

砂鍋老豆腐

四川這個縣的名片是豆腐,這是為什麼呢?

說到劍門豆腐,還不得不提及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姜維。相傳劍門豆腐始於三國時期。蜀漢大將軍姜維在漢中被魏將鍾會、鄧艾打敗,退守到險隘劍門關。當時姜維營中兵疲不能戰,馬乏不能騎,眼看蜀北屏障劍門危在旦夕。劍門一地方官忙向姜維獻計:閉關三日不戰,號今百姓家家磨豆漿,以豆腐犒賞士兵,以豆渣喂戰馬,待兵馬體力恢復再戰。此計確實很靈,士兵和戰馬體力迅速得到恢復。三日之後,姜維僅引五千兵將殺出關去,大敗鍾會,使魏兵倒退數十里下寨,解了劍門危急。這就是街面上有姜維豆腐招牌的原因。劍門豆腐常打三國牌。

如今,劍門豆腐成為劍閣縣的名片,縣委縣政府都出來做宣傳了。

四川這個縣的名片是豆腐,這是為什麼呢?

當然,公交司機也是美女啦。四川出美女人盡皆知。武則天都知道她是女皇,但如果不是天生麗質,也不會被選進皇宮。武則天是四川廣元人(劍閣縣隸屬廣元)。廣元有紀念她的寺院皇覺寺。

四川這個縣的名片是豆腐,這是為什麼呢?

有道是,“不吃劍門豆腐,枉遊天下雄關”。吃過了劍門豆腐,下一篇帶你遊天下雄關——劍門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