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不及希臘體力不如高盧的羅馬人,為何能夠建立龐大的羅馬帝國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為何羅馬帝國如此強大且經久不衰。

回顧歷史,比智商他們遠不及愛琴海附近的希臘人,比體力也和高盧人差了一個級別,然而正是這群名不見經傳的羅馬人在長達幾個世紀裡,建立起了龐大的羅馬帝國。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到底是什麼因素成就了羅馬帝國的建成。

一、完美的理想主義者君主

羅馬帝國的建立並非一人所為,但不可否認,安敦尼是其中的最大工程。但這位羅馬皇帝行事並不魯莽,他是否尊重智囊團,無論出臺法例還是國民政策,都會聽取內閣盟友的意見。這可不是因為這位皇帝昏庸無能,恰恰相反。

智不及希臘體力不如高盧的羅馬人,為何能夠建立龐大的羅馬帝國

這樣做不僅體現出自己的寬容大度,還能為自己籠絡人心。作為當時“超級大國”的皇帝,他深知獨斷獨行會為國家帶來什麼後果,也許是性格使然,安敦尼對將自己的想法確立為一項政策這件事樂此不疲。

和其它歷史上的大腹便便的君主不同,根據史書記載,安敦尼這位皇帝放在任何一個帝國都是不可多得的高富帥。1.9米的身高,幾十年如一日的運動讓他雖然上了年紀,依然有著令人豔羨的身材。這位身形修長的皇帝喜歡在外套裡面加上一件緊身衣。

作為皇帝,他擁有完美成熟男人所具備的所有元素,穩重、大方、開朗且有著一副極具磁性的嗓音。每次演講時,他都能成為全場最靚的仔。

和其他皇帝不同,他擅長的不是激情澎湃的鼓動,而是深入淺出地分析問題,以理服人,讓演講內容更加深入人心。放在如今的時代,這位君主不當皇帝,絕對是一個出色的銷售或是辯論家。

安敦尼非常重視教育,因為他自己就是一個很有教養的人,在面對後來的繼承人阿尼爾厄斯和路奇烏斯時,他也盡心盡力地為他們尋找各種培養機會。於是找來了一位迦太基人,這位老師正是第一位君主哈德良曾推薦過的學者弗龍託。

正是種種特質,決定了安敦尼身上一直擁有這春風和煦的領導能力,面對外患和內憂時,他會大多會尋求其中的平衡關係,將問題分化,很少出現節外生枝的情況,難能可貴的是,這位羅馬帝國的君主是一位實幹家,沒有過度的虛榮的情節。

智不及希臘體力不如高盧的羅馬人,為何能夠建立龐大的羅馬帝國

在後人看來,他是一位不擇不扣的保守主義者。或許這個詞在如今看起來略有貶義,但放在當時,保守主義者意味著體面、傳統、用中國人的話來說就是中庸治國的理念。

二、強大的軍事防禦體系

很多時候,後人看待歷史更願意用因果聯繫其中,但真正處於當時的情況,其立場和看法卻大不相同。正如當年猶太人的暴亂,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當時的皇帝哈德良不再執行割禮法。於是在公元134年,耶路撒冷徹底淪陷,隨著而來的還有對猶太人尤其是宗教教徒進行大流散的政策。

到安敦尼繼位之後,割禮法已經明令禁止,可安敦尼卻沒有解除其他禁令,如有臺教徒不得居住在耶路撒冷等條例。經歷了大流散的猶太人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歷史中,被這一法令深深影響。

作為強大的羅馬帝國的一國之君,其最為

主要的職責就是保護國家領土安全,尤其是羅馬帝國的邊境地區更是如此。身為第一代君主的哈德良多次趕往前線,檢查並重新擬定羅馬帝國的防線,到了安敦尼時期,更將帝國的防線提升了一個級別。並在帝國防線後端再次建起一條安敦尼防線的防禦體系。

智不及希臘體力不如高盧的羅馬人,為何能夠建立龐大的羅馬帝國

這套防禦體系就是一座長城,延綿不絕60公里的長城,與軍事瞭望塔形成呼應。公元142年前後,當地民眾出現大規模暴亂,

正是這座瞭望套和前哨站,幫助被困的3個軍團脫離險境。

這道堅不可摧的防線,其建立的初衷,就非常具有傳承性。很多君主在上任之後,會立即建立各種建築以自己命名,為此穩固自己的地位並試圖取代前人的功名。而安敦尼這道防線卻大不相同,它只是單純地為了加固防禦體系,絲毫沒有代替哈德良功績的意思。

在這道羅馬帝國內的防線內,格拉斯哥、愛丁堡等都被納入其中,久而久之難免逃不開被同化命運。值得注意的是,強大的羅馬帝國卻看不上這些小小的國家,直至今日,這些國家依然保存著他們自己的文明的同時,同樣繼承了羅馬帝國時期遺留下來的文明。

從史書資料記載中顯示,這位安敦尼皇帝常年在羅馬帝國各個防線駐紮的戰地記錄。早在幾千年前,羅馬帝國的統治者深知軍事力量對於國家安全的重要性。無論是哈德良還是安敦尼,他們都不遺餘力地加強自己的帝國防線。羅馬帝國之所以如此龐大,

穩固的軍事防線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三、災後重建的恢復能力

當然,在羅馬帝國統治期間,也不乏一些小國負隅頑抗,帕提亞國王正是其中之一。這位皇帝原本不想如此激進,怎奈國內輿論壓力巨大,不得而為之。但在兵強馬壯的羅馬帝國面前,帕提亞國王瞬間就沒了脾氣,甚至安敦尼只需要一份簡單的書信溝通,就將兩國的衝突化為玉帛。

智不及希臘體力不如高盧的羅馬人,為何能夠建立龐大的羅馬帝國

這位羅馬帝國的君主,不僅擁有極高的品德,還備受內閣大臣們的尊重。他的影響力裡,甚至跨越了裡海地區。當時不少裡海地區的部落首領受邀訪問羅馬帝國,不僅誠意滿滿,還承諾願意歸順其中,可想而知,這樣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是何等的強大。

即使在在天災人禍面前,羅馬帝國依然呈現出來極強的恢復能力。在安敦尼時代的二十多年裡,一把危及整個羅馬城的大火幾乎將整個城市毀於一旦。

這場大火讓三百多戶人變成了流浪漢;此外在安條克地區,還出現了火災和地震的雙重威脅,當時的或在對整座城市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最為嚴重的當屬迦太基市,由於連續不斷的地震和火災,讓這座城市的人口迅速下降,幾乎成為一座死城。

另外,洪水也層肆虐或過這個國家,臺伯河就曾發生過非常嚴重的洪澇災害,

隨之而來的瘟疫更是讓整個地區苦不堪言。

作為一個強大的帝國王朝,其偉大之處正體現在在災害面前的恢復能力。羅馬帝國的皇帝提比略所創立的災後重建方式主要以三個階段實施。

智不及希臘體力不如高盧的羅馬人,為何能夠建立龐大的羅馬帝國

第一,從羅馬皇帝的金庫中撥出部分款項,

分發給災民;第二,通過合理統籌,調度周邊的基地軍團和各類兵種,進行受災地區的重建工作,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的修復方面;第三,通過皇帝頒佈法例,受災地區在三至五年期間,免去當地的徵稅制度。

結語

當我們在回看歷史時,可以看見強大的帝國的發展規律大多相同,對軍事力量的重視,開明的君主以及對民間百姓的體恤,這和我國的康乾盛世的治國方針一樣。當人們在討論羅馬帝國的強盛時,我們不得不感慨,早在一千多年前,羅馬人就明白了治國平天下的謀略。

而這些不是一代君王可以完成的,羅馬帝國的強大在於世世代代的強國思維,造就了其對外敵,對內憂,對百姓等問題的多種解決方案。還是那句話,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而是靠著幾代羅馬人的智慧和奮鬥才能成就的。

參考文獻

《皇帝傳》

《法學階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