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羅馬帝國:朗代亞之圍


羅馬帝國:朗代亞之圍

羅馬帝國與帕提亞帝國爭奪霸權爆發過無數次戰爭,雙方為了爭奪亞美尼亞王國的控制權,先後軍事介入亞美尼亞王國。公元62年秋,羅馬軍團進攻重鎮提格蘭諾凱爾德,兩軍在朗代亞地區對峙,拉開了朗代亞之戰的序幕。

重鎮之爭

亞美尼亞王國夾在羅馬和帕提亞中間,位於亞洲與歐洲交界處的高加索地區,是雙方關注的重要地點,兵家必爭之地。公元58年,帕提亞騎兵攻佔了亞美尼亞王國,這是羅馬人無法容忍的,於是羅馬名將“科爾布羅”率領軍團進駐當地,曾擔任過日耳曼行省的指揮官,具有豐富的軍事作戰經驗。經過1年的戰事,羅馬軍團將帕提亞人趕出了亞美尼亞,重新奪回了亞美尼亞控制權,帕提亞帝國絕不會對此放任不管。

公元61年,帕提亞國王沃洛吉西斯親率一支龐大的軍隊前往征討亞美尼亞地區,羅馬人和帕提亞人的第二輪交鋒開始了。而羅馬帝國派遣了一位名叫“帕伊圖斯”的大臣前來支援,這位大臣毫無作戰經驗,並且心高氣傲,對戰場形勢全然不瞭解。剛剛抵達卡帕多西亞,就率領羅馬軍團(第四軍團“斯基提卡”和第十二軍團“弗爾米納塔”)前往攻打南部重鎮提格蘭諾凱爾德。

“帕伊圖斯”急於建功立業,只有2支羅馬軍團的兵力根本不足以對抗帕提亞主力。戰爭起初,羅馬軍團沿途攻克了不少據點,長驅直入敵方領土,但是羅馬軍團的後勤補給也在快速消耗,最後連帕提亞的主力影子都未見到,2支羅馬軍團就已經耗盡後勤,因為食物的匱乏而被迫撤回。

羅馬學者塔西佗:他貪圖過分的榮譽,又過度消耗掉虜獲的戰利品。因此當他在無法據守的廣闊領土上長途行軍的時候,他所虜獲的糧食全部毀掉了。

圍攻營地

帕提亞騎兵的誘敵深入戰術已經啟到了效果,羅馬軍團在廣闊無際的平原紮營,正是帕提亞人設置的陷阱。朗代亞地區是最適合騎兵突擊的作戰地形,再加上羅馬人已經行軍一整天,士兵們都疲憊不堪。帕提亞國王沃洛吉西斯親率主力部隊沿著羅馬人路線追蹤而至,圍攻羅馬軍團的營地。

首先,數千帕提亞騎兵襲擊了周圍的小營地,弓騎兵齊射出數千支箭矢,如同烏雲一般短暫遮住了陽光,箭矢穿透士兵的身軀,陷入鐵甲之中,受傷者血流不止。一部分箭矢穿透士兵的身軀和手臂,羅馬人死傷時發出痛苦的哀嚎,中箭而死的士兵橫屍遍野。另一部分箭矢深深地插入鐵甲和木牆上,“噠噠噠噠”發出猛烈的碰撞聲響。

隨後,具裝鐵甲騎兵衝鋒陷陣,攻入營地中廝殺,彎刀砍中羅馬士兵的肩旁,傷口處鮮血飛濺。一名羅馬士兵身中三處創傷,用大盾和長矛全力頂住營地大門,企圖抵擋帕提亞騎兵的攻勢。箭塔上的羅馬弓兵射出箭矢反擊,守軍雖然佔據防禦工事,但火力嚴重弱於帕提亞弓騎兵的射擊。

周圍的小營地在堅持了一會後,紛紛被帕提亞軍隊攻陷,斬殺數千羅馬士兵,只剩下一座大營地未攻陷,措手不及的羅馬人完全陷入了恐慌之中,大臣帕伊圖斯是一個無能的將帥,他看著戰場局勢不知所措。

但是羅馬人仍然佔據優勢,大營地不僅儲備著豐富的食物,並且擁有堅固的防禦工事,缺少重裝步兵的帕提亞人,無力攻陷這座大營地。

攻心戰術

帕提亞人同樣處於不利的境地,缺乏重裝步兵和缺乏攻城器械的帕提亞帝國,幾乎沒有能力攻陷這座大營地。同時,羅馬人的大營地擁有數量眾多且堅固的箭塔,能夠有效反擊帕提亞弓騎兵的射擊,雙方相持時間越久,羅馬人就能夠依靠營地優勢擊潰帕提亞騎兵。並且,羅馬名將科爾布羅的援軍正在支援的路上。

小營地僥倖逃脫的羅馬士兵撤回了大營地,恐慌情緒在羅馬軍團中四處傳播,數萬帕提亞弓騎兵圍繞著羅馬軍營在極近距離射擊箭矢,一輪又一輪的箭矢落入軍營裡,穿透士兵的頭盔和腳部,死傷者躺在血泊中,木牆和營地上插滿了數千支箭矢,軍旗被弓箭射出漏洞,如同一塊破布。

箭塔上的羅馬弓兵火力反擊,散射出一條長線般的箭矢,一部分箭矢穿透戰馬血肉,帕提亞騎兵重重摔在草原地上,另一部分箭矢穿透弓騎兵身軀將其殺死。雙方鋪天蓋地的箭雨互相射擊,黑壓壓的箭矢劃破天際。帕提亞國王沃洛吉西斯將羅馬人的屍體堆積成山,擺放在大軍營面前,試圖加劇對方的恐慌情緒,羅馬士兵不堪忍受糟糕的處境。

包圍戰持續了數小時,羅馬軍團從上到下全都繃緊了神經,無法理智思考應對策略,大臣帕伊圖斯十分焦慮。雖然大營地的儲備糧草充足,羅馬人完全有能力長時間堅守下去,並且援軍已經在半路上。但是他已經被恐慌驚嚇過度,陷入了絕望的不利局面。

經過短暫的思想鬥爭,心理防線崩潰的羅馬指揮官“帕伊圖斯”,做出了投降的決定。雙方簽署了合約,內容:“羅馬人必須撤出亞美尼亞王國,帕提亞騎兵解除包圍,將糧食和要塞都轉交給帕提亞人”。這份恥辱的協議,幾乎讓羅馬名將“科爾布羅”一年的戰事毀於一旦,努力付諸流水,“朗代亞之圍”終結了羅馬人控制亞美尼亞超過半個世紀的有利局面。

戰爭結果:朗代亞之圍,結束了羅馬和帕提亞之間的戰事(公元58-公元63年),堪稱戰役中的決定性包圍戰。帕提亞帝國奪取了亞美尼亞王國的控制權,羅馬軍團撤出了控制半個世紀的有利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