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名將出劍


羅馬帝國:名將出劍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土崩瓦解,汪達爾人佔領了北非,哥特人進入了西班牙,僱傭軍領袖“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末代皇帝,代表著古代歐洲的終結。但是東羅馬帝國仍然屹立不倒,最為著名的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決定從野蠻人手中奪回原有的西羅馬領土.......

尼卡暴動

隨著步兵方陣的全面衰退,東羅馬開始發展精銳重騎兵來彌補戰鬥力不足,在正規騎兵方面有很大的提升。最厲害的帝國騎兵是一種兩重功效的重騎兵,既可以用長槍衝鋒陷陣,又可以開弓射擊箭矢,具備弓騎兵的作戰能力,這是羅馬人從老對手匈人那學會的戰術體系。重騎兵身披鎖甲,頭帶鐵質盔,部分戰馬還披戴鐵甲,主武器是長矛和利劍,副武器是複合弓,既有遠距離攻擊能力,又有較強的肉搏能力。

羅馬主帥“貝利撒留”在與薩珊戰爭中表現優異,受到羅馬皇帝的青睞。另外,大將軍貝利撒留曾參與鎮壓“尼卡暴動”,令叛亂者血流成河。

尼卡暴動:反對派在街道上齊聲高呼“尼卡”!(希臘語“勝利”之意),並從刑場強行帶走了兩名囚犯。隨後,示威者衝擊皇宮表達不滿,保護皇宮的羅馬衛隊與反對派爆發激烈衝突,用劍刃砍傷多人,示威者血流不止。雙方衝突進一步升級,狂怒的反對派在城內四處放火,焚燬了元老院,四分之一城區在大火中付之一炬。

數萬反對派在首都暴動,把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嚇壞了,準備收拾財富跑路,羅馬皇后“狄奧多拉見”氣得大怒,說道:“如果只有在逃跑中才能尋求安全、而沒有其他辦法的話,我不選擇逃跑的道路。頭戴皇冠的人不應該在失敗時苟且偷生。我不再被尊為皇后的那一天是永遠不會到來的。如果你想逃,陛下,那就祝你走運。你有錢,你的船隻已經準備停當,大海正張開懷抱。至於我,我要留下來。我欣賞那句古老的格言:紫袍是最美麗的裹屍布。”

被皇后“狄奧多拉見”數落後,羅馬皇帝查士丁尼的臉羞愧得通紅,只能留下來平定叛亂,下令羅馬主帥“貝利撒留”率領羅馬軍團進入首都。精銳的野戰軍穿過正在冒煙的廢墟,戰旗在空中飄揚,從兩端將示威者團團包圍,弓箭手從樓梯登上競技場的高臺,用箭矢瞄準示威者。隨著羅馬主帥貝利撒留的一聲命令,野戰軍衝上陣前砍殺反對派,弓兵齊射出數千支箭矢穿透敵人血肉,血腥的大屠殺染紅了首都,反對派被殺者多達3.5萬人,結束了震撼帝國的“尼卡暴動”。

遠征北非

羅馬主帥貝利撒留的野戰軍團只聽命於他一人,令羅馬皇帝查士丁尼既欣慰又恐懼,於是東羅馬帝國決定讓他去進攻汪達爾王國,來削弱貝利撒留的軍事力量,如果勝利了,惠而不費的收復迦太基,對羅馬皇帝查士丁尼而言一舉兩得。遠征軍分配10000士兵和5000騎兵,貝利撒留精心制定遠征計劃,從西西里島前往北非無疑是最為便捷而易於補給的地方,羅馬人與管理西西里島的女領主阿瑪娜·希莎達成一致,保證東羅馬遠征軍在西西里島上將獲得友好的接待。

533年6月22日,貝利撒留率領遠征軍啟程,經過十六天時間的漂泊抵達了西西里島,貝利撒留觀察著海對岸的汪達爾王國的動向(迦太基),汪達爾人有一支強大的艦隊,如果中途被他們攔截,遠征軍就有可能會全軍覆沒,於是東羅馬派出大量的間諜去搜集情報,送回來的報告顯示稱:“汪達爾人並不知道東羅馬艦隊已經離港”,於是貝利撒留立即下令羅馬艦隊揚帆出海,一路經過馬耳他和戈佐,在九月初望見北非海岸。

登陸成功的羅馬軍團,在海邊建立了一座堡壘,遭到殘酷統治的利比亞人民紛紛迎接羅馬人的到來,格里梅爾(汪達爾首領)聽聞敵軍登陸的消息之後,立即採取了軍事行動,命令汪達爾士兵在一個十字路口埋伏,這條隘路易守難攻。9月13日,羅馬人行軍至十字路口,雙方爆發會戰,汪達爾士兵揮舞著戰斧率先發動衝鋒,羅馬士兵用長劍反擊,劍刃劃破胸口,一名汪達爾士兵血濺當場,森林裡的汪達爾弓兵射出數百箭矢,一支箭矢穿透羅馬士兵的大腿,傷口血流不止。兩軍展開白刃戰廝殺,羅馬士兵很快擊敗汪達爾人,斬首阿曼圖斯(汪達爾將軍),埋伏在側翼的2000汪達爾士兵發動衝鋒,側翼的匈人騎兵(羅馬僱傭兵)將其擊潰,敗兵紛紛逃走,羅馬軍團斬殺數千人,取得戰役勝利。

第二天(9月15日),東羅馬軍團順利進入迦太基城,格里梅爾(汪達爾首領)率領主力部隊撤退到“布拉裡吉亞”的地方,在迦太基城西約一百英里,汪達爾人集結了一支龐大的軍隊準備反擊,並且暗中派人破壞城內飲水系統,在迦太基城內製造混亂。另一方面,匈人騎兵(羅馬僱傭兵)對服役條件感到不滿意,於是格里梅爾(汪達爾首領)計劃著策反匈人騎兵。

浴血奮戰

羅馬主帥貝利撒留也察覺到匈人騎兵的情緒不穩定,承諾給僱傭兵更多的金錢,結果是匈人騎兵決定保守中立,對戰局先採取觀望態度。

羅馬主帥貝利撒留決定先發制人,時間拖得越久,對己方越不利,匈人騎兵已經開始搖擺不定。只有奮勇進攻,用行動扼住命運的咽喉。貝利撒留對部下說道:“汪達爾人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你們每個人都不必去考慮。因為在戰爭中決定勝負的不是數量,而是心中的一腔孤勇!”

公元533年12月,大將“約翰”率領1500帝國重騎兵作為先鋒,貝利撒留則率領1萬步兵作為後軍,向著“布拉裡吉亞”進攻。羅馬主帥貝利撒留心裡十分清楚,僱傭兵(匈人騎兵)是一把懸在背後的匕首,稍有處理不當,必將反噬主人,必須立刻打開戰爭局面。

正午時兩軍對陣,隔在中間的是一條溪流,格里梅爾(汪達爾首領)率領2萬大軍據守對岸,絕不渡河追擊,他的作戰思路相當謹慎。羅馬主帥貝利撒留下令帝國重騎兵出擊,戰馬渡河而過踏上對岸,2萬汪達爾戰士發出殺聲震天的戰吼,兩軍發生了激烈的格鬥,帝國重騎兵揮舞著利劍斬殺一排又一排的汪達爾戰士,劍刃劃破肩旁,傷口血濺當場。發起圍攻的汪達爾人則用長矛捅刺,擊中鎖甲和戰馬,矛頭陷入鐵甲和血肉之中,給予帝國重騎兵造成了驚人的傷亡。大將“約翰”率領另外一支帝國重騎兵已經完成了渡河,從側翼發動衝鋒陷陣,如同狂風般尖嘯而過,一槍刺中敵將“特查宗”,後面的羅馬軍團紛紛渡過溪流向敵軍進攻,登陸對岸廝殺,士兵用大盾格擋戰斧揮砍,拔出長劍斬斷敵人的腦袋,劍刃在鐵甲上摩擦出火花,戰場上屍橫遍野,殘肢斷臂四處都是,汪達爾人的兩翼被一擊即潰。

很顯然汪達爾人低估了帝國重騎兵的戰鬥力,不久即全部潰散,在不遠處觀戰的匈人騎兵立即加入戰鬥,繼續為羅馬人效力。黃昏將近的時候,羅馬主帥貝利撒留下令攻打汪達爾要塞,被嚇破膽的汪達爾人放棄營寨各自逃命,帝國重騎兵拔出弓箭射擊,“嗖嗖嗖”數百發箭矢劃破天空,箭矢穿透逃兵的血肉,給予最後一擊,羅馬人獲得了勝利。

戰爭結果:羅馬人收復了迦太基,汪達爾人從西羅馬帝國奪取的北非,再次回到東羅馬帝國手中,羅馬主帥貝利撒留率領遠征軍凱旋而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