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羅馬帝國」們,他們的種族和文化來源大不相同

歷史上存在過5個羅馬帝國,他們的種族和文化來源大不相同。這五個羅馬帝國分別是:

1、非雅利安人的羅馬帝國(共和國與帝國)

2、非雅利安人的東羅馬帝國

3、白種雅利安人的西羅馬帝國

4、白種雅利安人的查理曼羅馬帝國

5、白種雅利安人的神聖德意志羅馬帝國(德意志第一帝國)

一、羅馬帝國

歷史上的“羅馬帝國”們,他們的種族和文化來源大不相同

前509年,意大利半島的羅馬人建立了羅馬共和國。有趣的是,古羅馬人的種族不是雅利安的白色種族。他們屬於中亞和小亞細亞的有色人種。

公元前2世紀,羅馬擊敗迦太基而成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49年,凱撒掌控了羅馬政權。

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羅馬從共和國體制轉變為羅馬帝國體制。這個非白種人建立的強大古羅馬帝國——是多數中國人心目中所唯一知道的羅馬帝國,但很少人知道這個帝國並非白種雅利安人所建立的。

公元284年,羅馬帝國內亂不斷,白種人的蠻族(野蠻民族)自北方入侵,軍人專政,先後有八位皇帝(奧古斯都)被軍人政變所殺害。

公元285年新皇帝戴克裡辛繼位後,自知自己無力管理整個帝國,於是把帝國一分為二:西半部(包括意大利、西班牙、高盧、不列顛、中歐、北非)交其好友馬克西米安作為元首“奧古斯都”治理。自己作為奧古斯都管理羅馬帝國東半部(包括巴爾幹半島、東南歐、小亞細亞、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約旦、埃及)。

兩人又分別設立兩個副統領(副統領稱凱撒)協助治理國家。這樣,兩個奧古斯都、兩個凱撒四人聯合治理整個帝國,史稱四頭共治的羅馬時代。

公元324年西半部奧古斯丁老君士坦丁的兒子小君士坦丁繼位。他登陸到小亞細亞建立首都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一世一度重新制服對手,統一了羅馬帝國,一度成為唯一的奧古斯都——羅馬皇帝。他把羅馬的元老院和立法院遷到東方帝國的君士坦丁堡。

公元361年君士坦丁一世去世。身後把皇位傳給兒子。

公元395年,新的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把羅馬帝國再度照戴克辛的分法,分封給自己的兩個兒子,東半部分給長子阿卡狄烏斯,西半部分給幼子霍諾里烏斯。此後羅馬帝國即再度一分為二,而且從此再沒有統一過。

二、西羅馬帝國

歷史上的“羅馬帝國”們,他們的種族和文化來源大不相同

由於意大利半島的古羅馬城,在遭受連年戰亂後已殘破不堪,西羅馬帝國定都在意大利半島的梅蒂奧拉努(Mediolanum,今米蘭)。

公元3世紀以後,西羅馬帝國不斷遭受來自歐洲內地的蠻族——包括凱爾特人、高盧人、哥特人、日耳曼人和匈奴人的入侵。

公元5世紀以後,來自亞洲草原的匈奴人和斯基泰人數次攻陷羅馬城,燒殺搶掠,最終將其徹底摧毀。

應當指出,摧毀羅馬的匈奴族人是從中國北部草原被驅逐出去的匈奴族裔。

此後,意大利半島上的米蘭城和拉韋納城(意大利語:Ravenna,意大利艾米利亞-羅馬區的一個小城,現在是拉韋納省的省會),先後成為苟延殘喘的西羅馬帝國皇帝的駐蹕地和行政中心。

西羅馬帝最後的崩潰是在476年9月4日,這一天西羅馬幼小的皇帝羅慕路斯都被迫退位。

公元480年,繼位的新皇帝尼波斯夭折,此後,西羅馬帝國宣告滅亡。而這一事件也被西方歷史學家視作古代歐洲歷史的終結點,此後歐洲就進入了中世紀——中古時代。

三、東羅馬帝國

歷史上的“羅馬帝國”們,他們的種族和文化來源大不相同

在統一的羅馬帝國崩潰後,東羅馬帝國(拉丁語:Imperium Romanum Orientale;始終以羅馬帝國為正式國號),首都位於亞洲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今名伊斯坦布爾),領土曾包括歐洲東部、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紀跨歐洲亞地區一個王朝歷史延續長達千年之久的強大世襲君主制帝國。

東羅馬帝國共歷經12個王朝93位皇帝,首都為新羅馬(拉丁語:Nova Roma,又稱君士坦丁堡)。其疆域在11個世紀中不斷變動。色雷斯、希臘和小亞細亞西部是帝國的核心地區;今日的土耳其、希臘、保加利亞、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從4世紀至13世紀是帝國領土的主要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亞半島南部、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亞、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脈以北的阿爾及利亞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爾也在7世紀之前曾是帝國的國土。

關於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紀年,歷史學界仍存有爭議。主流觀點認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羅馬、羅馬帝國政治中心東移,是東羅馬帝國成立的標誌。

德國東羅馬學者斯坦因以戴克裡先皇帝即位(公元284年;這位皇帝首次將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半)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紀年。也有學者以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羅馬帝國皇權統一歸於東羅馬皇帝)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標誌。

東羅馬帝國雖然位於亞洲,但始終以拉丁語和拉丁文化為文化基礎。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這個東方帝國被人們繼續稱為“羅馬帝國”。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內,它也一直自稱為“羅馬帝國”。直到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羅尼姆斯·沃爾夫使用了“拜佔廷帝國”作為貶抑性的稱呼,同時以此稱呼來顯示這個東方的亞洲帝國對古羅馬帝國沒有關係,拜占庭這個稱呼此後在西方史學中才廣泛被使用。

拜占庭帝國共歷經12個朝代;93位皇帝。帝國的首都為新羅馬(拉丁語:Nova Roma,即君士坦丁堡)。

東羅馬帝國在其持續十一個世紀的悠久歷史中,一直作為西亞、小亞細亞古文明以及希臘和意大利半島悠久文明的繼承者,從而深遠地影響了歐洲和亞洲的文化歷史。

1204年4月13日,來自西方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騎士團攻克君士坦丁堡,大肆殺戮搶劫和焚燒。直到1261年十字軍撤退後,這個城市方得復建。

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土耳其人攻陷了君士坦丁堡,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滅亡。

四、查理曼羅馬帝國

歷史上的“羅馬帝國”們,他們的種族和文化來源大不相同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在高盧地區的羅馬人,以巴黎地區為行政中心,維持羅馬人的統治一直到486年。那一年,日耳曼族的一個分支法蘭克人打敗了高盧地區的羅馬人,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

其後法蘭克王國不斷髮展擴張,到公元800年,法蘭克王國在加洛林王朝的查理大帝統治下達到鼎盛,控制範圍包括大部分昔日羅馬帝國的歐洲土地,包括今法國、德國、荷蘭、瑞士、北意大利、波希米亞、奧地利西部、伊比利亞半島東北部的大部分領土。

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在羅馬被教皇加冕封為"羅馬皇帝",因此法蘭克王國也被稱為查理曼羅馬帝國。

五、神聖羅馬帝國

歷史上的“羅馬帝國”們,他們的種族和文化來源大不相同

神聖羅馬帝國全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或”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德語:Heiliges R?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拉丁語: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是公元962年至1806年在西歐和中歐存在的一個封建制軍事帝國。

帝國的版圖以德意志地區為核心,在巔峰時期包括了意大利王國和勃艮第王國。在德意志羅馬帝國曆史的大部分時間裡,它由數百個更小的封建附屬單位組成,其中有侯國、公國、郡縣,帝國屬下的自由城市和其他附屬的區域。

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早期是由擁有實際權力的皇帝統治的國家。中世紀時演變成貴族騎士制度的封建公侯國,這些貴族騎士承認皇帝為最高權威,帝國實際上是眾多公國、侯國、宗教貴族領地和帝國自由城市的政治聯合體。

但是德意志皇帝認為其帝國國祚”奉天承運“,來自上帝所授予,日耳曼人追溯傳統認為自己才是承繼古羅馬帝國的正統,為了表示對東方亞洲並存的那個東羅馬帝國的藐視,因而自稱為”神聖羅馬帝國“。

後來德國在論述其帝國曆史時,將神聖羅馬帝國稱為為“第一帝國”;19世紀以普魯士為中心的近代威廉皇室德意志帝國(1871年-1918年),稱為第二帝國,20世紀希特勒時期的獨裁德意志(1933年-1945年)稱為第三帝國。

亞洲地區的東羅馬帝國是古羅馬的正統繼承者

歷史上的“羅馬帝國”們,他們的種族和文化來源大不相同

中國人往往以為法蘭克(查理曼)帝國、日耳曼人的神聖羅馬帝國是古羅馬帝國的繼承者。這是嚴重的誤解。這種誤解是近代歐洲人歪曲歷史為自己製造正統性的錯誤史觀所造成的。

實際上,古羅馬帝國真正的繼承者,無論族屬、語言(拉丁語)都是東方小亞細亞君士坦丁堡的那個主要由亞裔人類組成的東方羅馬帝國。

公元370年——公元395年,古羅馬帝國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的首都在意大利半島上的拉文納,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

為了與同樣自稱為羅馬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區分,在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前,西歐人將其稱為“東羅馬帝國”(ImperiumRomanumOrientale)。一直到17世紀,“羅馬帝國”都是西方歷史學家對君士坦丁堡羅馬帝國的正式稱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