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沙漠風暴


羅馬帝國:沙漠風暴

三世紀危機,羅馬帝國混亂到了極點,中央政權幾乎癱瘓,國家經濟瀕臨破產。公元251年,強大的哥特人從北方入侵邊境,羅馬皇帝“德基烏斯”在抗擊哥特人的戰爭中殉國身亡,帝國危機達到了高潮。

內戰勝利者

羅馬元老院階級的利奇尼烏斯家族成員“瓦勒良”,早期擔任監察官,就任多瑙河軍區長官(諾利庫姆行省、萊提亞行省)。公元252年,30萬哥特大軍南下入侵,一路攻城略地,瓦勒良率領羅馬軍團北上抗擊。起初,戰爭打得相當艱苦,由於當局腐敗嚴重,使得士兵作戰素質嚴重下滑,羅馬人在交鋒中屢次失利。

哥特士兵衝鋒陷陣,衝進人堆中廝殺,鋒利的劍刃斬殺一排又一排的羅馬士兵,劃出巨大的傷口,鮮血迸射飛濺,羅馬軍團難以抵擋攻勢,成建制的被哥特人擊潰。臨危受命的瓦勒良率領羅馬士兵頑強抵抗,逐漸逆轉了戰局,據守在堅固的河岸堡壘伺機而動,數千弓兵在木牆上輪番射出箭矢,如同烏鴉群飛躍一般短暫遮住天空,大肆射殺哥特人,數千箭矢穿透敵人血肉,將其擊殺在河岸邊,鮮血染紅了清澈的河流。

一支箭矢穿透膝蓋骨,中箭的哥特人躺在血泊中哀嚎,發出痛苦的呻吟。監察官瓦勒良的戰術啟到了效果,面對如此慘烈場景,哥特人不敢在繼續強攻羅馬堡壘,戰爭逐漸處於頹勢。夜幕降臨,瓦勒良率軍渡河偷襲哥特營地,沉寂在勝利喜悅之中的哥特人毫無防備,他們以為羅馬人早已嚇破膽,一群只敢龜縮在堡壘內的懦夫。當瓦勒良率領羅馬軍團殺進陣地時,哥特士兵驚慌失措,拿起戰斧倉促應戰,遭到羅馬士兵大殺特殺,屍體堆積成山。

瓦勒良擊敗哥特人後,在軍隊中威望大增,此時羅馬皇帝伽盧斯被刺身亡。瓦勒良立即被士兵們擁護稱帝,在內戰中擊敗了另一位有力競爭者“埃米利安努斯”,成為帝國唯一的統治者。

東西分治

此時,羅馬帝國外患不斷,東方出現了強大的薩珊帝國,攻陷了羅馬的東部附屬國亞美尼亞,薩珊軍隊不斷入侵敘利亞地區,一舉拿下東方重鎮安條克,羅馬帝國的東部防線即將崩潰。與此同時,西部防線也不容樂觀,從黑海隨即接踵而至的哥特人,也不是好對付的敵人。公元255年,哥特人在戰敗後的第四年捲土重來,率兵入侵了馬其頓的廣大巴爾幹腹地,懲罰性攻打羅馬人,兵鋒直指希臘南方的溫泉關和科林斯地峽,羅馬軍團毫無還擊之力。

於是羅馬皇帝瓦勒良決定施行分治東方與西方,任命自己的長子加里恩努斯立為國家的共治皇帝,全權負責帝國西方防務,而羅馬皇帝瓦勒良專心處理東方防務,此舉首先開創帝國東部與西部分治的先河。

羅馬皇帝瓦勒良面臨一個爛攤子式的糟糕開局,東方與西方同時出現強敵,於是瓦勒良上臺之後,首先重建帝國的防衛體制,破格提拔有才幹的人才,特別是將多瑙河軍區的羅馬軍團大力整頓一番。《奧古斯塔史》記載稱,他曾對此後擊敗蠻族入侵併恢復帝國元氣的克勞狄二世,給予極高的評價。後者以及重新恢復帝國勢力的一批伊利里亞王朝皇帝,都曾受過瓦勒良的賞識和提拔。正是老皇帝的慧眼識才,才讓這些後來者在軍中站穩腳跟,創造了伊利里亞時代的輝煌。

公元255年,薩珊帝國在東部大舉入侵,乘機攻克了羅馬帝國在幼發拉底河上的兩座重要軍事堡壘(杜拉-歐羅波斯、西爾奇西烏姆)。羅馬人在兩大強敵攻擊下疲於奔命,瓦勒良無力改變日益嚴重的軍事危機,文官體系出身的皇帝,不善統籌征戰的弱點暴露無遺。公元260年,羅馬皇帝瓦勒良決定率領7萬士兵遠征東方,企圖從薩珊帝國手中打開缺口,成為破局的關鍵。

沙漠風暴

不斷爆發的薩珊軍隊入侵,破壞了正常的財賦上繳,羅馬皇帝瓦勒良當務之急的事情便是解決東方邊境的安全脅迫。公元260年,羅馬軍團初戰告捷,瓦勒良一度收復了敘利亞和安提阿,在東方取得了不錯成果。

但是瓦勒良低估了薩珊帝國的戰鬥力,薩珊皇帝“沙普爾一世”深懂用兵之道,派遣數千騎兵且戰且退,引誘羅馬人深入大漠,而瓦勒良卻以為薩珊軍隊兵敗如山倒,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率領羅馬軍團長途跋涉追擊。

6月份,兩軍在埃德薩地區對陣(今名烏爾法,位於土耳其東南部),瓦勒良的羅馬軍隊已經遠離了安全區域,踏入了不熟悉地形的薩珊帝國領土。迎面而來的是便一陣狂風吹襲,數千支箭矢從三面齊射出,如同蝗蟲一般在空中飛躍,殺傷數千士兵,羅馬人還沒反應過來,就應聲倒地,一支箭矢穿透士兵的眼睛,將其爆頭殺死。很顯然這是薩珊皇帝“沙普爾一世”的圈套,薩珊人佔據了寬敞的三面平原,中間厚兩邊薄,呈內新月形,而瓦勒良麾下的羅馬軍團處於狹窄的山脈之間,難以展開步兵陣型。

2萬薩珊騎兵排成六公里長戰線,只見薩珊皇帝“沙普爾”一聲令下,全具裝的重騎兵排山倒海而來,殺聲震天動地,兩軍短兵相接時,薩珊戰馬正面衝撞擊飛數千士兵,沿途踩踏羅馬軍團,死者不計其數,騎兵長矛刺穿士兵胸膛,拔出沾滿鮮血的矛頭,薩珊騎兵像獵豹一樣貫穿了戰場,三面圍攻羅馬軍團,推進戰線至羅馬陣地,戰場殺得血流成河。

激烈交鋒中,未能有效列陣的羅馬人節節潰敗,遭到薩珊騎兵的三面圍剿,一排又一排的羅馬士兵遭到斬殺,頭顱和斷肢在戰場上四處都是。不少羅馬士兵揮舞著短劍奮力反擊,劍刃砍在薩珊騎兵的身軀上,劃出一道巨大鮮紅的創傷,拼命砍殺衝上前來的薩珊士兵。但是個人奮勇已經無力逆轉戰局,7萬羅馬士兵全面崩潰,成建制的四散而逃,大屠殺持續至夕陽下山,羅馬皇帝瓦勒良被俘虜。

薩珊帝國記載稱:“羅馬帝國皇帝瓦萊裡安率七萬士兵朝我領土而來,兩軍展開激烈戰鬥,結果我方成功將瓦萊裡安納入手中。我軍得此重大戰果,趁勢進攻敘利亞、西里西亞、卡帕多奇亞,燒殺掠奪,俘虜敵方人民為奴。豈知此地,原為我大波斯之固有領土”。

基督教會記載稱:“每當沙普爾要乘馬時,便命令羅馬皇帝趴在地上,當成沙普爾上馬的腳踏板”。

羅馬皇帝瓦勒良被薩珊帝國所俘虜,被押往首都泰西封成為了階下囚,對羅馬帝國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薩珊皇帝“沙普爾”有意羞辱瓦勒良,每當乘坐馬匹時,便踩在羅馬皇帝的身軀上,當成上馬的腳踏板。瓦勒良一直被囚禁在薩珊帝國,不久後病逝身亡。

埃德薩之戰,讓本來就危在旦夕的羅馬帝國,徹底分裂成三大板塊,駐守在萊茵河邊境的羅馬軍團自立為王,建立了高盧帝國。駐守在重鎮敘利亞的羅馬軍團自立為王,建立了巴爾米拉帝國,三世紀危機達到了高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