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管”,致使教育軟弱無力,聰明的“差生”越來越多

“不敢管”,致使教育軟弱無力,聰明的“差生”越來越多

1

張愛玩是一個六年級的男生,頭腦靈活卻調皮貪玩,成績不好。自開學至今,張愛玩的家庭作業就沒有認真做過,那字寫的,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草堆。

老師連續批評教育過好多次,每一次張愛玩都信誓旦旦,保證下次一定會認真寫,但卻沒有一次能夠做到,映入老師眼簾的依然是一個草堆。

無奈之下,老師把作業發給家長看。家長看後,表示會叫孩子認真寫,但卻同樣不見一絲效果,大概也只是嘴上保證而已。

老師雖感無奈,但仍堅持說教,並繼續把張愛玩的“草堆”發給家長。終於在第四次之後,張愛玩的爺爺來到老師面前,說孩子父母太忙,顧不過來,但已經授權給他對孩子嚴厲管教,希望老師也能從嚴管教,言外之意可以動點“刑”。

老師笑著說自己可不敢那樣管,張愛玩的爺爺於是頓發感慨:“我認為現在的教育改革是失敗的,改得讓老師都不敢管學生了,學生不聽老師話,還怎麼教?”

“不敢管”,致使教育軟弱無力,聰明的“差生”越來越多

2

張愛玩爺爺雖然不大懂得什麼是教育改革,但他的話卻道出了當下教育的最大弊端,“不敢管”這一心態意識已經如毒液一般,滲透到了教育機體的每一個細胞——教師,致使教育變得軟弱無力。

這裡不避諱所謂的“管”主要是指適度的體罰。誠然,體罰違反現行法律,屬於禁區,一些老師因越雷池而付出代價,很大一部分人對此拍手稱快。

然而很不幸且很悲哀的是,整個教育也為此付出了更大的代價。老師體罰學生受到處罰的案例,並沒有成為促進教師加強師德修養的反面教材,而是成了老師們提高“覺悟”的前車之鑑,因為從老師的角度出發絕非師德敗壞,所採取的手段只是為了讓學生學習。

可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師認識到,相對於學生的學習來說還是先自保要緊,對於不想學習的懶惰的學生,只能略微說說,聽不聽由他去吧,免得遇到刺兒頭家長而自找麻煩。

“不敢管”,致使教育軟弱無力,聰明的“差生”越來越多

3

如今,明哲保身已成為教師的群體心態,這直接導致了兩種嚴重的後果:一是學生成績差的程度深,二是學生成績差的面積大。

一些懶惰的學生因為老師不敢管,從一年級開始便一路綠燈,一直玩到初中畢業,這導致成績差的程度深。這些孩子往往只能考十幾分甚至一位數,比文盲強不到哪裡去。比如有的六年級學生其實只有一年級水平。

而由於對懶惰學生缺乏懲戒,所以必然會出現跟風效應,不思學習、變懶的學生就越來越多,這又導致差的面積增大。現在一個班有十幾甚至更多不及格的,基本成了普遍的正常的現象,而這在以前是絕對沒有且不可想像的。

“不敢管”,致使教育軟弱無力,聰明的“差生”越來越多

4

記得我們上學時,數學上有這樣一句振奮人心的口號,叫

“超九五滅九零,爭取一百滿堂紅”。那時學生的成績真的是呱呱叫,就是語文方面——通常是難得高分的,達到優秀率35%及格率95%也是沒問題的,平均八十幾分絕對屬於常態。

那時雖然也有成績較差的,但那絕對是因為智商不及,而且一班頂多也只有一兩個。語文雖然難得高分,但那時的語文成績絕對差不到一位數,或是以1開頭的兩位數,更不可能出現大面積不及格現象,通常一班不及格不會超過3個人。

如今,成績整體好的班級不多見了,多見的是整體差的班級。現在哪個數學老師還敢喊當年的口號?別說滅“九零”了,六零甚至五零都滅不了,零前面的數字倒是好滅的。

“不敢管”,致使教育軟弱無力,聰明的“差生”越來越多

5

可是,以前的那種好成績是怎麼來的?那時老師的平均業務水平與現在比只低不高,那時的硬件教學設施更是十分落後,為什麼卻能取得比今天好得多的教學成績?

現在的家長們都是從那時過來的,心裡應該一清二楚,原因無它,無非敢管而已!怎麼管?不言自明!

那時的家長都對老師說這樣一句話:“不好好學,逮到使勁治!”那時的老師還就真敢治,治過了家長還會說孩子“不屈”。現在的家長雖然也有這樣表態的,可多是“有口無心”,做做姿態而已。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人被蛇咬,萬人怕井繩!聰明的老師都學乖了:我可以和藹可親,但不保證成績!

“不敢管”,致使教育軟弱無力,聰明的“差生”越來越多

6

當然,我們應該承認,體罰確實不是現代教育學意義上的好方法,但有一點也不可否認,體罰卻是一種可以立竿見影的方法。而相對於學習的緊迫性與遞進性來說,這種立竿見影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在今天這種集體教學模式下,知識教學的推進是有進度要求的,不可能因為某個學生長時間停下來;眼前學習的知識是後面知識的基礎,落下眼前的,後面的也就學不會。

所以,老師都希望並努力讓每個學生跟上,這樣一來,對於懶惰、後退的學生,必定傾向於採用立竿見影的方法。

當然,懲戒也一定是在說教警告之後才用的,只是不會容許太多次數,三次以後還繼續耐心說教,即使成功,也肯定會貽誤學機,等學生終於被勸說想學習時,知識早已落下一大截,想補也補不上來了,以之為基礎的新知識也必然學不會,一句話:定型了!

“不敢管”,致使教育軟弱無力,聰明的“差生”越來越多

7

近十幾年來,老師們的耐性得到普遍提高,脾氣變得越來越好了。在小學階段,當有些學生不做作業時,多數老師會說:“下次一定得做啊!”學生也一定會回答:“嗯。”

當有的學生作業胡亂寫時,多數老師會說:“下次一定得好好寫啊!”學生也一定會回答:“嗯。”

只是這樣的對話必定還會持續,而且可以一直持續到不教這個學生,然後由另一個老師繼續下去。

一般來說,到了初一這種對話就會結束,初中老師一看到那成績,就知道已經沒有對話的價值了,不會再白白浪費時間與精力。

而現在還出現了這樣的課堂,老師與不學習的學生達成默契,只要其不影響別人學習,就可以獲得想要的“自由”,於是老師在上面講課,有的學生在下面“默默”地玩,彼此相安無事,十分“和諧”。

毫無疑問,老師的這種好脾氣好耐性,是當下的部分家長逼出來的,是對當前教育生態的一種被動適應,可是,這也無疑是一種消極反抗。

老師可以有好脾氣、好耐性,可以對你的孩子和顏悅色,但如果你的孩子不聽勸,老師卻不能保證你孩子的成績。

絕大多數的老師都是普通老師,苛求一語而化人的老師是不切實際的。不要幻想老師能對所有學生“無為而治”,耐心說教和表揚只對部分學生有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