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買賣房子不會產生任何價值,房地產並非不可再生資源

當人們沉醉在房價漲跌夢幻中時,有沒有人清醒的想過,房地產的本質是什麼?

我們不否認在城鎮化初期,房地產為居住條件的改善做了很大貢獻,但隨著樓市體量迅速擴張,房企不顧自身資金現狀去擴張拿地,購房者不顧債務承受能力去高槓杆買房,至此,房地產的本來面目已經扭曲了。

經濟學家:買賣房子不會產生任何價值,房地產並非不可再生資源

事實上,房地產的本質是居住,這個屬性千百年來都沒有改變過,為什麼只有最近幾年房價漲勢如虹?因為所有人都把房子當做金融投機品來對待,很少有人考慮自己買這套房是為了工作生活需要,還是為了裝面子、賺差價、轉手炒房,反正不顧三七二十一,先把房子買了再說。

但是,所有附帶投機屬性的商品,終究會出現價格上的波動,從長期來看不可能只漲不跌,原因很簡單,商品的珍貴程度,與供給多少有很大關係,房地產並非是不可再生資源,蓋房子也是一件幾乎可以無限度複製的行為,只要有資金湧入,房企就可以開足馬力拿地,加快施工進度,有人買單之後就可以繼續投入下去,就像工廠流水線裡標準化生產的複製品一樣。

經濟學家:買賣房子不會產生任何價值,房地產並非不可再生資源

曾經荷蘭的鬱金香泡沫就是典型,初問世時眾人追捧,隨後遭遇爆炒,隨後人們發現這種東西根本無法產生任何價值,一旦有人開始賣出,泡沫便瞬間破碎。

房子又何嘗不是如此?當供需在合理範圍內,場內參與者還能保持理性,當房子成了身份的象徵、家庭財富的“蓄水池”,泡沫便開始滋生。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日前指出:“我們把錢買成住宅以後,其實是把錢換成了一堆鋼筋水泥,如果不考慮少數住宅附加的教育醫療等屬性,大多數住宅唯一的產出就是居住,在這一點上看,住宅對全社會的貢獻連寫字樓都不如”。

經濟學家:買賣房子不會產生任何價值,房地產並非不可再生資源

專家把話說的很清楚:買賣房子的過程中,不會產生任何價值。

在年初,很多人看到日本某地開始房屋送人的消息,還大為詫異,認為這一幕離我們的樓市還很遠,事實上,近日我們看到部分三四線以下的小城市,有房子賣出了幾百元的低價,幾乎沒有人願意為之買單,很多人才瞬間警醒:房子比人多的未來,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經濟學家:買賣房子不會產生任何價值,房地產並非不可再生資源

當然,很多一二線城市未來仍有源源不斷的人口流入,在那些城市,房產的買賣會讓無數個剛需擁有自己的住房,房子也發揮了自己的價值,但對於絕大部分“收縮型”城市來說,一旦淨流出的趨勢不可逆,房子還一直在加蓋,未來供過於求的局面就遲早會到來,這些地方的住宅,除了造出一堆建築材料之外,對購房者而言沒有任何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