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萬兒童的調查數據:試管嬰兒更易得癌症嗎?


近30萬兒童的調查數據:試管嬰兒更易得癌症嗎?

撰文 | 何柱威

製版 | 趙利

作為改變人類生育生活的重大醫學發明之一,體外受精技術讓數以百萬計的新生嬰兒降臨至世界中,圓了許多父母的生兒育女夢。至今,體外受精技術發展了40餘年,但在技術層面和倫理層面,仍存有很多質疑。

其中,最大的質疑之聲在於“體外受精會增加新生嬰兒的癌症發病率”,這種隱患讓不少夫妻因此望而卻步。誠然,曾有研究數據顯示“試管嬰兒的確在各方面的健康風險比普通嬰兒高”,但這一定是體外受精技術引起的嗎?對此,美國一項最新研究聲明:兒童癌症發病風險不該完全歸咎於體外受精技術。

什麼是試管嬰兒技術

試管嬰兒是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IVF-ET)的俗稱,指從女性卵巢內取出卵子,同時男方取精,精液經過洗滌後,將精卵放在特殊的培養基中,以其自然結合;或者將單個精子注射到卵細胞中,使卵子受精,形成胚胎,然後再植入母體子宮內孕育成胎兒的過程。

近30萬兒童的調查數據:試管嬰兒更易得癌症嗎?

(試管嬰兒之父”羅伯特·愛德華茲與試管嬰兒(攝於1990年)

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試管嬰兒Louise Brown在英國誕生,這是由英國產科醫生Patrick Steptoe和生理學家Robert Edwards教授合作研究的成果。試管嬰兒的誕生引起了世界科學界和全球新聞媒體的極大震動,被稱為人類生殖技術的巨大創舉和奇蹟,也為不孕不育症的治療開闢了新的途徑。

由此,Robert Edwards教授被稱為“試管嬰兒奠基者”,並榮獲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審委員會認為“這項技術對於現代醫學具有里程碑的意義”。2018年4月,《生殖生物醫學期刊》(《Reproductive BioMedicine》)一篇文章更是認為:到2100年,藉助體外受精技術誕生的人數可能達到全球總人口的3.5%——約4億人。

試管嬰兒癌症發病更高?

許多人認為,試管嬰兒先天性異常比率大於自然受孕嬰兒,其中最令人擔心的則是兒童癌症發病率。

2010年,據美國《兒科雜誌》(《Journal of Pediatrics》)刊登報道,瑞典隆德大學研究人員分析2.6萬多名試管嬰兒的個人資料,並與其癌症診斷記錄進行了對比研究發現,共有53個試管嬰兒罹患癌症,比預期的38例癌症高出15例——這意味著,“試管嬰兒”早期罹患癌症的危險比正常兒童高42%。

這些癌症包括:白血病、眼睛和神經系統腫瘤、實體腫瘤和6例朗格漢斯細胞性組織細胞增多症(LCH)。研究人員同時發現,即使排除良性腫瘤的可能,試管嬰兒的癌症發病率也仍然高出34%。

但是,我們並不能將矛頭單純地指向“試管嬰兒”這項技術。著有《迎接試管嬰兒新時代》的王維華教授表示:“世界範圍的研究表明,試管嬰兒其畸形的危險並不比正常分娩出生的嬰兒畸形的危險性高”。

此外,《美國醫學會小兒科期刊》(《JAMA Pediatrics》)最新研究發現,體外受精與兒童早期癌症的總體關係很小。

該項研究抽查包括275686名體外受精兒童和2266847名自然受孕兒童,其中體外受精組共檢出321例癌症,非體外受精組共檢出2042例癌症,體外受精兒童的總體癌症率約為2.5人/每萬人,而這個數字在自然受精兒童中為1.9人/每萬人。

儘管體外受精兒童的患癌症者的絕對數量更多,且肝臟腫瘤發生率比非IVF兒童高2.5倍,但這些癌症的絕對發病率非常低,且其他特定癌症的發病率在兩組之間沒有差異,因此,該項研究認為:兒童癌症與體外受精技術沒有絕對的相關關係。

試管嬰兒技術可讓嬰兒“無癌”?

試管嬰兒是否真的增長兒童癌症發病率仍有待驗證,但這項技術卻在朝著讓兒童“無癌”的方向不斷進步。所謂的“無癌”,指的是促使嬰兒排除家族史中的高風險致病因素,從而降低惡性腫瘤的發生,而並非在未來一定不發生癌症。

2009年1月9日,被稱為“無癌寶寶”(cancer-free baby)的女嬰順利誕生,這是一項跨時代的里程碑。這名倫敦小女嬰在試管中受孕,經基因篩選後誕生,不再攜帶父系家族中遺傳的BRCA1基因,有效減少了罹患乳腺癌的風險。

“無癌嬰兒”技術同樣在我國得到了實踐。國內首例“無癌寶寶”的父親陳先生兩歲時右眼患有惡性視網膜母細胞瘤,這是兒童中最常見的原發性眼內腫瘤和第三位最常見的兒童期癌症,約有35%至40%的成年視網膜母細胞瘤患者在孕育中會發生致病突變,導致後代患視網膜母細胞瘤的高風險。因此,這位父親決定尋求幫助,讓自己的孩子免受其害。

最終,中國“試管嬰兒之母”盧光琇教授和她的團隊決定採用輔助生殖技術與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PGD)相結合,在孕前對其胚胎進行篩查。最終,這個寄託了陳先生夫婦無限希望的寶寶出生後身體指標一切正常。盧光琇教授同時表示,通過基因診斷技術排除了家族中傳遞的癌症致病基因突變,未來這位孩子的後代罹患該癌症的幾率也被大大降低。

一項新的科研成果如何更好地為人類服務,並非科學家一方的責任,更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試管嬰兒是社會不斷進步的產物,儘管備受質疑,但它真真切切地使部分家庭圓夢,並且在向無癌的方向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 Association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With Childhood Cancer in the United States. JAMA Pediatrics

[2] 瑞典體外受精分娩兒童的長期發病率及癌症風險.世界核心醫學期刊文摘(婦產科學分冊)

[3] 世界首例無癌嬰兒誕生記. 醫海拾貝

本文由《健康學人》負責撰寫,歡迎轉發。投稿、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進行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