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万儿童的调查数据:试管婴儿更易得癌症吗?


近30万儿童的调查数据:试管婴儿更易得癌症吗?

撰文 | 何柱威

制版 | 赵利

作为改变人类生育生活的重大医学发明之一,体外受精技术让数以百万计的新生婴儿降临至世界中,圆了许多父母的生儿育女梦。至今,体外受精技术发展了40余年,但在技术层面和伦理层面,仍存有很多质疑。

其中,最大的质疑之声在于“体外受精会增加新生婴儿的癌症发病率”,这种隐患让不少夫妻因此望而却步。诚然,曾有研究数据显示“试管婴儿的确在各方面的健康风险比普通婴儿高”,但这一定是体外受精技术引起的吗?对此,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声明:儿童癌症发病风险不该完全归咎于体外受精技术。

什么是试管婴儿技术

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的俗称,指从女性卵巢内取出卵子,同时男方取精,精液经过洗涤后,将精卵放在特殊的培养基中,以其自然结合;或者将单个精子注射到卵细胞中,使卵子受精,形成胚胎,然后再植入母体子宫内孕育成胎儿的过程。

近30万儿童的调查数据:试管婴儿更易得癌症吗?

(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与试管婴儿(摄于1990年)

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Louise Brown在英国诞生,这是由英国产科医生Patrick Steptoe和生理学家Robert Edwards教授合作研究的成果。试管婴儿的诞生引起了世界科学界和全球新闻媒体的极大震动,被称为人类生殖技术的巨大创举和奇迹,也为不孕不育症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由此,Robert Edwards教授被称为“试管婴儿奠基者”,并荣获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认为“这项技术对于现代医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18年4月,《生殖生物医学期刊》(《Reproductive BioMedicine》)一篇文章更是认为:到2100年,借助体外受精技术诞生的人数可能达到全球总人口的3.5%——约4亿人。

试管婴儿癌症发病更高?

许多人认为,试管婴儿先天性异常比率大于自然受孕婴儿,其中最令人担心的则是儿童癌症发病率。

2010年,据美国《儿科杂志》(《Journal of Pediatrics》)刊登报道,瑞典隆德大学研究人员分析2.6万多名试管婴儿的个人资料,并与其癌症诊断记录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共有53个试管婴儿罹患癌症,比预期的38例癌症高出15例——这意味着,“试管婴儿”早期罹患癌症的危险比正常儿童高42%。

这些癌症包括:白血病、眼睛和神经系统肿瘤、实体肿瘤和6例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多症(LCH)。研究人员同时发现,即使排除良性肿瘤的可能,试管婴儿的癌症发病率也仍然高出34%。

但是,我们并不能将矛头单纯地指向“试管婴儿”这项技术。著有《迎接试管婴儿新时代》的王维华教授表示:“世界范围的研究表明,试管婴儿其畸形的危险并不比正常分娩出生的婴儿畸形的危险性高”。

此外,《美国医学会小儿科期刊》(《JAMA Pediatrics》)最新研究发现,体外受精与儿童早期癌症的总体关系很小。

该项研究抽查包括275686名体外受精儿童和2266847名自然受孕儿童,其中体外受精组共检出321例癌症,非体外受精组共检出2042例癌症,体外受精儿童的总体癌症率约为2.5人/每万人,而这个数字在自然受精儿童中为1.9人/每万人。

尽管体外受精儿童的患癌症者的绝对数量更多,且肝脏肿瘤发生率比非IVF儿童高2.5倍,但这些癌症的绝对发病率非常低,且其他特定癌症的发病率在两组之间没有差异,因此,该项研究认为:儿童癌症与体外受精技术没有绝对的相关关系。

试管婴儿技术可让婴儿“无癌”?

试管婴儿是否真的增长儿童癌症发病率仍有待验证,但这项技术却在朝着让儿童“无癌”的方向不断进步。所谓的“无癌”,指的是促使婴儿排除家族史中的高风险致病因素,从而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生,而并非在未来一定不发生癌症。

2009年1月9日,被称为“无癌宝宝”(cancer-free baby)的女婴顺利诞生,这是一项跨时代的里程碑。这名伦敦小女婴在试管中受孕,经基因筛选后诞生,不再携带父系家族中遗传的BRCA1基因,有效减少了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无癌婴儿”技术同样在我国得到了实践。国内首例“无癌宝宝”的父亲陈先生两岁时右眼患有恶性视网膜母细胞瘤,这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肿瘤和第三位最常见的儿童期癌症,约有35%至40%的成年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在孕育中会发生致病突变,导致后代患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高风险。因此,这位父亲决定寻求帮助,让自己的孩子免受其害。

最终,中国“试管婴儿之母”卢光琇教授和她的团队决定采用辅助生殖技术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PGD)相结合,在孕前对其胚胎进行筛查。最终,这个寄托了陈先生夫妇无限希望的宝宝出生后身体指标一切正常。卢光琇教授同时表示,通过基因诊断技术排除了家族中传递的癌症致病基因突变,未来这位孩子的后代罹患该癌症的几率也被大大降低。

一项新的科研成果如何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并非科学家一方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试管婴儿是社会不断进步的产物,尽管备受质疑,但它真真切切地使部分家庭圆梦,并且在向无癌的方向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Association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With Childhood Cancer in the United States. JAMA Pediatrics

[2] 瑞典体外受精分娩儿童的长期发病率及癌症风险.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

[3] 世界首例无癌婴儿诞生记. 医海拾贝

本文由《健康学人》负责撰写,欢迎转发。投稿、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进行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