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家長決不能置身事外!

轉眼間又到了期末。雖然期末考試是孩子們的任務,但是家長也不能“事不關己”!家長們,要想孩子在考試中發揮出色,在孩子考試前,你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參照小編為大家準備的這份清單去做,讓孩子以最好的狀態迎戰期末考!

家長在期末考試前能做什麼?

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有些孩子喜歡一邊玩一邊做作業,為了幫助他們改掉這個壞習慣,家長應該給孩子作出好榜樣。在孩子努力學習的時候,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兒看電視。

如果孩子在看書,家長們也不妨拿起報紙和書本與孩子一起充充電,如此可以創造出一種熱愛學習的家庭氛圍。

合理制定作息時間

讓孩子明確什麼時候可以盡情地玩,什麼時候必須專心地學習,養成勞逸結合的好習慣。

不指責、不抱怨

就算老師留的家庭作業確實過多,家長也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兒抱怨老師,而是應該強調家庭作業的正面意義,以免造成孩子的厭學心理。

萬萬不可替孩子寫作業

當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目,與其直接給出結果,不如用循序漸進的問題引導他們自己找出答案——很多時候,孩子無法解答一道題的原因僅僅是因為沒有充分理解題目的意思。通過這種方法,孩子學到的就不僅僅是一個答案,而是找出答案的解題方法和思維方式。

督促孩子杜絕不良學習習慣

比如看電視寫作業、聽音樂寫作業等等,這樣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降低學習效率。家長們一定要幫助孩子認識到做作業不是為了應付老師或者課代表的檢查,而是為鞏固所學知識點。

不告訴孩子,不要因為這項作業老師可能不檢查,就偷偷不做了,這樣吃虧的只能是自己。

允許孩子根據實際情況“偷懶”

如果因為某種特殊原因(如生病)實在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家長應立刻與老師溝通,切不可強迫孩子趕作業而影響睡眠,這樣得不償失。

如果老師留的作業實在太多了(這是家長最為難的時候),在來不及與老師溝通的情況下,家長可以讓孩子選擇性地完成作業,並在作業本上註明孩子是經過家長同意才這樣做的——這樣總比一樣都完不成好得多。

但前提必須是孩子已經百分之百努力過,而家長也已經和孩子講明道理,並肯定孩子已經掌握了老師要求的相關知識。

期末考試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家長決不能置身事外!

告訴孩子複習不能這樣做

不要做難題

有些家長覺得複習就是做題,難度越大越好。其實不然,做難題至少有三方面的負面影響:

一是影響孩子的自信,產生消極的心裡暗示,自己嚇唬自己。

二是會打亂孩子的思路。知識是成體系的,理解了才能運用。

三是會耗費大量精力,使孩子得不到適當的休息。

不要打疲勞戰

有些家長讓孩子在複習時拼命抓緊時間,可謂是分秒必爭,甚至挑燈夜戰,這很有可能使孩子身心疲勞,還會使孩子思維不清晰。

不要總是看弱項

有些孩子平時覺得自己還可以,但到考前幾天,開始大量發現自己的弱點:這些單詞怎麼沒印象,這個題還不會做……於是便重新開始複習,一旦考試必然大腦亂作一團,原來會的知識也記不起來了。

所以,在考前無論發現了什麼弱點,都不要過多地去想,要有一個平常心:現在是複習已掌握的知識的時候,而不是再學習新知識的時候。

期末考試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家長決不能置身事外!

告訴孩子這樣複習更有效

及時複習

人們對於剛學過的東西,總是一開始忘得快,過一段時間就逐漸減慢。每天從學校回來,孩子都學了一些新東西,要先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複習之後再做作業。告訴孩子,每天晚上睡覺前想一想:“我今天都學了什麼?”然後在頭腦裡把這些東西過一遍。

如果不及時複習,時間一長孩子就忘記了,許多內容最後集中到一小段時間複習,效果自然不好。

期末考試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家長決不能置身事外!

分散複習

如果有60分鐘的複習內容,您是讓孩子一下子複習完呢?還是分成幾段間隔複習呢?

心理學家很早就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實驗,實驗的結果表明:分散複習要比長時間的集中複習效果好。對於孩子來說,其身心發育的特點也要求採用分散複習的方式。

所以,您不妨讓孩子每次複習20分鐘。中間休息之後再複習,這樣孩子就不會疲勞,複習的效果也會更好。

交叉複習

當孩子同時面臨幾門課程的複習任務時,最好採用交叉複習的方式,即這10分鐘複習語文,休息後換成數學,再之後又變成別的什麼,這樣複習的好處是不會使孩子產生厭倦心理。轉眼間又到了期末。雖然期末考試是孩子們的任務,但是家長也不能“事不關己”!家長們,要想孩子在考試中發揮出色,在孩子考試前,你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參照小編為大家準備的這份清單去做,讓孩子以最好的狀態迎戰期末考!

在這裡,祝願每一個孩子,在期末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