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離職,是因為愛沒給夠,話沒說透,心受委屈了


員工離職,是因為愛沒給夠,話沒說透,心受委屈了

“把愛給夠,把話說透”是教練一直掛在嘴邊的語錄之一,可是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很多夥伴瞭解這句話的字面意思,但是可能並沒有真正深入的去探究它的內涵,並將其貫徹在工作當中。

本質上,這句話是企業文化的體現。

相信很多企業都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我們給員工很好的福利待遇,可是員工還是時時想著要跳槽呢?為什麼我們對員工那麼好,他想離開還是離開,連理由都不說清楚呢?

當我們在指責員工缺乏責任感時,不知道我們有沒有思考過員工的離開是因為“錢”沒給夠還是因為“心”受委屈了?還是覺得離開了就離開了,反正市面上啥都缺,就是“人”不缺?

當管理者真正願意去關心員工為什麼離開的時候,我們就會真正的理解“把愛給夠,把話說透”的含義。

我們會發現大部分員工的離開是因為企業在這兩個方面做得不夠好。

-把愛給夠-

把愛給夠的更深層次的含義是尊重和信任。管理者對等新入職員工的態度可以分成兩類:

一種是把新員工當草。

一開始對員工的能力和品格持懷疑的態度,設置種種的人為的“關卡”去檢驗員工的能力和品格,時間一長了,覺得員工這兩方面都達標後,再慢慢的再給一定程度的尊重和信任。

另外一種是把新員工當寶。

一開始就對員工給予很高的期待和充分的信任,然後通過觀察員工在實際工作當中的持續表現來判斷員工是否在能力和品格上符合公司的要求。

其實重要的不是管理者用哪一種態度對待新入職的員工,重要的是,你所採取的態度是否展示了對員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或者說員工感受到了這種尊重和信任。

為什麼員工剛進公司的前六個月離職率最高?

當然不排除這是一個試錯的過程,大多數公司設置了一個六個月的試用期,這其中有被動離開的,也有主動離開的。

今天我們不談被動離開的,因為那關係到公司的擇人標準。我們今天談員工主動離開的這個部分。

我有個朋友剛進入公司不到一個月就遞了辭職申請,我問他為什麼辭職,他跟我說,在這家公司他沒有被尊重的感覺。

這家公司開會的時候,座位是按職位從高到低排的,因為他是個普通的IT小主管,只帶了兩個小弟,所以每次開會都是坐在門口的位置。

這個還可以忍,不能忍的是公司每次開會安排在下午六點,面試時說好下班時間是六點,結果每次實際下班時間都是八九點。

最最不能忍的是,明明說好六點開會,領導們都不出場,出場時間要到七點,正式開會要到七點以後。

有兩次等到七點,領導們還沒到場,所以他就讓兩個小弟先回家了,自己緊接著也離開了,結果第二天早上一到辦公室,一頂大帽子扣了下來,說他對工作不負責任。

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叔可忍,嬸也忍不了呀!

-把話說透-


員工離職,是因為愛沒給夠,話沒說透,心受委屈了

話說我這個朋友離職的時候,他會跟公司講他不能忍的是什麼?他不會說,因為這個公司並沒有提供一種可以把話說透的環境。

當上司沒有把愛沒給夠的時候,下屬心裡的話怎麼可能說透?

當然這個把話說透是雙方面的,不僅僅是下屬對上司,更是上司對下屬。

這需要領導者不斷的提升與員工對話的能力,“把話說透”應該作為領導者成長過程中的基礎技能來給予足夠的重視。

當員工的績效不如人意時,怎麼把話說透?當員工無法融入企業時,怎麼通過對話來幫助他融入?當員工創造了良好的績效時,怎麼給他及時的鼓勵?……

把話說透也不只是單指那些比較好說的話,比如說安排工作任務,也包括那些不好說的話,比如說獎金薪酬、晉升通道等等。

員工離職,是因為愛沒給夠,話沒說透,心受委屈了

當公司呈現在員工面前的一切都簡單、清晰、明瞭的時候,員工的心裡也會覺得敞亮;

反之當公司裡的一切都以一種遮遮掩掩,不能說不能道的姿態出來的時候,員工的心裡就會憑空多出了許多的猜測。

最後得出的結論只能是這個公司不夠大氣,簡而言之,格局不大,透著一股小家子氣,也就會覺得在這公司沒什麼前途了。

把愛給夠,把話說透是一鍾鍛造企業文化的方式,當我們通過一些對話的機制把公司的文化做的極致的時候,員工看到的是一家有希望、生機勃勃的公司。

當員工能夠發自內心接納這家公司的時候,他才能為公司做出最大的貢獻,創造出最大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