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民辦大學基本沒有像私立中學那樣,可以和最好公辦大學匹敵?

教育人小石頭


民辦大學,就是我們俗稱的三本院校以及專科第二批次招生的學校。就目前來看,第一由於錄取分數線較低,所以大部分生源質量較差。第二呢,民辦大學辦學歷史相對較短,缺乏文化底蘊,在民間的認可度較低,是不是的還會被扣上“野雞大學”的帽子。最後就是目前的多數民辦大學都以盈利為目的,心思都用在如何掙錢上,教學質量跟不上,學風不行。如有異議歡迎私信!






小張叫獸


這個問題,民辦大學生源成績差和重點公辦大學樹大根深不在討論內。

民辦大學和私立中學上的區別是很大的。不能因為一個簡單的私立就可以劃到一起,民辦大學應該和民辦職業技校或中專比較。即便是單純的民辦高校來說,本科層次和專科層次規模和水平差很多的。除了個別商學院外,國內民辦大學和公立大學規模和水平上根本沒有可比性,即便是頂級的民辦大學也就只能比一下中下流水平的二本。

私立中學也是有好有差的,好的私立中學主要靠從重點高中挖名師或兼職方式起家。

如果說是因為私立中學只需要找到一批好老師和一個好的辦學校區就可以,而民辦大學就要各種學術硬件建設和足夠的教授作學術帶頭人來軟件建設,簡單來說就是兩者花錢和規模就不是一碼事,這是一個答案。

不過這答案並不完全說明問題,因為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更多的還是說社會認可度帶來的效益問題,這社會認可度的取得難度是不一樣的。

私立高中社會認可度高了以後就可以提高自己的門檻,提高擇校費和學費等等,這是實打實的收益。而其管理對象主要是未成年的中學生,比起都是幾乎都是成年人的大學生來說好管很多,畢竟還有家長在本地管著。但是民辦大學顯然面對成年人其管理難度就大很多,就需要投入很多資源和人員去做這件事。可是即便如此也是吃力不討好,因為招不到好的生源。

雖然說私立高中也有一些因為管理不善和成績不佳最終解散的,但是私立高中能活下來活得很好的生源有保障只要把前三十名做出好成績後面跟上一點就好,因為中考高考成績是個很單一的指標。然而民辦大學所謂考研率和升本率是不重要的,除了這些還有就業率和其他的指標,則就比較難以權衡和把握。尤其是就業率以及背後的社會認可度,這不像私立中學有中專和大學兜著,學生幾乎不直接出社會,但是民辦大學就大多數要面向社會競爭,那麼這時候人們就會有簡單的歸一性思維,直接說這個大學生水平是學校教不好。

如此,那就是社會認可度二者的提高難度是不一樣的。也有一些民辦大學用高中實驗班的辦法去作這種提高社會認可度的事,可是就成果帶來的效益來說,和私立中學比不了。這裡的原因就是人們的歸一性思維認為,民辦大學的學生高考成績差,已經直接判定了畢業生的水平,這點先不說正確與否,它也確實決定了無法和那些重點大學相提並論。也畢竟從辦學經費來說國內重點大學遠遠好過民辦大學,這又繞回到錢的問題。這畢竟重點高中和重點大學在國家層面來說,戰略地位是不一樣的,後者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石,是必須花大錢支持的。可是民辦大學顯然沒有這樣的地位,顯然支持力度不一樣。

這在政策上看得出支持力度完全不是一回事的,但歐美地區很多私立名校沒有政策支持私立大學一樣有很多名校。這就需要長時間堅持和努力了。

又進一步講私立中學大多數都是地域性的,可民辦大學是全國性的,這樣社會認可度提高的難度又是不一樣了。從生源質量的取得來說就非常明顯,民辦大學想取得成績需要大批優質生源,可能即便給高獎學金保證好就業等等各種辦法未必管用,而大批以及長時間就更是承受不起。而私立中學只要幾年這樣做就可以了。

當然民辦大學的路子也是從這裡突破,就是走精專業路線和服務城市路線,集中力量辦大事,比如長江商學院這種。也可以用合作辦學的方式引進師資和教學資源。

總之,就是民辦大學的社會認可度是要集體努力集體出好成績才行的,而私立高中是集體努力個別出彩就能夠取得一定效益。


書呆子的


私立中學做的好,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考核目標明確

例如升學率、平均成績等等,家長給孩子選學校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成績,考上更好的高中或者大學,所以私立中學做的好不好,考核起來清晰明瞭,一目瞭然,私立中學可以用直觀公開公平的手段參與招生競爭。

第二:效率高

無論公立中學還是私立中學,都面臨升學壓力,但私立中學還有盈利壓力,而盈利與升學率考試成績等直接掛鉤,沒有好的成績就無法吸引到學生,沒有學生學校就有關門的風險,這就讓學校多了一層壓力,比之旱澇保收的公立中學,多了更多改進創新的動力。除此以外,私立中學教學管理崗位設定較多考慮成本,人均支出低,效率高。

第三:薪資自由度高

私立中學人力資源管理採用的是企業模式,多勞多得,能者多得,薪資上限不受政策約束,名師優師可以獲得市場化薪水,對教師招聘有很強的吸引力。公辦學校雖然也有類似機制,但只能在政策範圍內調整,機動性和操作空間遠不如私立中學,導致許多優秀的老師因為各種原因跳槽,而師資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私立高校面臨的問題比私利中學複雜太多
第一:資金來源單一

高校運作資金需求量遠遠高於中學,且需要長期穩定投入,國內高校資金主要來自國家財政撥款,數量足,金額大,旱澇保收,教職工可以安心工作,而私利大學資金主要來自招生,每年都有可能發生變化,且招生數量受到限制,經常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這就讓教職工日常工作,尤其是科研工作無法長期持續投入,進而影響了科研指標。

第二:無統一衡量標準,口碑不佳

衡量大學好壞的指標非常多,例如口碑、就業率、學校知名度、教師知名度、各種排行榜、發展歷史、知名校友、學校軟硬件等等,國內私利高校起步晚,資金有限,無法與公立高校競爭,導致招生、就業等狀況不佳,綜合實力遲遲上不去。

第三:人力保障制度

公辦高校教師多數有編制,無論是工作壓力,還是崗位保障,亦或是晉升通道,退休金等都十分優厚,且遠遠優於中學,正常情況下教師或者行政人員跳槽。而私立高校多為企業化辦學,在這些方面完全無法與公辦學校競爭,這也導致許多教師寧願去辦學較為低端的公辦高職、中專,也不想進民辦本科院校,而高校辦學的特點,決定了民辦高校無法制定如民辦中學一般的薪資政策,吸引力不高,長此以往,民辦院校的師資一直在較低水平徘徊。

綜上所述,現階段國內私利中學將會越辦越好,並逐步成為學生的首選,而民辦高校境況短期內無法改變,甚至有被邊緣化的危險,何去何從取決於國家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