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閱讀答題技巧點撥!

文學作品閱讀的答案整合技巧


技巧一、應依文答題,忌隨心所欲,主觀臆斷

示例1:“我一直對樹這個意象非常迷戀”是因為什麼?請結合原文分條列出。(每條不超過10個字)(4分)

相關語段:

我一直對樹這個意象非常迷戀。隨便的一棵樹,都是那麼自然地站在那裡,無論在山野、廣場、路邊,永遠那麼瀟灑大方。人類的姿勢要挑揀環境,不信你到舞臺上走一圈,會發覺自己竟然不會走路!就算那些整天呆在臺上的時裝模特兒,就我看還是矯揉造作,遠不如一棵樹優雅。一棵樹並不把自己的一切呈現出來,而是謙虛地隱藏一半在地下,變成根系,從而形成了樹的深度。只有最智慧的人才明白這個道理,不去誇耀自己的全部。樹的枝條向所有方向延伸,樹葉密密麻麻敝開,只要能接收到陽光,並沒有特別忌諱。有多少人能憐惜來自宇宙的每一點營養呢?我們不是擔心食物有毒,就是擔心消化不良,深懷戒心,結果戒心影響了吸收。一棵樹全身沒有累贅的東西,每一棵樹形態上都有不同,卻同樣簡潔、完美,這正是許多思想家理想中的人類,一種保持了個性的完美。——節選自《上帝的花園》

答案:(1)因為樹的自然、大方、優雅、瀟灑(2)謙虛、有深度(或不誇耀自己的全部)

(3)沒有忌諱(或珍惜宇宙的每一點營養)(4)簡潔、完美而保持個性。

解析:出題人是“依文設題”,所以我們也應“依文答題”。有的題幹明確告訴了我們應根據某段或者是某句話去答題,我們解題的時候就應該圍繞那個“中心點”,而不應背離它。鎖定目標段和目標句之後,“篩選信息”,形象一點叫“沙裡淘金”,就是排除多餘的信息,去沙,然後淘出金(有用的信息)。儘量用原文的話,切記不可憑想當然去整理答案,否則得不償失。以上四點,均是鎖定目標段和目標句之後,篩選文本相關信息所進行的整合。


技巧二、應分點列寫,忌雜亂無章,東扯西拉

示例2:小說的開頭和結尾都描畫冬夜雪花“像無數白色的小精靈”,“悠悠然”“飛落”下來,這樣的描寫有什麼作用?(4分)

相關語段:

雪花像無數白色的小精靈,悠悠然從夜空中飛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個大地很快鋪上了一條銀色的地毯。

在遠離熱鬧街道的一幢舊房子裡,冬夜的靜誼和淡淡的溫馨籠罩著這一片小小的空間。火盆中燃燒的木炭偶爾發出的響動,更增濃了這種氣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邊烤火的房間主人自言自語地嘟噥了一句。

“是啊,難怪這麼靜呢!”老伴兒靠他身邊坐著,將一雙乾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這樣安靜的夜晚,我們的兒子一定可以多學一些東西。”房主人說看,向樓上望了一眼。

……

突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破了寂靜的氣氛。

……

門外一個陌生中年男子手裡握著一把閃閃發光的匕首。聲音低沉,卻擲地有聲。

……

“啊,啊,我和老伴兒都是上了年紀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麼就隨便拿吧。但

請您千萬不要到樓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說。

……

突然,喀嚓一聲,隨著一聲慘叫,一個沉重的物體從樓梯上滾落下來。

房主人從呆愣中醒了過來,慌忙對老伴兒說:“一定是我們的兒子把速傢伙打倒的。快給警察掛電話……”

很快,警察們趕來了。在樓梯口,發現了摔傷了腿躺在那裡的陌生人。

“哪有這樣的人,學習也不點燈,害得我一腳踩空。真晦氣。”陌生人一副懊傷的樣子。

上樓搜查的警察很快下來了。

“警長,整個樓上全搜遍了,沒有發現第二個人,可房主人明明在電話中說是他兒子打倒的強盜,是不是房主人神經不正常?”

“不是的。他們唯一在上學的兒子早在數年前的一個冬天死了。可他們始終不願承認這一事實,總是說,兒子在樓上學習呢。”

誰也沒有再說話。屋裡很靜,屋外也很靜。那白色的小精靈依然悠悠然地飛落下來。


答案:(1)開頭冬夜雪花的描寫預設了故事發生的背景(環境),渲染一種寒冷而寧靜的氛圍,與房內溫馨的火盆互為映襯,為故事情節的發展作鋪墊。(2)結尾再次描畫冬夜的雪花依舊寧靜唯美,為故事的結局營造一種落寞悽清的氛圍,烘托孤苦老人一片蒼涼的心情。(3)將雪花比成能通人性的小精靈,寄託了作者對這對孤苦老人的同情和美好祝願。(答對其中兩點即可,每點2分。)

解析:高考現代文閱讀是按得分點評分,而且閱卷老師閱卷速度較快,分點列寫,答題思路顯得清晰,也方便閱卷老師評卷。值得注意的是,答題時應將最有把握的答案寫在最前面,如果沒有字數限制,在答出最主要的得分點以後,可以將其他一些可能的得分點整合,作為答案最後的一點。


技巧三、應善作提煉,忌眉毛鬍子一把抓

示例3:作者之所以喜歡“扛椽樹”這個名字,是因為“它以濃郁的泥土氣息,道出了它的根本特質”。請根據全文內容,分三條指出陝北柳樹的“根本特質”。(6分)

相關語段:

①這柳,這陝北的柳,這迎著漠風的柳,這暈染出一片蒼涼的柳,千萬年來,是在等誰呢?誰能描繪出它的滿身奇崛?

……

④描繪它,沒借鑑可尋。不論是關於柳的任何文字,都與它掛不上邊。所以,什麼蛾眉呀髮絲呀的種種女兒氣,應該首先在天地間掃蕩淨盡。不能有西施的影子。不能有林黛玉的影子。甚至京華柳的那種綠,江南柳的那種綠,灞柳中原柳的那種綠,在這裡也可以忽略不計——只用黑。黑還要濃黑。於是,我把我周身的血液變成濃濃的墨汁,滿腔滿腔地往外潑。潑一柱疙疙瘩瘩的鐵的樁子,潑一片鐵的定格了的爆炸,潑一股爆炸了的力的衝擊。或者,潑成曾經躍起在這兒的英雄:潑成蒙恬,潑成赫連勃勃,潑成李自成。潑成劉志丹和謝子長。也可以潑成這兒的無數死了的或者活著的普通的剛強漢子。我還想把它潑成魯迅。魯迅雖然是南方人,但他的骨頭卻像這柳。我要潑出的是魯迅的黑白木刻般的雄姿。——這就是這柳。

⑤倘問:這柳沒有枝條嗎?有。但它的枝條不是垂下來的,而是橫在天空中的,像爆炸射出的眾多而凌厲的軌跡,像英雄舉起的密密麻麻的刀槍。它的枝條是陶淵明的腰,五斗米也壓不彎它。它的枝條是魯迅的筆,其筆如椽,揮盡了一個時代的思想輝煌。

⑥說到椽,這柳的枝條,確實是做椽用的。人們砍了它用來蓋房子。一棵樹可以砍六七十根。但砍了它,用不了幾年的工夫,又一層新的椽子蓬蓬勃勃地生成了。生了砍,砍了生,往復無窮。往復無窮的是瘠薄的土地上的悲壯的奉獻。它常常悲壯的像斷肢折臂的戰士。但即使年邁,衰老了,它的軀體變得乾癟而空洞,甚而至於剝落成扭曲的片狀,仍不忘耗盡最後一絲骨血,奉獻於世界。如果把它一生的奉獻累加起來,每棵樹都應該是一片森林。——這就是陝北的柳。

⑦我的描繪如果就此結束,我知道,還是對不起它的。我還應該用我滿腔的濃濃的墨汁,潑出它的名字。有人把它叫做塞上柳,有人把它叫做蓬頭柳,有人把它叫做扛椽樹。我特別喜歡最末這個名字,因為它摒棄了柔弱的柳字,更因為它以濃郁的泥土氣息,道出了它的根本特質。那麼就讓我在濃濃的墨汁中飽和上深厚的感情,像豪雨一樣,痛快地潑下它吧--扛椽樹!

——節選自《名作欣賞.扛椽樹》2006年第11期,有刪改


答案:(1)剛強(或“陽剛”、“堅強”、“堅忍不拔”、“頑強”等)(2)傲骨錚錚(或“正直不阿”、“敢於抗爭”、“敢作敢為”)(3)無私奉獻(4分。僅答出“剛強”、“無私奉獻”兩點得2分;答出“傲骨錚錚”得2分;答“蓬勃向上”、“安於貧瘠”、“奇崛”、“筆直”等次要信息不給分。此題信息篩選範圍主要集中在四、五、六三段,每段可歸納出一點。)

解析:題目要求分三條指出陝北柳樹的“根本特質”,總攬全文,不難看出答題區間為④⑤⑥三個段落,第④段相關信息為“潑成曾經躍起在這兒的英雄:潑成蒙恬,潑成赫連勃勃,潑成李自成。潑成劉志丹和謝子長。也可以潑成這兒的無數死了的或者活著的普通的剛強漢子。我還想把它潑成魯迅。魯迅雖然是南方人,但他的骨頭卻像這柳。我要潑出的是魯迅的黑白木刻般的雄姿”,提煉其中的關鍵信息,則應抓住“剛強”“陽剛”等信息。第⑤段相關信息為“枝條不是垂下來的,而是橫在天空中的”“枝條是陶淵明的腰,五斗米也壓不彎它。它的枝條是魯迅的筆,其筆如椽”,可提煉出“正直不阿”“傲骨錚錚”等信息。第⑥段相關信息為“生了砍,砍了生,往復無窮。往復無窮的是瘠薄的土地上的悲壯的奉獻”“不忘耗盡最後一絲骨血,奉獻於世界。如果把它一生的奉獻累加起來,每棵樹都應該是一片森林”,核心信息為“奉獻”。


技巧四、應有“點睛”之詞,忌群龍無首,一盤散沙

示例4:閱讀下面朱自清的散文《綠》中對梅雨潭“綠”的描寫片段,回答問題(6分)

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叢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餘呢,西湖的波太明瞭,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愛的,我將什麼來比擬你呢?我怎麼比擬得出呢?大約梅雨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著這樣奇異的綠,彷彿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裡面似的,這才這般的鮮潤呀。──那醉人的綠呀!

《西湖漫筆》第⑤段至第⑧段詳細描寫了西湖的“綠”,與《綠》的選段進行比較,你認為哪個描寫更好,並簡要說明原因。

相關語段:

⑤正像每次一樣,匆匆的來,又匆匆的去。幾天中我領略了一個字──“綠”,只憑這一點,已使我流連忘返。雨中去訪靈隱,一下車,只覺得綠意撲眼而來。道旁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著的雨絲兒也都是綠的,飛來峰上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峰下蜿蜒的小徑,佈滿青苔,直綠到了石頭縫裡。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覺得遍體生涼,心曠神怡。亭旁溪水錚琮,說是溪水,其實表達不出那奔流的氣勢,平穩處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飛濺,如飛珠滾玉一般,在這一片綠色的影中顯得分外好看。

⑥西湖勝景很多,各處有不同的好處,即便一個綠色,也各有不同。黃龍洞綠得幽,屏風山綠得野,九曲十八澗綠得閒……不能一一去說。漫步蘇堤,兩邊都是湖水,遠水如煙,近水著了微雨,也泛起一層銀灰的顏色。走著走著,忽見路旁的樹十分古怪,一棵棵樹身雖然離得較遠,卻給人一種莽莽蒼蒼的感覺,似乎是從樹梢一直綠到了地下。走近看時,原來是樹身上佈滿了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蔭蔭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有的青苔,形狀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樹木,如雲霞;有的整片看來,佈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綠山水。這種綠苔,給我的印象是堅忍不拔,不知當初蘇公對它們印象怎樣。

⑦在花港觀魚,看到了又一種綠。那是滿池的新荷,圓圓的綠葉,或亭亭立於水上,或婉轉靠在水面,只覺得一種蓬勃的生機,跳躍滿池。綠色,本來是生命的顏色。我最愛看初春的楊柳嫩枝,那樣鮮,那樣亮,柳枝兒一擺,似乎蹬著腳告訴你,春天來了。荷葉,則要持重一些,初夏,則更成熟一些,但那透過活潑的綠色表現出來的茁壯的生命力,是一樣的。再加上葉面上的水珠兒滴溜溜滾著,簡直好像滿池荷葉都要裙袂飛揚,翩然起舞了。

⑧從花港乘船而回,雨已停了。遠山青中帶紫,如同凝住了一段雲霞。波平如鏡,船兒在水面上滑行,只有槳聲欸乃,愈增加了一湖幽靜。一會兒搖船的姑娘歇了槳,喝了杯茶,靠在船舷,只見她向水中一摸,順手便帶上一條歡蹦亂跳的大鯉魚。她自己只微笑著,一聲不出,把魚甩在船板上,同船的朋友看得入迷,連連說,這怎麼可能!上岸時,又回頭看那在濃重暮色中變得無邊無際的白茫茫的湖水,驚歎道:“真是個神奇的湖!”


答案:(1)《西湖漫筆》中對“綠”的描寫好。(1分)《西》採用了點面結合的描寫方法,不僅從整體寫出了西湖綠的特點,還選取了蘇堤、花港觀魚等進行了點的描寫。“綠”的特點既有共性,又有變化。(2分)《西》對西湖的“綠”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描寫,將綠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譬如“道旁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著的雨絲兒也都是綠的。飛來峰上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可視可感可觸,且層次豐富,氣氛濃郁。又譬如寫:“黃龍洞綠得幽,屏風山綠得野,九曲十八洞綠得閒。”文字極為簡約,卻傳神盡意。(2分)《西》融情於景,將對西湖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融入到了景物描寫之中,含蓄委婉。如“走近看時,原來是樹身上佈滿了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蔭蔭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再加上葉面上的水珠兒滴溜溜滾著,簡直好像滿池荷葉都要裙袂飛揚,翩然起舞了。”(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語言通順流暢1分)

(2)《綠》中對“綠”的描寫好。(1分)《綠》運用襯托的手法突出了梅雨潭的綠。通過描寫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西湖和秦淮河的水波等等的“綠”的不夠恰到好處來突出梅雨潭“綠”的美麗。(2分)《綠》採用了第二人稱來寫,用“你”來稱呼梅雨潭的“綠”,拉近了與梅雨潭的“綠”的距離,便於抒發對其強烈的熱愛和讚美之情。(2分)《綠》情景結合,既有對梅雨潭的“綠”的描寫,又有直接抒發對梅雨潭的“綠”的感情。(2分)《綠》描寫梅雨潭的“綠”採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既有通過描寫別的地方“綠”來襯托梅雨潭的“綠”,又有對梅雨潭的“綠”的直接描寫。(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語言通順流暢1分)

解析:所謂“點睛”之詞,是指在鑑賞文學作品時所採用的鑑賞術語(加點詞語)。缺乏術語,即使有對相關語段的分析解讀,也會如群龍無首一般,不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鑑賞也不可能得分。因此,我們應有相關的知識儲備。比如:要求回答“某一句話的作用”這類題,如問的是結構方面的作用,可考慮是否該用“承上啟下”、“過渡”、“首尾呼應”等關鍵詞語加上自己的話;如果是內容和主旨方面的,可考慮“強化”“昇華”“畫龍點睛”等詞語;如果是情節方面的話,簡短的一個故事之類的則要考慮“鋪墊(伏筆,一般在文章的開頭)”“懸念”“反差(欲揚先抑或者欲抑先揚之類)”等詞語,若是神話傳說則要考慮是不是要增強文章的神秘色彩等等;如果涉及到修辭方面的作用,可以想到對比,誇張,生動形象,印象深刻;而寫作手法的作用則要考慮更多,因為具體的材料不同,要考慮的也要很多,這些可參考欲擒故縱,欲揚先抑,虛實結合,寓褒於貶等等。


技巧五、應周詳全面,忌丟三落四,顧此失彼

示例5:請從修辭手法和表達效果兩個方面對文章3段畫線部分進行賞析。

相關語段:

在北大荒闊大的原野上奔馳,遠遠看到一帶蔚然的莽林,一望如一堵粉白的長城,隨地平線蜿蜒起伏,直至消失到看不到邊的遠方;“長城”之上覆蓋一層綠冠,墨綠墨綠,呈現一條飄弧,彷彿是條海岸線;海岸線之上,是湛藍湛藍的天穹;這便是遠處看到的白樺林的大觀。白樺林的這廂,鋪陳著草,風吹浪來,飄蕩起伏,遠近遊弋,青黃不定,風吹草低,果見牛羊。走近白樺林,細看單個的白樺樹,都一色地苗條標緻,主幹筆直挺拔,表現出蓬勃崢嶸奮勇向上的精神;樹身粉白,顯現出陽春白雪高潔不俗的個性;它的分枝婀娜,嫋嫋婷婷,水仙子一般高高地擎著一把開放的綠傘;它的葉子細膩秀雅,微風襲來,它們在高高的樹冠上頻頻地招動著手臂,孤芳自賞陶然自得的姿態,讓人心醉。走進白樺林,琳琅滿目的生命,各種花呀草呀以及與樺樹共同生活的其它樹木,都在萬類競自由的環境裡不求為人所知自自然然地生存著。它們各得其所,草木是枯了榮榮了枯,花兒是開了謝謝了開;各種鳥呀蟲呀蜂呀,嗡嗡作響,亂飛迷眼。更為可貴的是,這裡是丹頂鶴的故鄉,是黑天鵝的家園,是許多珍奇物種的搖籃,是宇宙洪荒的自留地,是大自然的一塊標本。於是,你就會於無意間驟然生出走入地老天荒,走入生命天堂的感受來。

答案:作者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從白樺樹樹身、樹枝、樹葉等角度描寫了白樺樹的標緻挺拔、婀娜多姿、細膩秀雅,表達了對紮根於塞北的蓬勃崢嶸的白樺樹的由衷的讚美,為下文說明人類應當愛護白樺從作鋪墊。

解析:答這類題最容易顧此失彼。或只答出一種修辭手法,或只能答出修辭手法本身的作用,不能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分析,或不能結合文章的主題來分析修辭手法的作用。


對“審美鑑賞性試題”,要求我們能分辨出文章語句段的表現技法,領悟其表達技巧,審視他的藝術效果,把握他的獨特風格,進而進行富有個性的鑑賞。一般來說題目只會要求從某個方面(或主題、或構思、或藝術特點等)來進行賞析。寫作時只能緊扣一個方面,從某一角度賞析,選準角度,不求面面俱到。

具體鑑賞角度如下:

1、從遣詞造句的角度去鑑賞,包括用詞、句式,如疊字疊詞、動詞形容詞量詞的選用、整句散句、長句短句等。

2、從修辭的角度鑑賞,如: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引用、對偶、借代等,這些修辭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為彼,形象生動,想象力豐富;擬人的作用是化物為人,親切自然,人格化等。

3、從語言風格的角度鑑賞,如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筆寫意蘊;平和沖淡,如周作人,用淡筆寫濃情;.蒼勁雄健,如魯迅,剛健之中見哲思;絢麗濃豔,如徐志摩,用詩意寫濃情;清婉雋永,如冰心,用婉筆抒寫柔情;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達主旨。

關於語言的品味和賞析:

學語言的理解是指對文學作品所使用的語言的敏感識別和心理接受的能力。文學語言是塑造形象、表現主題的文學手段,他是作者主體意識的刻意追求,因而表現出與一般語言不同的特色:準確、鮮明、生動,它富於形象性,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它優美雋永,能夠給人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文學語言的理解,超越了“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的詞義層次,進入了欣賞的領域。這就要求讀者有一定的文學欣賞能力,對文學語言的識別、接受、賞析能在較高層次上進行,領略其優美雋永的妙處。

賞析語言一般從下列5個方面思考:

①語句的含義和作用。對文章的語句的作用和意義進行鑑賞。

②語言的特點。一般從準確簡潔、清新明快、生動形象、淺顯質樸等方面思考。

③語言的風格。有幽默、辛辣、自然和諧、含蓄、深刻等。

④語言的技巧。多從修辭角度思考。

⑤語言的作用。表達了什麼意義,有何表達效果,在結構和內容上有什麼作用。

試題特點:

研究試題題幹,從中可以獲得許多答題的有用信息,使我們答題指向變得明確,合乎要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⑴題目用語:

題目包含以下要素:①問題目標(角度),即用一定的詞語交代本題考查的是什麼,如“父親形象的內在特點”、“賽艾姆的外貌”、“寓莊於諧的手法”。②交代範圍,亦即提示從文章的哪些地方找到與問題有關的文字,如“根據全文”、“從……段看”、“作者在……段說”。③其他提示(暗示)性文字。

⑵答題要求:

①規定表述方式,如“概述(概括)、”“找出(找到)”、“簡要分析”等。

②規定字數或格式,如“不超過30字”、“300字左右”等。

1.抓住關鍵詞去品味語言的豐富內涵。例如魯迅的《阿Q正傳》中有句話,“舉人老爺和趙家排了轉折親”,這句話含義豐富,品味的重點應落實在“排”和“轉折親”上。“排”說明是硬拉扯上的關係,而且是新關係,不是老關係;“轉折親”表明原來不親切,也是硬拉扯上的,那為什麼要“拉扯上”呢?一分析就可以讀出語言的豐富內涵——封建勢力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結,於是從中可以品味出魯迅作品語言的形象生動和極強的表現力。

2.大處著眼,整體把握,特別是要明確全文中心的結構思路,並與語言的品味相互印證。

3.從特殊的表現形式入手。文學作品中的語言往往藉助文學性的北大學生入比喻、擬人、象徵等手法,如特殊的局式等等。例如高爾基的《母親》中,母親被敵人發現後,經歷了一個激烈的思想鬥爭過程,在這個過程的表達中,作者有了“火花”和“火星”這兩個不同的喻體去比喻母親的“憲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通過修辭分析,讀者就可以體會到母親的思想軌跡。

4.挖掘語言中的潛臺詞。例如《祝福》中魯四老爺在祥林嫂被婆家人綁走之後說的話“可惡!然而……”潛臺詞就很豐富,“可惡”指什麼?“然而”又指什麼?細一分析就可充分認識到這個封建衛道者的自私、冷酷、反動的本質。同時也可見魯迅語言的簡練、精省。

5.從語體的角度鑑賞,如:書面語與口語、普通用語與專業術語等

6.從情感的角度鑑賞,要善於體味作者在字裡行間所表露出來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細膩等。善於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答題對策:

總觀全局——抓文脈

一般地說,以寫人為主的文學作品,要先把握寫了什麼人,該人做了什麼事,這些事有什麼共同點和意義。以記事為主的文學作品在閱讀中要先搞清是什麼人,做了什麼事,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怎樣的,這件事情蘊含的深層意義是什麼。寫景狀物的文學作品,在閱讀中要理清作者借了什麼景或物,抒了什麼情,這個情是怎麼抒發出來的。

分散信息要整合,隱含信息要挖掘。作者的觀點態度往往分散在文章的各個段落、層次,滲透在字裡行間,有的比較直接、明顯和集中,有的則比較分散或隱晦。因此考生必須綜合考慮、整體把握、仔細分析和抽象概括。

做閱讀主觀題能抄原文答題是上策,能概括原文答題是中策,離開原文答題是下策。它需要掌握跟文學、寫作相關的知識,才能順利答題。

步驟:1、讀文本,明大意3、定區域,劃信息

2、抓主旨,清結構4、摘要點,巧整合

注意點:

1、準確表達——再潤飾

作答時不能用描寫或比喻、擬人的句子作為答案。因為這種語言的表意是間接的甚至是模糊的,不能直接準確地回答問題。

答案要麼只會堆砌術語,過於籠統,大而化之,不會結合相關文段進行具體分析,做到有理有據;要麼只會照搬原文詞句,不會加以篩選整合;要麼就局部而論局部,斷章取義,不會結合上下文進行整體把握。

語言操作力求準確、精煉。

很多考生失分都在表述上出了毛病,語句不通,語義不明,答非所問。如何組織好答題的語言,把篩選好的內容準確、精煉的表達出來,顯得十分重要。

(1)考生要善於利用原文詞句來組織答案。一般來說,答案所涉及到的關鍵詞語、句子就在原文中。

(2)緊扣題意,選好角度,選用恰當句式來回答。答題時一定要從答的角度,將文中已知信息重新組合,變換恰當的句式來重組。

(3)語言一定要精煉。高考閱讀文字題,重在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有的題目明確規定字數,不超字,又能把要點答全,這需要答題的語言要精煉。我們篩選整合好文中相關信息後,一定要把具體、形象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的語言。

2、綜合分析回答不要太抽象,要點明其手法或作用。

3、概括要點時,要儘量分條作答,看分答點,一般4分至少2點,6分至少3點,一定要分點陳述。

4、摘取關鍵——巧概括。儘量利用文本中的相關語句作答,或摘取詞語連綴或壓縮主幹調整或抽取要點組合。文學作品閱讀題的解答往往不是僅從原文就能找到貼切的答案,需要學生學會篩選,將重要的詞語加以整合,需要對文本內容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5、一般來說,解答本題的時間可安排為20分鐘左右,閱讀文本的時間累計佔答題時間的一半左右。

審清題幹——明信息

審題意識薄弱,對題幹要求要麼理解不準確,要麼把握不全面,不會分步作答。

自覺對題目進行細察深思的意識,從中發現題乾的隱含要求和角度暗示。能審清題幹要求,明確答題角度,從而做到“問什麼”就“答什麼”,減少無謂的失分。

1、看清題幹要求,揣摩命題意圖。命題者命題一般都有明確的考查目的和要求,看清題幹要求,才能揣摩出命題人的命題意圖,正確答題。

2、品味題幹中關鍵詞,揣摩隱含信息。有的題幹本身隱含著多方面的要求,必須挖掘出題幹中隱含信息,才能找到答題的命脈。

定位掃描——找語境

找出答題的信息區域,篩選整合答題內容。

命題者有的從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來命題。考生對所要概括的具體內容,一定要找準答題的信息區域,分析綜合,準確全面地解答。

文學作品閱讀答題技巧點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