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層做信訪」“信訪”與“信法”之間的距離

在大家看來,信訪工作很苦很累,難度很大。對信訪工作人員而言,他們通過處理群眾信訪事項,把“理解”二字貫穿始終;在接待來訪者中,將“真誠”二字永恆堅守,依靠理解和真誠,讓信訪群眾的疑難問題“

柳暗花明”,使改革產生的新矛盾“迎刃而解”!

今天,“我在基層做信訪”欄目將繼續向大家推薦我們的基層信訪人員,記錄信訪工作人員的點點滴滴。

「我在基層做信訪」“信訪”與“信法”之間的距離

我們一起來回顧

「我在基層做信訪」“信訪”與“信法”之間的距離

「我在基層做信訪」“信訪”與“信法”之間的距離

譚舒戈

自2012年入職昌平法院以來,參與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信訪接待工作二十餘次,現擔任速裁審判庭審判員。

“第一次到小紅門信訪接待站,第一次直接面對信訪的當事人,心中不禁多添了幾分忐忑。還記得剛來法院工作時,看見信訪當事人站在執行局門口哭訴的情景,感受到了法院工作的確有許多困難等著我們去克服和解決。在小紅門接待站工作的這段時間裡,讓我對信訪接待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逐漸轉變了對信訪當事人的看法。”

每天早上七點半,譚舒戈都會和信訪接待站的王法官一起坐上去往小紅門的班車,每天幾乎都要來回坐車兩個小時左右往返於小紅門接待站和法院,時不時還會遇到情緒比較激動的當事人,與他們談話一談就是整整一天。

閒暇時王法官向譚舒戈講起了年輕時在派出法庭工作時的辛苦。在沒有電話、汽車,送達工作單憑一輛自行車和一雙腿的年代,法官經常要深入群眾家中,就地開庭更是家常便飯的事情,那時所有法官都秉承著一個信念,就是要對得起人民對法官的信任,為百姓贏得公平和正義。

這些話對於剛剛走入法院大門的譚舒戈來說感到無比的慚愧,她說:“對於現在許多人來說,選擇工作的條件是優厚的待遇和升職空間,往往忽視了工作本身所包含的奉獻精神。對於生長在城市中的八零後來說,從小生長在嬌生慣養的環境中已經使我們變得弱不禁風,在面對當事人鬧訪、案件堆積如山的壓力下很難耐心、沉靜地面對紛紛擾擾,還總用浮躁的心抱怨自己的人生。其實,在那些經歷了一切的人們眼中,我們的辛苦根本算不了什麼,我們需要的是調整好自己的內心。”

「我在基層做信訪」“信訪”與“信法”之間的距離

“在接訪過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大娘,她幾乎天天都要來小紅門接待站找王法官訴說心中的苦悶。這位老大娘的女兒在一次醫療事故中不幸去世了,老大娘就將醫院等部門告上法庭,但她對判決賠償的金額始終不滿意。她認為,女兒的生命是無價的,這些金錢根本彌補不了失去女兒帶給她的傷痛。來小紅門接待站也成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每次見到這位老大娘,王法官都耐心地傾聽著她的訴說,老大娘已經將王法官當成了自己說知心話的朋友,這與我之前想象的信訪當事人與法官對立相爭的態勢截然不同,也讓我認識到,耐心傾聽與明法析理是法官必須同時具備的兩種素養。只有傾聽當事人的疾苦,從他們的角度切身處地的思考才能真正瞭解當事人的內心,才能真正有利於矛盾的化解。”

「我在基層做信訪」“信訪”與“信法”之間的距離

「我在基層做信訪」“信訪”與“信法”之間的距離

每天的接待工作都過得很快,當坐上回法院的班車,仔細梳理一天的過往時,真是感慨萬千。也許,我們都應該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那麼面對當事人的憤怒、不解,我們也能用最包容的心去感受、去勸解、去安慰。“信訪”與“信法”之間的距離只是一顆不畏辛苦、真誠溝通的心。走上法官工作之路是我們自己與命運的共同選擇,因此面對壓力與不解也必須全力以赴,堅持自己的信念,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因為前方有無數期盼公平與正義的人們正在等待著我們,帶給他們公正而令人信服的審判。

「我在基層做信訪」“信訪”與“信法”之間的距離

譚舒戈

「我在基層做信訪」“信訪”與“信法”之間的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