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對於“信訪”你瞭解多少?

對於“信訪”你瞭解多少?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當事人會問:“我們現在上訪,行嗎,能解決我的問題麼?”有的還說:“律師,我們要去哪兒哪兒反映情況,給我們寫個材料吧?”

對於此類問題,本著為當事人好的想法,我們通常會說“不”。為什麼呢?很多人不能理解,因為他們身邊很多人都是這麼做的,而且政府機關也有相應的接待窗口。但是,我要說的是,信訪真的能解決實際問題嗎?想必那些碰壁的群眾深有體會。有的上訪10多年都沒有解決。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心得。

對於“信訪”你瞭解多少?

1、信訪不是一條“綠色通道”,不是萬能鑰匙

什麼是信訪?國務院《信訪條例》說的很明白:“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說白了,只要有想法就可以進行信訪。

但是,問題就在於,信訪的背後又有很多條條框框。不能越級上訪,不能重複上訪,受理處理程序繁多,期限長,處理環節不透明,處理結果無強制執行力,(無強制執行力對拿不到補償款的風險就更大了)等等,都是信訪存在的障礙。最關鍵的是,法律明確了凡是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複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都應該走正常的法律程序。這就把信訪和法律程序從根本上區別開來,使得信訪不具有法律強制力。

對於“信訪”你瞭解多少?

大家熟知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對於信訪描繪的淋漓盡致,深刻反映了 “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現狀,某些負責人聽群眾說了半天,最後總結一句“你的困難我們理解,但是我們也沒辦法”,可以說就是活生生的真實生活映照。遇到負責任的信訪機關還好一些,一旦信訪機關不作為,不就變成了訪民的獨角戲嗎?費神費力費錢,還沒有結果。

2、信訪要守規矩,有尺度,不可無理取鬧

雖然信訪很難解決你的問題,但是信訪之路,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找準職責機關,不要盲目反映;

2)訴求合理有據,避免無理取鬧;

3)守秩序,走程序,冷靜理智有尺度;

4)逐級信訪,不得越級;

5)索要書面告知、答覆,並妥善保管;

6)重大、複雜、疑難的信訪事項可要求聽證;

7)處理結果不服可請求上級機關複查。

很多當事人認為不管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或者不公正的待遇,都可以向當地政府反映,要求政府解決。這樣的想法嚴格說來沒有問題,但是會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還不一定達到目的。如果沒有找準機關,沒有明確合理的訴求,只是一味的纏鬧,甚至認為事情鬧大了就能夠得到重視,那麼只會適得其反,不僅不會得到有效處理,還有可能因此違反治安管理秩序,甚至觸犯刑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