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古巴導彈危機時,美國人遇到普京結果會怎麼樣?

閒雲野野48


在二戰結束之後,美蘇兩國代表著東西方陣營進行到彼此相互對峙的冷戰鐵幕時代,各自成立了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國際組織。從1947年開始,到1991年蘇聯解體,這期間的40多年裡雙方鬥爭特點表現出一種階段性變化,具體而論:

1、五十年代——強佔地盤。

這一時期由於剛剛結束二戰,傳統世界強國英國、法國、德國等都忙於收縮實力,集中力量搞自身的戰後重建,無力估計其原有的殖民地或者勢力範圍國家,因此,這一時期是世界各國,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發動民族主義獨立運動的好時期。

正是這種國際背景,美蘇兩國紛紛給予這些國家政治、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援,以達到“拉攏”和將其“納入”到各自的勢力範圍之中。從東北亞到東南亞、從中東到非洲、從東歐到東南歐,到處都能看到蘇聯人和美國人的身影。

2、六十年代——美國強勢進攻。

上個世界六十年代是美國處於攻勢的冷戰時期,由於美國在二戰期間本土沒有受到根本性打擊,國力保持和發展的比較好;其同盟國英國、法國等在45年之後,在美國人的馬歇爾計劃援助下,經過十五年的發展,國力已經恢復甚至超越了戰前水平,重新達到世界前列水平。

相比之下,以蘇聯為核心的華約國家,除了蘇聯自身經濟條件比較好以外,其他兄弟國家的經濟建設普遍較差。

因此,這一時期的國際形勢表現出的特點就是美國很強勢,到處“惹是生非”。

3、七十年代——蘇聯強勢進攻。

七十年代的實力對比,如同是六十年代的翻盤,蘇聯國力上來(其實GDP一直都是不如美國),對外表現的極為強勢,在亞洲、非洲、中東、歐洲,都是開始進行軍事幹涉他國。

4、八十年代——雙方表面言和,內部暗戰。

八十年代,經過三十年的軍備競賽,雙方都感到乏力,所以這一時期美蘇兩國都開始由正面交鋒變成了暗戰為主,表面上都消停了。

九十年代的事情就不多說了。

古巴危機就是發生在六十年代美國最為強勢的階段,在這一背景下,蘇聯為了搶回面子,試探性的向美國的後花園——古巴,派出了導彈部隊進行駐紮,從而企圖在美國國境線附近構建一個蘇聯導彈軍事基地,24小時對美國本土進行核威懾(當時導彈射程還不夠遠)。

面對這種挑釁,美國方面採取了讓蘇聯人非常吃驚的過激行動,美軍全軍總動員,海軍全部進入到戰鬥狀態,部署在大西洋上的所有海軍航母編隊都集結在古巴附近海域,美國本土的戰略導彈部隊都屬於待發射狀態,核戰爭一觸即發。

最後的結果,都知道的,蘇聯人其實認慫了。

回到問題,如果換成普京代替當時的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


第一種,壓根就不會在古巴部署導彈,畢竟犯不著在實力不足的時候去貿然挑釁美國;

第二種,如果部署之後遇到危機時,可能要在核威懾的掩護下,快速撤回,不做過多糾纏。

所以,國際鬥爭,以實力為基礎,軍事外交為輔,實力不夠貿然出擊,成功概率太小了。還是要待機守時。


那麼,對該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如想了解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老鷹航空堅持原創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襲;回答中引用部分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侵則刪;他人請勿抄襲。


老鷹航空


首先普京是人不是神,古巴導彈危機的時候赫魯曉夫也是強硬派,不比普京硬度差!



倆人都是非常強勢的領導人,不同的地方是普京是理智型的強硬,而赫魯曉夫是蠻幹型的強硬。假如當年普京是蘇聯的領導人,可能古巴導彈危機不會發生;如果硬要發生,古巴導彈危機可能會以另一種方式結束。



咱們先來看看古巴導彈危機的背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正是美蘇冷戰最激烈的時候,為了能夠壓倒蘇聯,美國總統下令瘋狂建造核武器,蘇聯這時候只有短程彈道導彈能夠威脅到歐洲,洲際彈道導彈並不成熟,戰略轟炸機數量也比不上美國,這時候美國的戰略核力量遠遠超過蘇聯。美國在意大利、土耳其部署了搭載核彈頭的彈道導彈,同時美國的戰略轟炸機基地也包圍了蘇聯。這時候蘇聯處於絕對核劣勢。赫魯曉夫一直在尋找機會扳回這個劣勢。



1961年美國跟古巴關係徹底破裂,全方位制裁古巴。美國更是支持古巴流亡分子製造“豬灣事件”,想通過武力推翻古巴。古巴為對抗美國的侵略,尋求蘇聯的援助,赫魯曉夫認為機會來了,如果在美國後院部署核武導彈絕對能扳回美蘇之間的劣勢。假如是普京我相信他考慮的會比赫魯曉夫更加全面。普京可能會率先以軍援古巴為條件跟美國做交換,讓美國從土耳其撤回導彈。



赫魯曉夫偷偷在古巴裝備導彈,美國發現後,肯尼迪總統直接武力包圍古巴,向蘇聯下達最後通碟,如果不撤回導彈就武力進攻。最後赫魯曉夫先認慫了,下令從古巴撤回導彈,第二年美國也從土耳其撤回導彈。無非就是誰先撤回導彈,誰先撤誰先慫。假如換成普京,他可能會向世界宣佈,如果美國撤回在土耳其的導彈,蘇聯也撤回在古巴的導彈,把這個優先權踢給美國 。最後可能兩者同時宣佈撤回導彈,而不是蘇聯先公開撤回。




鐵血步兵1927


你是覺得赫魯曉夫很懦弱? 還是覺得蘇聯沒有現在的俄羅斯強硬?

赫魯曉夫當年在聯大上,脫下皮鞋敲桌子,你覺得普京比他硬?

在俄羅斯這邊,斯大林和列寧、托洛茨基他們比起來是個小角色,赫魯曉夫和斯大林比起來又是個小角色。而普京,他連勃涅日涅夫等蘇聯老官僚領袖都比不了,因為實力不一樣。

蘇聯當年在越南等地指揮著各種當地軍隊和美國人打,那種規模的戰爭,現在的俄羅斯一年就完蛋。

普京也就在國內裝一下硬漢。


白完家



彼時的蘇聯和時下的俄羅斯比,現在的普京和那時的赫魯曉夫比,無疑是在關公戰秦瓊!1962年時的蘇聯遠比現在的俄羅斯強大!最主要的是盟友比現在的俄羅斯多。那時的赫魯曉夫也絲毫不比現在的普京軟弱。若單論勇氣的話,赫魯曉夫似乎更勝一籌!因為,不是任何人都有勇氣否定前任的!可是,赫魯曉夫卻做了!同樣沒有人敢視熱核戰爭為兒戲,但赫魯曉夫賭了,只是賭輸了而已!從赫魯曉夫和普京的性格對比來看,如果1962年時的蘇聯領導人是普京的話,也許就不會發生那樣的事件了。因為普京顯然比赫魯曉夫更理智,而赫魯曉夫似乎更衝動。


1962年10月,在蘇聯、美國和古巴三國間發生的導彈危機雖然只有短短的13天,但是,那卻是人類社會歷史上最接近毀滅邊緣的時刻。無論是赫魯曉夫還是肯尼迪,都有可能隨時按下核按鈕!在那13天裡,全世界都在屏住呼吸,完全有生怕一根針掉在地上的感受。假如肯尼迪和赫魯曉夫任何一個人在某一刻搭錯神經的話,整個世界史,甚至是整個人類歷史都要改寫了。所幸的是,各方的理智都戰勝了衝動!所有的精神都讓位於了人類的生存!事實證明,必須先有生命,才能更好的談論精神!所以,在古巴導彈危機問題上,任何人都沒有資格詬病赫魯曉夫在最後時刻的軟弱。即便是現在的普京再偉大,也沒有必要在這個問題上和赫魯曉夫比強硬。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的時候,是冷戰最激烈的時期。蘇聯一直想插足美洲地區的事務,在美國的後院刷刷存在感,以和美國達到戰略上的平衡。而恰恰在這個時候,機會來了。1959年1月1日,古巴革命勝利,建立了古巴共和國。年僅32歲的菲德爾.卡斯特羅成為了古巴最高領導人。當時的古巴革命只是一種激情革命,並沒有思想和意識形態問題。所以,古巴新政權成立後,卡斯特羅和美國保持了一段時間的友好關係。但是,由於在執政理念和價值觀問題產生了分歧,美國就有意識的打壓卡斯特羅了,這使卡斯特羅心生了反感。及至1961年4月15日發生了“豬玀灣”事件,使卡斯特羅徹底倒向了蘇聯。所謂的“豬玀灣”事件,是指美國策劃的古巴籍流亡者駕駛B26型轟炸機,轟炸及佔領古巴的豬玀灣事件。這起事件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卡斯特羅為了政權的生存不得不重新尋找靠山,而蘇聯也正巧想介入美洲,所以,雙方一拍即合。於是,在1962年7月,在勞爾.卡斯特羅的主談下,俄羅斯與古巴簽署了在古巴建立軍事基地並部署導彈的秘密協議。於是,一場人類歷史上最靠近核毀滅邊緣的危機拉開了序幕。


古巴和蘇聯的秘密協議簽訂後,蘇聯就將部分導彈和伊爾系列飛機拆散混裝在蘇聯自己的運輸商船中,船上還同時搭載了化裝的軍事技術人員,待到美國發現時,古巴軍事基地上已經有五套導彈架組裝完畢。也就是說可以發射帶有核彈頭的導彈了。美國在1962年10月14日確定了蘇聯在古巴部署核導彈後,美國方面經過兩天的研討,最後由肯尼迪總統下定了不惜與蘇聯人打一場核大戰也要阻止蘇聯在古巴安裝核導彈的決心。於是,從10月16日起,美國正式對蘇聯攤牌。蘇聯起初拒絕承認此事,後來又強硬回絕了美方要求撤除導彈的要求。美國的決心已下,部署也已經完成。於是,肯尼迪總統在1962年10月22日晚7時,向美國和世界同步發表了關於蘇聯在古巴部署核導彈的講話,也可以說最後通牒和戰爭動員令。從10月24日開始,美國出動了由68個空軍中隊、8艘航空母艦護航、90艘軍艦組成的龐大力量將古巴以及正在海中的蘇聯艦船團團圍住,並組織了25萬名登陸部隊,準備連同導彈基地、蘇聯艦船以及整個古巴一舉拿下。至此,該場核大戰一觸即發。在權衡利弊和接到蘇聯克格勃截獲的美國擬在10月29日發動進攻後,赫魯曉夫在10月28日給肯尼迪回了信。赫魯曉夫在信中說:為了給渴望和平的各國人民以保證,蘇聯決定撤出在古巴的導彈,幷包裝運回蘇聯。
至此,從1962年10月16日至1962年10月28日,歷時13天的古巴導彈危機結束。世界各國人民也終於長舒了一口氣。


赫魯曉夫雖然在最後時刻“認慫”了,但認慫也是需要勇氣的!儘管在起初時赫魯曉夫有些魯莽,但他最後時刻認慫的勇氣卻值得稱讚。而赫魯曉夫的認慫也並非毫無收穫。這次古巴導彈危機使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意識到核武器之於人類社會的危險性。美國也於第二年撤除了在土耳其和意大利部署的核導彈。而蘇聯也在這次事件中意識到了自己與美國的差距,所以在其後便大力發展核武器,在1970年代和美國達到了核戰略平衡,也就應運而生了《核不擴散條約》等限制性框架協議。使核武器逐漸成為了

震懾,而非戰爭的手段。


普京自20世紀的最後一刻從葉利欽手中接過俄羅斯的權杖後,利用能源市場的井噴期和美國發動反恐戰爭這兩個機遇期,將俄羅斯重新帶回了世界舞臺,又和美國掰起了手腕!他帶領俄羅斯拳打格魯吉亞,肘擊烏克蘭,腳踹敘利亞。可謂是風光無限!無疑是個勇敢而強勢的領導人。但是,普京同時又是理智的,特別是和赫魯曉夫相比,普京顯然少了些衝動。所以,假如1962年的蘇聯領導人是普京的話,他不會衝動的以那種方式來和美國較量。他肯定也不會那樣

賭俄羅斯的國運。但假如他頭腦發熱的和赫魯曉夫一樣“賭”的話,最後時刻他仍然會選擇“退卻”。因為,將整個人類社會綁在一起賭,那不是智者行為,也於勇氣無關。


卞競婉


結果一樣。

當時蘇聯是個超級大國,還有龐大的華沙條約國。結果敗在綜合國力實力能力上,戰略戰術層次上無奈技不如人,唯一可用蠻力的核武上,蘇只有自一家,而對方美可確保互毀,還有英法兩大核武國。同歸於盡的事誰會願意幹呢?何況夾擊下,不一定是同歸於盡這個結局。


光明進


美國遇到普京就兩字,完蛋


阿羅藥


美國🇺🇸遇到普京就倆字,倒黴💪💪💪💪💪💪💪💪💪💪💪💪👍👍👍👍👍👍👍👍👍👍👍👍👍👍👍👍😁😁😁😁😁😁😁😁😁😁😁😁😁😁😁😁😁


宇宙之星892


古巴導彈危機;美國導彈預警系統,錯報蘇聯己經發起核武襲擊,差一點進行反擊:美國康奈大學研究得出,核戰爭會產生核冬天後果,三件大事,逼著美蘇坐下來談判,削減核武器,並雙方簽定中導條約。


用戶9296112696161


呵呵呵一切都是假設,歷史不能重演,但設想假如是普京的話 也最多是打打嘴仗 最後不了了之 還是撤無疑。


開心不倒翁1


如題 世界將沒有俄羅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