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大房企土地儲備抵一半A股市值,這算高嗎?

張俊


十大地產公司土地儲備佔A股市值一半,這個問題怎麼看?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先了解一個基本概念:主要資產市場。什麼叫主要資產市場?當然是指能承載一個國家貨幣配置的金融或類金融市場。我國的主要資產市場:樓市,股市,債市,期貨市場。

我國的樓市存量規模大概在400萬億左右,是股市的10多倍,在這麼一個巨大的市場容量下,處在頭部的地產公司們土地儲備20萬億很過分嗎?其實太正常了。

過去的三年,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可以說此漲彼消。A股三年來總市值幾乎萎縮了一半,樓市則普遍翻了一倍,這也進一步拉大了樓市和股市的金融地位差距。





圖歌香頌


注意到已經有好幾個網友回答了這個問題,那我就從另一個角度來回復一下吧。 一圖抵過千言萬語,請見附圖。

目前,美國房市的總價值是30萬億美元,中國是65萬億美元(有幾個其他的統計,包括官方的統計,最低是45萬億美元),那前十大房企土地儲備抵一半A股市值,也就是合3萬億美元(中國股市是6萬億美元),相對65萬億美元來說,好像並不高。

不過,美國股市總市值是30萬億美元,中國股市不過是6萬億美元,而,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大家不覺得中國房市的總值不太對勁兒嗎?再看一下下圖:

再看一下中美兩國的GDP、人均GDP,美國人均GDP是中國的七倍!這要是反映到房價收入比的話,那簡直是不可思議的……

篇幅有限,點到為止吧。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陳思進


一個是實的,一個是虛的,如果房地產的儲備抵不過A股的一半市值,那我覺得才是應該害怕的事!其實目前中國的的房地產市場已經走到了發展的中後期階段,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循環已經非常成熟,目前能擠進前十大排名的房企都是非常有實力的!可是中國一線城市和那些好的地段的土地儲備就那麼大,自然是僧多肉少,有備無患的趨勢!!


所以只要有錢,那些大企業就會開始拿地,因為未來依然是地段為王!無論房地產如何調控,好的地段,好的土地儲備一定是寧缺毋濫的!!而A股的市值則是一個波動的,比較虛的,他不能完全反映出經濟的走向和高低!他往往隨著的是牛熊的轉變而漲跌!再加上現在的A股處於的是歷史上第五個大級別的熊市底部,總市值僅為前十大房企土地儲備的一倍多,我認為只能說明A股市值低了,而不能說明前十大房企土地儲備的數據高了!


因為房企對於土地儲備往往能決定未來房地產市場和房價的走向,而A股的市值則完全不同,波動也較大,跟隨者熊市和牛市的投資者信心而漲跌,因此兩者不具備比較價值!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有什麼疑惑和建議也歡迎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相比於房地產業 400 萬億的總市值而言十幾萬億的土地儲備並不值得一提,這些土地儲備佔地產業總市值的比重連 5% 的水平都沒達到,畢竟房地產業巨大的蛋糕就擺在那裡。

但是,雖然相比於總市值佔比不高,卻不帶代表不存在任何問題。素有實體經濟“晴雨表”之稱的股市市值竟然完全無法與火熱的樓市相比擬,資金的“脫實向虛”問題仍舊堪憂


地產業的瘋狂正在摧毀實體企業

眾所周知,股市是實體企業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之一,對於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以及幫助企業擴大生產經營形成品牌影響力具有莫大的關鍵性作用。但是在火熱樓市的不斷擠壓下,股市的資金都在紛紛出逃,這對於資本市場建設的成熟、完善是極為不利的。


雖然股市行情的低迷確實很大一部分都是源於自身制度建設的不健全,但是我國股市成立至今不過才 30 多年的時間,相比於歐美髮達國家動輒百年悠久歷史的金融發展歷程而言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暫時存在一系列問題也是符合情理的。


房地產業不能給我們帶來技術革命,也不能推動社會發展的轉型與升級,更不能對於中國質造 2025 產生任何實質性的幫助。。。地產業除了推高社會居民的生活成本,大幅度提升我們的焦慮,會還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房子,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人一輩子不能承受之重。

雖然不想去承認,但是我們的實體經濟、我們年輕人的未來、我們社會輿論的走向都已經被房地產業無情“綁架”。


浮雲視界


雖說2018年是歷史上對房地產最嚴格的調控時期,但這些房企大佬銷售額仍然是保持著增長的模式,可以說這是在黃金十週年的頂峰時期的盛宴,也是即將落下帷幕的階段,在調控新政策和限購令影響中,2019年房地產企業還要度過寒冬時節。


而2018年房企銷售額排名靠前的有碧桂園,萬科,恆大和融創還在保持著高增長,這些房企土地儲備值超過A股市值的一半也是可以理解,因為目前的房地產行業已經處在了大魚吞小魚的階段,中小房企面臨生存難的困境,房企大佬可以選擇轉型並且吞併,可以多元化投資,繼續土儲貨等待政策鬆綁,畢竟房地產調控週期是為了房子軟著陸,並不是以猛降房價為主題。


其次,A股和房地產並不可對比,A股市場近三年的行情讓市值不斷縮水,完全沒有賺錢效應,買房起碼可以是剛需購房,也可以是投資為主,就算房子不能升值,也能傳承,而A股的市場和房價的升降只能二選一,股市也是吸納貨幣和調控貨幣的蓄水池,兩者相比,房地產土地儲備高可以理解,A股只會跌跌不休,不可一概而論。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中國是一個神奇的國度,美國的股市市值與房地產市值幾乎差不離,房地產市值只比股市多一點點。但是中國差得不是一點點。中國房地產市值已經超過240萬億了,超過M2,超過股市市值好幾倍了。

不同的是,中國土地資源是國有的,一家說了算。房價這麼高的根本原因是地價高。地產這麼高的話,小開房商會慢慢被洗掉,而且小開發商的融資能力也差。所以地產在洗牌,資源集中化。

如果拿中國和其他國家比,個人覺得已經非常高了。但是,中國是個神奇的國度,這又很正常,不算高。多高都不算高,有人買單就行。


大道中庸888


如果說前十大房企有20萬億的土地儲備,這個數據是真實的話,那麼,這些土地變成房子,至少是40萬億的銷售額(土地成本50%,稅負25%,建安加房企營運費用和利潤25%)。一般來說,房企從拿到土地之後的開發週期為24個月。粗算,大概每年會有20萬億的住房需要銷售出去。實際上全國的房地產開發商何止20家,那是上萬家房企。別看排在後面的房企規模小但是總體加起來的數量並不會少。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我看到一個消息,也就是希望2019年中國的消費能夠佔到43萬億。要是這些數字都沒有問題的話,那麼也就是我們每花出去的一塊錢,都需要去購買房子。是大致上說明了,現階段大陸消費不振的全部了。

2017年社會總消費規模是36.6萬億。2016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3.3616萬元。算有10億人在城鎮的話,合計就是33.6萬億的可支配收入。加上農村人口的收入人均1.2363萬元,剩下就3億多人了,合計在4萬億左右。加起來37.6萬億。數據都來自國家統計局。而2017年GDP總量為83萬億。

照這個賬本來看,如果說不給居民或者農民多發一點錢的話,那些房子有點啃不動了。總不能一年所有的收入滿打滿算都拿去買房吧。就算都拿去買了房了,那麼,那麼我們生產出來的工業品和服務業誰來買單呢?

一般來說,合理的支出是1/3拿來生活吃飯,1/3拿來買房,1/3拿來儲蓄和投資,這樣的結構,人心是比較穩定的。中國的恩格爾係數,也就是說收入當中用於生活的部分,大致是30%不到一點點。那麼我們把37.6萬億的可支配收入去掉這個30%,還剩下多少呢?11.3萬億就去掉了,剩下26.32萬億。那如果說就按照前十大房企的銷售來說,我們就要花費掉20萬億了。要是全國所有的房企加起來,我想肯定是超過35萬億的銷售需要做的。我們可支配的收入還剩下26.32萬億,而我們需要面對的房產銷售額在35萬億左右。

所以有人提出用六個錢包是很現實的情況,因為就靠你每年掙了已經滿足不了房企對我們的要求了。其實除了六個錢包之外,到去年為止,據說有50萬億的信用卡借款餘額。可以這樣說,整個社會已經處於透支狀況。透支的結果是破產,據說有超過880億的信用卡逾期沒還。

所以我對現在還有人在宣傳,房價還是會漲的表示饒有興趣。這是不是在預示著要給我們漲工資了呢?與其讓房產公司虧本和崩潰,還不如給我們漲一點工資,但現在來看漲工資的話,一千兩千是不夠了,最好是1萬起步。或者直接發放住房消費工資也行。不管有沒有買房的,工資裡都還有一塊住房消費工資,我們叫它『房錢』。也就是這一部分錢,你只能拿去買房。當然也同時可以給你一個市場,也就是說你可以轉讓這些『房錢』。這樣就又可以避免房價的下跌,又可以避免居民其他消費的縮水。甚至有些人意圖讓房產消費縮水的那種預期落空。『房錢』的轉讓價格隨行就市,那些不想多買房的人,就會感受到痛苦的煎熬。也就是每個月發到手的1萬塊『房錢』,有可能轉讓價是8000元,或者5000元,甚至3000元。一年下來看虧不死他。


大舟財經觀


如果我沒有記錯,曾經東京鼎盛時期房地產的價值可以買下整個美國……另外如果我沒有記錯,2006年美國耶魯大學陳政武教授說國有資產76萬億……現在我不知道國有資產升值到了多少萬億……那麼十大房地產企業的土地資源大部分在北上廣深等等一線城市……或者長三角,珠三角 京津冀或者周邊……那麼他們的土地市值隨著這些年的漲價水漲船高……反過來股市鼎盛時期的市值才70多萬億……現在熊成這樣……市值充其量50萬億左右……再說中國股市只是集中了一部分企業,上市公司也就是3500家左右……還有很多是中小創與十大房地產企業相比,不是一個級別,那麼也就不足為怪了……


KOKO161


房價太高了,股市低估了,剪刀差


複利無聲


打仗房子能為國出戰嗎?都是炮灰而已!殘食人民,奴役人民,最後是什麼樣?歷史會記住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