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看古人事,可嘆可笑 甲午戰爭北洋艦隊的戰敗其實早已註定

一段用血和淚寫成的近代史,讓我們的祖先嚐盡了落後就要捱打的恥辱!還記得1894年的甲午戰爭嗎?最後以中國慘敗而結束!可是當年甲午海戰日本聯合艦隊各艦將領是誰呢?小小的日本,何以取勝大清呢?迎戰日本時,日本聯合艦隊有戰艦11艘,清廷北洋水師的戰艦倒有12艘。沒想到甲午一戰就一敗塗地,兵艦失掉5艘,其餘的戰艦也多受損傷,中國軍隊銳氣全失。甲午海戰的失敗,並非偶然,有多種深層次的原因,

今人看古人事,可嘆可笑 甲午戰爭北洋艦隊的戰敗其實早已註定

甲午海戰日本聯合艦隊各艦將領

甲午戰爭中千代田艦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列參戰的日本聯合艦隊第一作戰群陣(該群陣的另外兩艘戰艦是松島艦和嚴島艦),千代田艦艦長為內田正敏,海軍大佐。海戰中千代田被擊中3彈。

甲午海戰中的日本聯合艦隊再見戰爭

吉野號巡洋艦

今人看古人事,可嘆可笑 甲午戰爭北洋艦隊的戰敗其實早已註定

千代田號巡洋艦

今人看古人事,可嘆可笑 甲午戰爭北洋艦隊的戰敗其實早已註定

三景艦之一橋立號巡洋艦

今人看古人事,可嘆可笑 甲午戰爭北洋艦隊的戰敗其實早已註定

三景艦之一鬆島號巡洋艦

今人看古人事,可嘆可笑 甲午戰爭北洋艦隊的戰敗其實早已註定

三景艦之一嚴島號巡洋艦

今人看古人事,可嘆可笑 甲午戰爭北洋艦隊的戰敗其實早已註定

高千穗號巡洋艦

今人看古人事,可嘆可笑 甲午戰爭北洋艦隊的戰敗其實早已註定

海門號巡洋艦

今人看古人事,可嘆可笑 甲午戰爭北洋艦隊的戰敗其實早已註定

扶桑艦

今人看古人事,可嘆可笑 甲午戰爭北洋艦隊的戰敗其實早已註定

恥辱!~被日本俘獲的平遠號鐵甲艦

今人看古人事,可嘆可笑 甲午戰爭北洋艦隊的戰敗其實早已註定

恥辱!~被日本俘獲的濟遠號巡洋艦

今人看古人事,可嘆可笑 甲午戰爭北洋艦隊的戰敗其實早已註定

恥辱!~ 被俘獲的鎮遠號戰列艦

在甲午戰爭的黃海海戰裡面,日本的聯合艦隊裡有三艘裝甲的戰艦,是哪三艘艦呢?

聯合艦隊的組成及軍艦配置如下:

常備艦隊:松島、浪速、吉野、千代田、巖島、橋立、高千穗、秋津洲、比睿、扶桑。

通訊艦:八重山。

附屬艦:筑紫、愛宕、摩耶、鳥海、天城。

附屬船:山城丸、近江丸。

附屬水雷艇:小鷹、第七號、第十二號、第十三號、第二十二號、第二十三號。

西海艦隊:金剛、天龍、大島、大和、盤城、葛城、高雄、赤城、武藏。

附屬船:玄海丸。

軍港警衛:筑波、幹珠(橫須賀)。鳳翔、海門、館山(吳)、滿珠(佐世保)。

甲午戰爭中臨陣逃跑的將領是誰?甲午海戰之前,清廷曾花費二十餘年時間經營海軍。就經費方面來講,清政府投入海軍的經費一點也不比當時日本的投入少。來揭秘吧考察得知日本政府從1868年到1894年26年間每年投入海軍經費合計白銀230萬兩,只相當於同期清政府對海軍經費投入的60%。

就硬件裝備方面來講,北洋艦隊的裝甲數量和質量都超過了日本聯合艦隊。北洋艦隊的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堪稱當時亞洲最令人生畏的鐵甲堡式軍艦,在世界上也處於領先水平。清朝政府正是基於這種力量對比,才毅然對日宣戰。

迎戰日本時,日本聯合艦隊有戰艦11艘,清廷北洋水師的戰艦倒有12艘。沒想到甲午一戰就一敗塗地,兵艦失掉5艘,其餘的戰艦也多受損傷,中國軍隊銳氣全失。甲午海戰的失敗,並非偶然,有多種深層次的原因,就在戰場上的直接原因來說,北洋水師的艦隊不成陣勢,以至被日軍各個擊破,是很重要的一點。那麼,究竟是誰在海戰中率先逃跑,造成了我國海軍無法佈陣?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個罪人被指定是濟遠艦管帶方伯謙。海戰中濟遠艦累中敵炮,首先掛起表示本艦受重傷不能再戰的白旗,後來看見鄧世昌的致遠艦被擊沉後,管帶方伯謙產生畏懼心理,率艦逃出陣外,駛回旅順基地。廣甲艦見濟遠逃跑,也尾隨其後撤回,慌亂中觸礁擱淺。

濟遠、廣甲的退出,使北洋艦隊的陣勢出現嚴重混亂,被日軍各個擊破,最終導致海戰的失敗。戰後,水師提督丁汝昌向李鴻章報告海戰情形,說“濟遠首先退避,將隊伍牽亂,廣甲隨逃。若不嚴行參辦,將來無以儆效尤而期振作”。

李鴻章根據丁汝昌的報告上報軍機處,請將濟遠艦管帶方伯謙即行正法。軍機處依報同意。隨即,方伯謙在旅順被斬首。廣甲艦管帶吳敬榮則受到“撤職留營”的處分。現在使用的歷史教科書,基本上都是這樣陳述的。

但是,方伯謙究竟是否海戰中逃跑第一人,很早就有人提出疑問,20世紀80年代以來,這個問題更是引起了有關研究人員的關注。

親歷甲午海戰的廣甲艦管輪盧毓英,在廣甲艦觸礁擱淺後,搭乘濟遠艦回到旅順。他留下一份手稿,題為《盧氏甲午前後雜記》。他陳述說,真正首先逃跑的是他所在的廣甲艦,而不是濟遠艦。

廣甲艦原在鄧世昌為管帶的致遠艦的後面,看到致遠艦被擊沉,頓時“全軍膽落,心愈慌亂”,在“未受一炮”的情況下就倉皇逃離戰場,慌亂中觸樵。而濟遠艦則是因為首當其衝,迎擊既久,炮多炸裂傾倒,無從應敵,才被迫撤出戰場的。從時間先後來說,廣甲艦遠比濟遠艦逃離得早,從性質來說,廣甲艦是臨陣脫逃,而濟遠艦是因為受到重傷不能再戰才撤出戰列的。

盧氏還分析了丁汝昌把方伯謙作為罪魁禍首的原因。他說,丁汝昌和方伯謙早就在私事上結下了仇怨:一是方、滬同溺一妓,俱欲以金屋貯之。妓以丁年老貌劣,不及方之壯偉,誓願嫁方”。丁汝昌深恨方伯謙“奪其所好”。這一次,丁汝昌是藉機公報私仇。

盧氏還認為,甲午海戰的失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丁汝昌指揮不力造成的。丁為了推卸責任,就把方伯謙當成替罪羊推上了斷頭臺。同時,海戰中真正率先逃跑的廣甲艦管帶吳敬榮,是丁汝昌的同鄉心腹,丁汝昌之害死方伯謙,正可遮掩吳敬榮的罪行。

也有專家對盧氏手稿中所說是否正確,提出了質疑。專家分析,盧氏在廣甲艦裡親眼見到並記錄了致遠艦沉沒的情形,而方伯謙在他的報告中對致遠艦沉沒這一重大事件卻隻字未提。可見,致遠艦沉沒的時候,方伯謙已經逃離了現場,而廣甲艦是在致遠艦沉沒後才離開戰場的。

關於濟遠艦是否因受重傷不能再戰才退出戰鬥的問題,也有人指出,日本海軍方面的材料對和定遠、鎮遠、來遠、靖遠、經遠、致遠等中方艦隻的交戰情況描寫非常詳細,偏偏沒有對濟遠艦有所描述,說濟遠受傷如此嚴重值得懷疑。而且,濟遠艦處於隊列的左翼,而海戰的焦點卻是在右翼。

儘管眾說紛紜,但來揭秘吧認為有兩個問題幾乎是毋庸置疑的:第一,即使方伯謙率先退出戰場,也不能把甲午海戰失敗的原因全部歸咎於他。甲午海戰中我方陣勢的混亂是由於戰術上的輕敵和提督丁汝昌指揮不力造成的,是丁汝昌未等艦隊列隊完畢,就輕率地發出進攻的命令,以致使我方陣勢出現混亂狀態,被日艦各個擊破,並不是濟遠艦的撤出才“將船伍牽亂”的。

第二,無論怎麼說,方伯謙在戰鬥正在進行的時候就離開戰場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根據北洋海軍的有關章程,顯然應該“臨陣逃亡,斬立決”,即使不存在將隊伍牽亂的問題,也不管他先前和丁汝昌有什麼私人糾葛,他被正法是咎由自取,毫不冤枉的。

回望百年前,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血淚史,那時的中國就像一艘腐朽的大船,在經濟全球化的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風雨飄搖。面對列強的入侵,只能看著他們的堅船利炮轟開中國的國門對中國實行掠奪與奴役。

那時的中國積貧積弱,面對入侵往往割地賠款了事,或者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白銀大量流失,內部的經濟體系被外來的工業產品所摧毀,進一步加深了經濟方面的創傷。在當時的列強的眼中,曾經的天朝上國不過就是一堆白銀加古董。經濟方面的衰弱也導致了軍事方面的積弱,當時的中國不誇張地說舊式軍隊居多,火槍地普及率較為低,不客氣地說就是拿著大刀長矛還有弓箭。儘管當時地有識之士已經開始睜眼看世界了,可新式軍隊地組建與訓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雖然洋務運動的興起與進行,使得新式軍隊在軍隊的比例開始增加,但還是杯水車薪。當時清政府一手組建的新式陸軍與新式海軍雖然購買了大量國外新式裝備,但戰爭到底還是以人為主導,那些被槍炮所裝備的軍人還是舊式軍人,他們並沒有做好了打新式戰爭的準備,這些指揮的將領也是舊式將領,並沒有進行過新式戰爭。所以洋務運動在軍事方面的促進程度並不是太大。

不過在洋務運動之後,經濟有所復甦,新式海軍的建立確實頗有成效,當時清政府所組建的北洋艦隊裝備的艦艇在世界上也屬先進之流,陣容頗為豪華。新式海軍的建立也給了清政府幾分挺直腰桿的本錢。在面對列強的一些欺辱,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勇氣與信心。

1894年8月1日,清政府對日本宣戰,甲午戰爭全面爆發。1894年9月17日,在鴨綠江口大東溝附近的黃海海面上,中日甲午黃海大海戰爆發。一場在近代戰爭史上都頗為壯觀的戰役就此拉開帷幕。

這場震驚世界的戰鬥於12時50分打響,一開始是北洋水師佔據優勢。不過,由於日軍及時轉換陣型和戰術,戰局很快發生逆轉。兩個小時之後,北洋艦隊的超勇、揚威、致遠、經遠先後沉沒,濟遠、廣甲一起遁逃,共失去六艘主力,戰鬥力大大減弱。而日本方面雖然比睿、赤城、西京丸三艦受損嚴重,不過這三艦均系輔助艦艇,對艦隊整體戰鬥力削減不大。

此時,北洋水師需要擊沉日方一艘主力戰艦鼓舞士氣、扭轉局勢。在旗艦定遠嚴重受損、無力指揮的情況下,鎮遠艦管帶劉步蟾肩負起指揮的責任,他將目標瞄準日方旗艦——松島艦。

下午15點30分許,鎮遠發射兩枚305毫米口徑炮彈,成功命中松島號左舷下夾板。第一枚炮彈擊中4號火炮炮身,穿過上甲板和右舷側。不過第二枚炮彈卻命中4號炮的鋼盾,沒有起到作用。 不過可能是天意所為,4號炮為120毫米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由於這種炮彈彈藥消耗速率過快需要,快速供應,所以士兵們把大量的炮彈丟在炮架附近。沒想到,第二發炮彈不偏不倚打中炮身,直接引爆了堆積在炮臺附近的彈藥。當時造成了大量日軍傷亡·。

有些人估計看到這裡就會奇怪,這日本的艦船莫非是金剛轉世,怎麼沒有一艘沉沒。北洋艦隊的炮手怕不是二五眼吧。事實上,北洋艦隊的炮手比日本炮手打得更加精準,問題是出在炮彈上。當時的北洋海軍裝備有兩種炮彈,一種是實心彈,一種是開花彈,實心彈就是一鐵疙瘩不能爆炸,只能將目標打出一個窟窿。開花彈雖然能夠爆炸,但是北洋艦隊的炮彈裡裝的卻是黑火藥不是高爆炸藥,威力極其有限。北洋艦隊之所以會使用這樣的炮彈,是因為清政府在1891年停止了了向國外購買艦船火炮的炮彈,但是自己又沒有能力去生產出爆炸力強的火藥,結果就造成了這種尷尬局面。為啥不買國外的好炮彈,還不是因為國庫空虛,沒錢給誰賣你。

根據日本海軍戰後統計的物資消耗數字,在黃海海戰中日軍艦船一共發射大小不同口徑·炮彈20921發。即便消耗瞭如此多的彈藥,海戰結束後日本聯合艦隊炮彈仍有大量盈餘,但北洋艦隊的多艘戰艦則是彈盡糧絕。從這點看出,北洋艦隊就是一隻外強中乾的艦隊,清政府盲目宣戰的舉動葬送了他們。

今人看古人事,可嘆可笑。北洋艦隊的戰敗其實早已註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