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可能拯救大明江山的英才,卻死在自己人手裡,可悲!可嘆!

俗話說“國難思良將,亂世顯忠臣”,每逢國家危亡,民族遇難的時候,總有仁人志士站出來,不惜性命為國赴難。明朝末年,國家動盪,外有滿清,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軍,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國家都是無可救藥了,很多人都在為自己在找退路的同時,崇禎皇帝還在努力,也有很多人在為如何拯救這個國家,或出謀劃策,或戮力血戰,都在盡著自己的一份責任。如果說大明的滅亡是歷史必然,那麼這些血性男兒就像飛蛾撲火,蚍蜉撼大樹,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最有可能拯救大明江山的英才,卻死在自己人手裡,可悲!可嘆!

崇禎十一年冬,滿清大軍在河北大地上燒殺擄掠如入無人之境,而大部明朝大軍則是有多遠躲多遠,根本就不敢和後金軍交戰,不過凡是總有例外,十二月十二日,在鉅鹿不到五千人的明朝軍隊與滿清軍隊交戰正酣,只見明軍旌旗獵獵,戰鼓如雷鳴般響徹戰場,弓箭炮弩你來我往,一員大將在護衛的簇擁下正在指揮作戰,他正是宣大總督盧象升,他率領的宣大軍已經與清軍大戰了一天一夜了,半夜時他們已經被數萬清軍包圍了,黎明時,明軍彈盡糧絕,盧象升帶領部下躍馬陣前,他對部下說“我輩中人,不死在疆場上,難道要死在西市口嗎?”,然後縱馬就衝往敵陣,揮動長刀,左殺右砍,將士們看見都士氣大振,拼死力戰。盧象升胸口中箭仍不自覺,拔掉箭繼續作戰,仍殺傷數十人,明軍與清軍交織纏鬥,慘烈無比,盧象升身中二十四箭而死。

盧象升字建鬥,又字鬥瞻、介瞻,號九臺,生於萬曆二十八年, 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今江蘇宜興)人,當時明王朝朝政腐敗不堪,民怨沸騰,關外清兵虎視眈眈。盧象升少有大志,愛讀書不尋章摘句,學習兵書,習練武術,立志救國救民,報效國家;為官時勤於政事,比手下的人都勤快,夜裡點上蠟燭加班加點,天不亮就起床,遇到緊急重要的事情,就立馬去幹,盧象升最喜歡和人比射箭,五十步外,每發必中。

最有可能拯救大明江山的英才,卻死在自己人手裡,可悲!可嘆!

天啟二年盧象升中進士。初任戶部主事,升任員外郎,累遷為大名知府。雖然是文人出身,但是盧象升善長軍隊指揮。崇禎二年十月,盧象升出守大名府,此時皇太極率軍借道內蒙,從喜峰口突入關內,京師戒嚴,盧象升招募了一萬兵馬,進京協助防衛。崇禎三年,盧象升升任大名兵備道(估計是戰區司令的職務),外出整頓大名、廣平、順德三府的兵備,號稱"天雄軍"。在此期間盧象升多次擊敗農民軍,升任按察使,仍舊治軍,拱衛京師。


這時的大明,各地多有流寇, 盧象升每次上戰場,都身先士卒,作戰勇敢。崇禎七年,農民軍攻打鄖陽,盧象升臨危受命,出鎮鄖陽,盧象升和湖廣總督陳奇瑜分路夾擊,連戰連捷,殺敵近六千人;崇禎八年,出任湖廣巡撫,總理江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洪承疇負責懲辦西北部的賊寇,盧象升負責東南部,後高迎祥、李自成率領三十餘萬農民軍兵犯河南,盧象升晝夜兼程趕到汝州,交戰中大將曹文詔、艾萬年先後陣亡,尤世威戰敗,所以官兵將領很多人都害怕賊兵,畏縮不前。盧象升常常慷慨激昂,熱淚橫流地激勵大家忠義報國。他的部隊曾經有一回絕了三天糧餉,盧象升自己也不喝一口水,因此他得到了將士們的擁戴,每次打仗都能立下戰功。自崇禎三年起,盧象升每次上戰場,都身先士卒,作戰勇敢,,數次大敗張獻忠、高迎祥、李自成農民軍,被流寇稱為“盧閻王”,一看見他的“盧”字大旗就嚇得趕緊逃走了。

最有可能拯救大明江山的英才,卻死在自己人手裡,可悲!可嘆!

崇禎九年,盧象升出任宣大總督抵禦清軍,此時宣府、大同一帶兵備鬆弛,防線形同虛設,盧象升大興屯田,編練軍隊,在他的努力下,形勢漸漸好轉。崇禎十年,盧象升的父親去世,他十次上書請求回家奔喪。可是當時內閣大臣楊嗣昌也曾免行守喪在兵部任職,也起用在守喪期間的陳新甲,並強令盧象升在職守喪,等候別人接替,並升他為兵部尚書。此時清軍大舉入侵,皇帝賜予盧象升尚方寶劍,讓他指揮全國各地來增援的部隊。盧象升腳穿草鞋,披麻戴孝來到京城,可是這個時候,楊嗣昌、高起潛主張和議,可是盧象升卻堅決要求開戰,更是積極備戰,所以很多事情受到楊嗣昌、高起潛的阻撓,名義上盧象升統率全國各地的部隊,實際上領的兵不到兩萬人。

盧象升率領不到到兩萬人分道出擊,與清軍作戰,大同總兵王樸趁機逃跑,保定巡撫張其平又拒不發餉。無奈之下,盧象升領兵進駐鉅鹿的賈莊。太監高起潛統帥數萬關寧鐵騎就駐紮在不到五十里的雞澤,十二月十六日,盧象升領兵至蒿水橋,被清軍主力包圍。盧象升派人去要求援助,高起潛理都不理。盧象升親自領與清軍決戰,清軍以精騎夾攻,明軍士卒死傷無數,率親兵躍馬衝陣,壯烈殉國,高起潛隨即不戰而潰。據史料記載,盧象升死前仍大呼:“關羽斷頭,馬援革裹,在此時矣!”。

最有可能拯救大明江山的英才,卻死在自己人手裡,可悲!可嘆!

俗話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只怕豬一樣的隊友,猜忌多疑的皇帝,貪生怕死的太監高起潛,徇私弄權的大臣楊嗣昌,盧象升這個本可為大明挽狂瀾的大明英才,死時年僅39歲,盧象升不是死於滿人手中,而是死於自己人手裡。《明史》上說他“豈非不世之才,乃困抑之以至死,何耶!至忠義激發,危不顧身,若劉之綸、邱民仰之徒,又相與俱盡,則天意可知矣。”可惜了盧象升一心一意誓要挽天傾,補天闕,“一人身死,天下震動”,宣大三地聽說盧象升的死訊,百姓們哭聲震天。盧象升血奮勇殺敵不僅僅是效忠一個窮途末路的皇帝,他是以身踐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準則,更以死來堅持自己的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