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的橄欖情結……

橄欖是潮汕人最愛吃的水果之一,其味甘、酸,性平,還能清肺利咽、生津、解毒;對咽喉腫痛、心煩口渴、飲酒過度有一定療效。

潮汕人的橄欖情結……

外地人可能很難理解潮汕人吃橄欖這個習慣,但對於潮汕人來說,橄欖可是果中之珍。潮汕人與橄欖之間的情緣之深,非三言兩語可道盡也。如果看到有人從兜裡掏出小塑料袋裝著幾顆洗淨的青綠橄欖,不用問,那一定是潮汕人。青橄欖,是隻有潮汕人才懂得欣賞的美味。

潮汕人的橄欖情結……

橄欖又名青果,是著名的亞熱帶果樹。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稱,橄欖“治咽喉痛,咽汁,能解一切魚鱉毒。”現代醫學告訴我們,青橄欖營養確實相當豐富,除了可以補充鈣質、維生素C以外,還可以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又有助於消化,增加食慾。

營養

橄欖營養豐富,果肉內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C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的10倍,梨、桃的5倍,含鈣量也很高,且易被人體吸收,尤適於女性、兒童食用。冬春季節,每日嚼食兩三枚鮮橄欖,可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故民間有“冬春橄欖賽人參”之譽。 [7]

然而,真正讓潮汕人“為之傾倒”的不是橄欖的藥用價值,而是它那獨特的回甘味。

初嘗橄欖,味澀,舌頭甚至有點發麻,須臾之後,澀味漸漸消失,甘味源原而來,而且越嚼越香,最後唇齒之間回味無窮。宋代蘇東坡在品嚐青橄欖後詠贊美詩曰:“紛紛青子落紅鹽,正味森森苦且嚴,待得味甘回齒頰,已輸崖蜜十分甜。”很形象地道出了橄欖久嚼回甘的特性。出門在外,懷揣幾顆青果,累了乏了,拈一顆含在口中,輕輕一咬,青澀感襲來,味蕾立即綻放,再咬幾口果肉,久嚼生香,以至於果肉全無,潮汕人也不願意把果核吐出,一直含於口中,回味了又回味……

若在潮汕過春節,家家戶戶必有橄欖相待。客人甚至一進門就會調侃:“新春如意,橄欖粒來試!”據資料記載,潮汕古代有吃【檳榔】的風俗,因“檳榔”與“賓郎”諧音,故“親朋來往,不具名酒,勿以為嫌;不設檳榔,便稱簡慢”。大約至清末時,吃檳榔的風習已被棄除,敬客時以清甘的橄欖代替之,但是依舊呼著“請檳榔”。所以潮汕人家,至今逢年過節,賓客登門,一定會雙手端上盛放在雅緻盤子裡的青橄欖,恭恭敬敬彬彬有禮地道:“祝新年好,請檳榔。”

那為什麼會用橄欖代替檳榔呢?因為兩者外型相似,而且潮汕盛產橄欖。明代的《澄海縣誌》有記載:“物產有橄欖,實小而尖者為佳。”那麼哪裡的橄欖最佳呢?最為聞名的品種是澄海南溪橄欖、潮陽金玉三捻橄欖、潮安鐵鋪橄欖、揭西鳳湖橄欖。據說,高品質的橄欖每斤可賣到幾百甚至一千多元,而普通的橄欖十來塊錢即可買到。

潮汕人愛吃橄欖,除了生吃以外,最妙的在於我們把橄欖的作用發揮到了淋漓盡致。一粒小小的橄欖,不僅能變換出各種不一樣的菜式,生出各種不一樣的味道,而且深深地植根在每一個潮汕人的心裡,成為了獨特的家鄉風味。

潮汕人對青橄欖的製作,真的可稱是巧奪天工,馳名中外,這不得不佩服我們潮汕美食家們的聰明和智慧!

橄欖糝

潮汕地區盛產橄欖,橄欖糝可以說是民間橄欖一種最普遍的加工醃製的雜鹹。橄欖糝味道清香,帶有南姜鹽的鹹辣。

潮汕人的橄欖情結……

據說橄欖糝還有一傳說,過去潮汕地區一些男人,為謀生計外出打工,家中的女人為了讓男人回家能吃上新鮮的橄欖,便用鹽和南姜把橄欖醃起來,這便是現在的橄欖糝。

蜜餞橄欖

把青橄欖泡在蜂蜜裡,要裝在罐子裡,青橄欖吸取了蜂蜜的精華,彌補了自己的不足——無澀甘甜,流給人一種甜蜜、清香、潤喉的感覺,令人百嘗不厭。炮製後的青橄欖沒有新鮮青橄欖的苦澀與酸口,而留下了蜂蜜的醇香。

潮汕人的橄欖情結……

橄欖菜

加了橄欖菜的粥清香開胃,滑而不膩,端起碗,用筷子把粥與橄欖菜一同送進口中,單這一味雜鹹,就能食兩碗白粥。作為酒家、筵席上一道獨特風味小菜,一直深受海內外潮人的喜愛。

潮汕人的橄欖情結……

橄欖酒

利用橄欖果酸把中草藥的精華元素分解出來,與橄欖特殊元素溶解於酒中,藥乘酒勢、酒助藥力,使人體易於吸收。

潮汕人的橄欖情結……

在日常生活飲食中飲食一點點,就可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效果,有清熱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咳等作用。

寫到這裡,身在廣州的我,不禁十分想念這種濃濃的家鄉味道……

為什麼潮汕人那麼愛吃橄欖呢?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重溫《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時,有一句話,讓我茅塞頓開。那就是,在橄欖的苦澀回甘裡,大概蘊藏著潮汕人“對於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種特殊的感觸吧。”

想了解更多的潮汕美食文化,敬請關注今日頭條BangCT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