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徵收——補償與搬遷,你知道先後順序嗎?

房屋徵收——補償與搬遷,你知道先後順序嗎?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27條規定:“ 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 該條規範了房屋徵收補償與住戶搬遷的先後關係。通過確立先補償、後搬遷的原則,保障被徵收人獲得充分補償,遏制不補償就強行搬遷的違法徵收行為,具有重要的意義。

“先補償、後搬遷”該如何理解呢?

房屋徵收——補償與搬遷,你知道先後順序嗎?

“先補償”分為兩種情形:

第一種情形: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就房屋徵收補償達成一致意見,依據《徵收條例》的相關規定,就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地點和麵積、搬遷費、臨時安置費或者週轉用房、停產停業損失、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補償協議。

第二種情形: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在補償方案約定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作出房屋徵收補償決定,並在房屋徵收範圍內予以公告。

“先補償”不僅指補償的時間要早於搬遷的時間,而且應該是全部補償、實際補償、補償到位。如果房屋徵收部門僅僅支付了部分補償費用,不應視為已履行了“先補償”義務。

房屋徵收——補償與搬遷,你知道先後順序嗎?

舉例說明:如實行貨幣補償的,貨幣補償已經專戶存儲,被徵收人可以隨時支取即可視為對被徵收人進行了補償;

實行現房產權調換的,徵收人可以確定安置房源,待被徵收人搬遷完畢後再實際辦理交付手續;

實行期房產權調換的,徵收人可以在協議確定安置房源後要求被徵收人搬遷,待安置房竣工後再按約定交付房屋。

“後搬遷”指被徵收人獲得補償後,有義務配合徵收方在規定期限內搬出被徵收房屋。

搬遷期限:在房屋徵收部門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後,被徵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搬遷的期限由補償協議約定或者由補償決定確定。

司法強拆:被徵收人收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後又,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複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房屋徵收——補償與搬遷,你知道先後順序嗎?

司法強拆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其一,被徵收人在合理期限內不搬遷;

其二,被徵收人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