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學生永遠是差生!老師:根源錯了!活該!

人們常說“努力就會有回報”,然而卻忽略了在學習中,找對方法

也是很重要的。

每天熬夜苦學不一定就會取得高成績,有時候反而讓自己越來越累,最後喪失了學習興趣。

看到這樣的學生,老師也著急,卻也不一定有方法幫助他們。

那麼,到底是哪幾類學生成績最難提高?他們有什麼樣的特徵?遇到這樣的學生,老師們又該怎麼辦呢?

相信從今天這篇文章裡,你一定會找到答案。

五種學生永遠是差生!老師:根源錯了!活該!

一、埋頭苦學,沒有效率

沒有效率的埋頭苦學確實是很多成績中等的學生最難解決的問題。平常用在學習上的功夫也不少,然而就是看不到提升。家長和老師眼見著學生學習的時間與日俱增,卻彷彿都是在做無用功一般。

五種學生永遠是差生!老師:根源錯了!活該!

問題原因:

其實,在學習中並不是花的時間越多收穫的越多,沒有效率的學習適得其反。出現這樣的問題,一般有兩個原因:其一學生沒有學習計劃,常常是想到什麼學什麼,像狗熊掰棒子,掰一個扔一個,最後一無所獲。其二是不能勞逸結合,損傷了身體和記憶力,課下佔用合理的休息時間,課上卻開始犯困。

解決辦法:

針對這類學生,老師們首先讓他們明確一個觀點:高效學習一小時勝過無效學習一整天。

其次,要讓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安排自己的黃金學習時間並按照自己對各科掌握的程度合理分配。切忌漫無目的,想到什麼做什麼。

最後,仍舊要提醒學生注意勞逸結合,熬夜學習不可取,要保證上課時充分的精力。

二、粗心大意,連連丟分

粗心,絕對不是個小毛病。知識點都熟記於心,卻總是因為粗心丟分,這樣的學生,每個老師都會遇到。其實,粗心的毛病往往不會是單獨出現在某一領域,多半是由於生活中長期養成的不良習慣造成的。

五種學生永遠是差生!老師:根源錯了!活該!

關於粗心問題產生的原因、誤區和解決辦法,在上週的文章中已經有過詳細講解,大家可以點擊回顧哦。

三、偏科嚴重,整體失分

偏科也是個老話題了,很多學生某一科成績非常好,但是其他成績都平平,或者某一科特別好,某一科特別差,這都屬於偏科現象。這類學生常常會在擅長的科目上自信滿滿,在另外的課堂上就顯得低落失意。

五種學生永遠是差生!老師:根源錯了!活該!

問題原因:

因為學生的個人喜好和天資不同,在多門學科中有一兩門偏好項其實是非常正常的。此外,還有受到父母職業、老師性格的影響。偏科嚴重的學生多半是因為了解自己的偏好後,反而在喜愛或擅長的學科多用功以獲得成就感,卻對成績不佳的學科有畏難心理,放置不理,有一種破罐破摔的心態。

解決辦法:

要解決偏科問題,首先要通過溝通解決學生的畏難心理。其次就是激發起學生對弱勢科目的興趣,老師在設計課程的時候可以著重提高該科目的趣味性,可以通過一些問答引發學生對該科目知識點的好奇心。最後,要讓學生自己規劃好學習時間,不能因為弱勢科目會打擊自信就敷衍了事或者徹底放棄。根據個人情況,在保證優勢科目的同時,努力提高其他。

四、眼高手低,總受打擊

有一類學生,說起什麼來都頭頭是道,看著什麼題目都覺得得心應手,然而一上手做題就暴露出很多問題:知識點記憶不清、解題步驟混亂、題目理解有誤等等。對於這類學生,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從心理上並不願意通過做題來提升自己,總是胸有成竹,認為能清晰說出某一類題目的大致解題思路就等於掌握了這個知識點。

五種學生永遠是差生!老師:根源錯了!活該!

問題原因:

眼高手低的學生往往在做題時只關注答案,容易陷入思維定式。然而同一個知識點下衍生的題目可有千萬,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其次,這類學生做題時也容易盲目求快,在聽課時囫圇吞棗。而且容易忽視錯題分析,對做錯的題目不屑一顧。

解決辦法:

第一,重視解題過程,要求學生將每一個步驟寫的清清楚楚,不要一筆帶過。第二,建立錯題本,對每一道錯題進行分析,搞明白錯誤原因。如果學生從心理上將細節功夫看作是無用功,還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合力溝通,共同解決。

五、基礎薄弱,被動接受

最後一類學生的問題也是比較普遍的。基礎薄弱,無異於金字塔底端欠缺穩定性,無論上層鋪就怎樣華美的裝飾,都容易大廈傾塌、蕩然無存。但是基礎知識體系最為龐雜,往往讓學生望而生畏,老師也常常不知從何處補起,逐漸成為了一個惱人的問題。

五種學生永遠是差生!老師:根源錯了!活該!

問題原因:

基礎知識一知半解,上課的時候容易跑神,凡事不求甚解。這類學生,會有一種“得過且過”的心態,覺得一個知識點,聽懂三分之一就等於懂了。長期積累下來,造成了基礎薄弱。

解決辦法:

在講解知識點的時候,老師一定要注重這類學生是否走神,適時提醒。可以選擇性佈置一些複習和預習的作業幫助鞏固知識點。還有最重要的,不要讓學生覺得“問問題”是一種羞於啟齒的問題,建立一種“有問題一定要問”的心態,相信學生一定會有所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